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资源开展“小研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2024-03-28黄宇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璧山研学家乡

黄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以及全面发展[1]。世界多元化发展,教育的革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地理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地理是贴近生活,接近自然环境的学科,我们的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内获得地理知识,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习得知识和能力。近几年,“走出去”的地理教学——地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好的社会评价,具备很高的教学价值。在一次次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中,在一条条合理且内容丰富的研学路线里,学生的素养都有所提升,现结合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等现状,提出“小研学”实践活动方案[1-3]。

“小研学”实践活动,是从时间尺度小和空间尺度小两个维度进行限定。时间方面——尺度小,研学实践活动限定在1~2天之间,如在周中进行设计应做到尽量少占用周中学校常规课程,如在周末设计应留半天时间给学生休息反思。空间方面——范围限定较小,在学校和所在城区周边;设计研学实践活动小而精,路程往返时间不宜太长的区间范围;最好是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能到达的区域范围。“小研学”实践活动,可利用家乡的地域资源选择地点和路线,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小研学”实践活动设计开发是在时空的小尺度下和家乡地域资源良好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又能满足中学生时间分配的现状。走进家乡特定环境的地理主题“小研学”,利于学生更合理的分配利用时间进行学习与生活,笔者从重庆璧山湿地公园“小研学”实践活动为例浅探。

一、组内研讨,拟定实践活动方案

教师团队在研学实践活动方向和对象的确定下,根据家乡的地域资料分析,进行多任务的设计,教师团队多次研讨,选取任务活动尽量不重叠,活动形式多样。以地域范围来划分实践活动板块,例如学校及周边范围、璧山城区、璧山北部片区、璧山南部片四个板块进行活动设计。教师团队亲自踩点,对路线上每个活动点进行考察;学生活动中,每个环节如学生观察、操作、互动、作品展示等都要计划与课标相扣,与区域特色相关;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评价表、学生作品的收集都要制定章程。经过教师团队的反复研讨,制定出地理研学活动的方案[2]。

二、明确“小研学”实践活动主题

主题的选取紧扣新课标,结合家乡区域特色,研学实践活动对象综合分析筛选。教师团队先梳理学校及周边范围、璧山城区、璧山北部片区、璧山南部四个板块家乡地域环境特色,紧扣新课标进行研学活动设计。重庆璧山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主城1小时经济圈,并与北碚、永川、铜梁、大足、江津相接,利于人流集聚;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川东平行槽谷间,热量充足,水资源丰富;河湖坝渠基础修建众多特色湿地公园,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特色璧山。紧扣新课标中,区域认知——认知家乡;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湿地公园是以优质的、多样化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教育、湿地良好功能利用、弘扬地域文化等为主题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再考虑其可行性,资料素材较丰富,交通便利,“家门口”的资源,时间安排一天即可,选取“小研学”实践活动城区部分主题之一确定为“湿地公园,海绵城市”。

三、“小研学”实践活动对象、路线的确定

明确研学对象,了解研学对象的学段,知识储备,该阶段的能力动态发展,身心发展需求,才能有目的性地收集研学活动所需资料,针对性地设计研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小研学”设计对象——中学学生,中学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小研学”实践活动以地理学习方式和过程为支撑,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侧重于让学生增長知识眼见、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团队反复踩点甄选,在“小研学”设定的城区范围内,设计了从枫香湖儿童公园——璧山规划馆——秀湖公园的一天的研学实践活动路线(图1)。第一站重庆网红打卡公园——香湖儿童公园,学生们最喜欢充满欢笑记忆的家乡景点,通过观察等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循环的知识;第二站璧山规划馆,了解璧山的城市规划,怎样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建立起海绵城市;第三站秀湖公园,从生物多样性等角度了解湿地的生态作用;第四站美食来凤鱼,水质好,鱼鲜美,环境美,家乡美。让学生感受“小”研学实践活动小而精,地理课的生动。

