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庄古村探秘

2024-03-28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村史史馆榆林

刘维嘉

京杭大运河,源远流长,赓续了深厚的运河文脉。星罗棋布的村落历尽沧桑,像散落在大运河畔的一颗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更像浩渺烟波里的一朵朵浪花,流连于岁月的记忆里,动情地向人们诉说着古往今来的见闻。

在美丽的北运河畔,有个值得关注的古村落,它的名字叫作榆林庄。走进村子,不论土著还是外乡来客,都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古韵新貌。

因榆树得名

榆林庄位于通州区漷县镇人民政府北部1公里处,京塘路两侧,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十七八公里,与北运河近在咫尺。

当年,榆林庄村北边有一片榆树林,和榆林庄的名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清高宗乾隆曾六下江南,都是从通州城北的黄船坞,又称皇家码头乘坐皇家专用的龙舟一路南下。那次,乾隆乘龙舟南下,当龙舟行驶到榆林庄时,乾隆看到一大片结满榆钱儿的榆树林,便命停舟登岸,漫步在榆树林中。忽然,他指着不远处的村子问大臣刘墉这是什么村,刘墉说叫北树林。乾隆听了说道:“你看这些榆树长得多好,榆钱儿这么多,就叫榆林庄吧。”

榆林庄西边有港沟河,北边有凉水河,村东50米处就是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三面环水的榆林庄是京杭大运河西岸唯一的堤内亲水村庄,享有“运河第一庄”的美誉。另外,连接北京和天津、塘沽的国家一级公路——京塘路从村内穿过,人们把榆林庄形容为“三水环绕,玉带缠腰”。

榆林庄自建村以来,父老乡亲为保护大运河、治理大运河,修堤植树,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与众不同的村史馆

“岁月沧桑千百轮,运河沙暖绝烟尘。耕田造舍农家事,护水扬帆堤内人。独有榆林迎帝至,更开金口赐名新。榆钱展望神州梦,敢与桃花争一春。”

村史馆按时间顺序布展,馆内悬挂着“中国运河第一庄”的木质牌匾。在村史馆还有一些十分珍贵的文献史料,这是年过九旬的郝阔庭收藏并保存了近二百年的珍贵文献。

榆林庄所建的村史馆,通过文字、国画、图片、文献和老物件,集中展示了榆林庄的村史村情、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集中展示了榆林庄人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时代风采;集中展示了积厚流光的运河文化和民俗文化,把历史之根,文化之魂,乡愁记忆融入到每一件展品中。村史馆不仅成为村民们了解村史,展示乡土文化的平台,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传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榆林庄村史馆既是村情民史的“博物馆”,也是名副其实的运河文化展馆,在北运河畔熠熠生辉。

蒙正学堂

榆林庄在启蒙教育方面的认识是深刻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为此,村里专门建立了“蒙正学堂”,并于2020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为了办好“蒙正学堂”,榆林庄组织在职老党员、退休教师利用双休日为本村孩子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孩子们知家乡、爱家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蒙正学堂”开办两年多来,以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为主体,不仅成为孩子们感知大运河文脉,吸收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童稚心灵的场所,而且配合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给予孩子最重要的养正教育,这是开办“蒙正学堂”的本质和目的,为的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为他们长大成为有品德、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奠定厚实的基础。

2021年9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来到榆林庄进行考察和调研。2022年7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榆林庄关爱教育活动站”成立。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东城区一小等学校还组织师生来榆林庄参观学习“蒙正学堂”的教育情况。

“运河七帆”

在榆林庄有个远近闻名的“运河七帆”,是由榆林庄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会里七位主要成员组成的。讲好运河故事,挖掘、传承历史文脉,留住榆林庄古韵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郝阔庭退休前任北京中级法院三级大法官。他的爷爷郝国玺曾负责运河通州段(小圣庙到马头)的管理工作。郝国玺既不是政府委任的官员,也不拿官方的分文报酬,卻承担着运河沿岸十几个村庄的植树护堤、聚众抢险的重任。

漷县镇关工委专职副主任李福和是退休干部,他对漷县镇以及榆林庄的历史颇有研究,并参与了《文化通州》系列丛书之《千年古镇漷县》一书的策划和组织。这本书由通州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通州区漷县镇人民政府编辑出版。

在“运河七帆”的成员中,还有四位退休教师,他们退休后仍然不识闲儿,为弘扬大运河文化甘当传承者。

退休教师董林元酷爱诗词歌赋和书法,时常向村民和中小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退休教师、画家毕德弟在研究榆林庄村史的基础上,精心创作了国画《御赐榆林图》,生动地再现了乾隆当年赐名榆林庄时的生动场景,这幅画被挂在榆林庄村史馆内。

退休教师郝洪博多才多艺,书法、诗词歌赋、纪实文学、村史研究样样精通。他和几位村民一起千方百计挖掘村史,编辑出版了《大运河畔榆林庄》一书。这本书讲述了本村的变迁史,为父老乡亲留住了十分珍贵的乡愁记忆。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退休教师郝洪德十分喜欢摄影,榆林庄还举办了“中国运河第一庄——郝洪德大运河摄影展”。

闫宝林是榆林庄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核心成员。他是老通州人,原来住在永顺镇北关的下关村。年轻时当过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和运河印刷厂副厂长,后来搬到榆林庄居住已有十多年了。他十分热爱大运河文化和文史,榆林庄、漷县、通州乃至大运河都是他研究的课题。他曾经四次从通州南下到杭州,实地考察和取证,对大运河有着独特的研究,丰富了运河文化内涵。他还根据《四库全书》中记载的运河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成果,整理绘制出了一幅长达36米的画卷《运河图》,向世人展示出大运河的风貌。

说到榆林庄的未来,村支书郝洪恩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我们要结合榆林庄船闸的开通和美丽乡村建设,除了坚持已有的做法,还要打造景观文化一条街、‘榆钱美食一条街等。要以文旅产业为基础,继续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榆林庄建设成为新时代南北文化融合的中国运河第一庄。”

在京杭大运河两岸,沉淀了很多类似榆林庄这样的古村落,每一个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情与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探秘者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它们各自独有的魅力。

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秘了这片土地背后的奇特魅力,也让榆林庄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运河第一庄。榆林庄和众多的古村一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漕运文化和中华农耕文明的缩影。如果你站在岸边展开遐思,仿佛能听到漕运时期的船工号子,仿佛能幻化出千帆竞渡的场面;它们仿佛描绘着岁月的年轮和生动的历史画卷。事实上,此处也在续写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村史史馆榆林
榆林感怀
村史文化在小学德育领域的实践研究
走榆林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南雄启动南粤古驿道村史编纂工作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