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实践

2024-03-28王皓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科学素养

王皓

摘要: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实验探究的过程+指向核心知识,使项目化学习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项目化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场景,学生面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境,在解决处理其中一个问题时,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解决最根本、最原始的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科学素养    实践与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来看,科学素养意味着公众应具备对科学和技术最基本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理解科学的知识;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理解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备以上四点,就可以被认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教育目标的影响,引发了对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探究与问题解决、合作等素养的需求。而项目化学习,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能够驱动学生去开展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各种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最终通过合作呈现出一个作品。它与翻转课堂、探究性学习、STEAM相比较,最大的区别体现在:1.学习始于一个驱动性的问题;2.学习的过程发生在真实的情境和场景中;3.学习需要有一个可以展现的作品,但并不仅仅是展示一个作品。

项目化学习提倡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浮力秤制作”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浮力”这一部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项目设计: “水的浮力”是浙教版八年级第一章节中的内容,教学目标:认识浮力,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以“制作一台浮力秤”的中心思想为驱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五天时间的学习与探究来实现上面的教学目的。

在学习之初,学生已经掌握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质的密度、力的图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课内外相结合的超学科学习,通过主动探究,增进了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科学素养。项目设计如下表:

项目分析:在该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单元与学校整体课程目标之间的脉络关系,从知识目标到核心素养到评价到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体化设计,将学生学习的探究历程、高阶性、社会性都通过各种设计要素直观地整合在设计框架中。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活动中,比如让塑料瓶竖直漂浮,学生不断思考,通过增加配重,调整设计方案。每个学生在学习日志中把自己对刻度的描绘过程记录下来,清晰地展示了他们的思考过程。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断反思,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有反思环节。总结性评价也对学生反思自己的浮力秤做出了要求。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