四、制定“小研学”实践活动方案

1.收集梳理资料

研学活动设计以家乡地域尺度“小”与时间“小”的结合为指导,明确璧山湿地公园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资料的收集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查找收集过程中,既提升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在研学前有了相关知识铺垫,更有利于研学活动目标的完成。资料进行分类,璧山地理自然环境资料——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文环境资料——历史、交通、经济、建筑、民俗文化、特产美食等;研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浸入式的教学,可收集代表性故事、事例或歌曲有利学生情感的触动——庄奴《小城故事》体现了璧山的小而美、来凤鱼的由来等;教师通过资料收集筛选出实践活动所需,编排研学清单列表,并结合地理四大核心素养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设计。

2.任务设计和活动安排

(1)核心任务

在璧山湿地公园中开展实地研学考察中,对家乡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观察、记录、描绘,对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地理关联进行分析,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运用和内化,并且提升学生观察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在水循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璧山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从而知道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能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及建议,锻炼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在品尝来凤鱼,听着《小城故事》优美旋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应用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学习乡土实践的方法,提升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跨学科学习等能力,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2)研学实践活动设计

研学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沉浸在家乡环境中自主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推进实践活动的进行。研学实践活动方式趋向多元化,小组合作探究,质疑提问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实践活动的呈现也更多元化。

第一站重庆网红打卡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图2),研学任务设计:分小组考察儿童公园自然地理环境,手绘儿童公园简图,制定研学考察线路。

通过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儿童公园的资料从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从而了解璧山本地的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概况,在研学实践中对儿童公园实地考察的信息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整合出成果;通过该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地理地图知识——地图要素、图例、比例尺、注记等提高地图阅读技能;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制作手绘地图,设计考察路线,提升学生观察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能力,为下一站研学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站璧山规划馆,研学任务设计:分析璧山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在第一站对地理环境要素基础上递进,通过参观璧山城市规划馆,专业人员讲解,水循环示意图,海绵城市立体模型,海绵城市科普小实验等,进一步深入了解湿地的作用,并提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璧山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地理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诸多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解决任务活动的问题都是要系统、全面、认识地理环境,从整体性角度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辅助,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第三站秀湖湿地公园,研学任务设计:综合分析湿地生态作用,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及建议。

在秀湖公园观测水质,观察植物和动物,实地考察秀湖公园璧山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探究湿地在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寻找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通过多元化方式,综合运用地理相关知识,发现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研学实践活动任务完成,学生对湿地生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保护湿地的认知。

在前三站的实践活动任务中,引导学生对其观察发现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可以收集各式各样的植物制成标本;可以在短暂的“小”研学实践活动后,把成果感想写成小作文,绘制成图画等。

第四站品尝来凤鱼,研学任务设计:家乡美。

从自然到人文调动学生情绪,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分小组进行研学心得展示,教师进行研学总结评价,师生一起充分利用短暂的时间,发现身边“家门口”地理实践,品味家乡璧山的独特魅力,发现身边的地理之美,家鄉之美。

(3)研学总结与评价

地理研学活动设计的结尾,要呈现可视化量表与评价。可视化量表可以从研学前的准备工作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方面精心设计大框架。从学生的团队协作、表达、知识拓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细则的设置,最终制定出研学评价表。教师研学活动后,可通过评价表进行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梳理研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可以进一步深化研学成果,对研学设计、成果进行推广等(表1)。

五、反思和展望

“小研学”活动设计是出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的现状,有地域尺度“小”与时间“少”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家乡身边找寻合适的主题与地理教学结合,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设计。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中也常出现问题,如任务不明确、主体学科混淆、游多于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所以在地理研学设计时,团队讨论,明确主题,材料要反复筛选,任务活动多方案进行对比推敲。研学活动的探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与付出,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黎炳辉,仲小敏.基于“研旅共同体”的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探索——以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研学实践为例[J].地理教育,2023(11):67-71.

[2] 李文翎,温牧玉,何亚琼.分阶布局研学实践,有效提升地理素养——以广州白云山地理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12):61-65.

[3] 沈杏雯,李加林,陆雄风,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开发——以四明山地质公园为例[J].地理教育,2022(3):69-73.

猜你喜欢

璧山研学家乡
巴渝桃源:从土壁山到玉璧山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璧山:“四城”同建 人民同享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夏天的家乡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璧山分局“四举措”整治餐饮业排污见成效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