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2024-03-28史涛
史涛
当前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在实施科研管理时也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事業单位承担着国家重要基础型、应用型综合科学研究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其内部治理水平。与企业相比而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社会效益低,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引发了公众的一些不满情绪和不良的社会后果。因此,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其社会服务水平及社会信用,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文章将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策略,进而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加强内部控制,是提升科研事业单位整体服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并结合此类单位的财务收支审批流程和组织架构等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科研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良好有序的单位组织运行离不开严格管控的各方面制度,而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工作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财务规范的保障。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任务,财政收入和整体单位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大部分单位人员尤其是科研事业单位的非财务岗位人员,都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模糊,更无法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整个单位的制度建设工作总结中,内部控制仅仅作为停留在纸张上的词眼,在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交谈中,财务人员也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靠每年单位内审和上级部门审计及纪检督查来完善落实的。这也从根本上反映出科研单位整体上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的严重问题。如果一个组织从组成人员的意识上就缺乏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就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内控体系。
2.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作者所熟悉的地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研究分析发现,此类单位的人员入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通过本级及上级单位面试综合考察录用,但录用过程并不涉及对财务相关专业知识的考察,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入职后再对日常业务办理流程进行学习熟悉,且在此类单位的财务部门中有同样非专业严格对口的聘用人员共同处理业务,这就导致了财务工作的严谨性、专业性受到影响。在实际走访中还发现,由于此类单位的工作极其稳定,非严重政治错误不会被轻易开除公职,这也导致单位人员长期在一个部门或岗位上,容易出现懈怠和麻木状态,尤其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动力不足,增加了发生财务等管理性风险的概率。这些现象反映出此类单位关键岗位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3.个别单位无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由财务部完成,财务部设有财务部主任、副主任以及专业会计等人员来完成日常工作。但有些单位未设有独立的审计部门,也没有具备审计专业资格的人员做审计工作,财务部仅有出纳与会计人员完成整个单位的财务工作。由实地访问中了解到,审计工作在每年春节后,由集团公司分派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专职审计工作者对财务工作进行核查,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主管领导及财务人员自行检查。
(二)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1.未有效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通过科研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来看,有些单位的具体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并不十分规范。究其根本,是因为此类单位并未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在单位内部,财务科室出纳与核账人员同在一个办公室,由于人员较少,也无轮换制度,当某财务人员由于个人原因请假时,就会有不相容岗位人员代为处理工作的情况出现,这就造成了一个人居多个岗位的重大风险。另外,在有些单位,财务支出都需要有专管领导的审批环节,但由于大多数情况是日常公费开支,因而经常会有审批不严格的现象,在月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的审核时“走走过场”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都给单位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预算编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应向上级管理部门上报,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取用流程,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中的很多漏洞。首先,科研事业单位的一大部分资金来源均为财政拨款,每年收支情况无特殊项目时都大致相同,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在年初的财政预算编制上并不严谨,仅列出大致项目,而需要建设的新项目的资金申请也没有标准的申请资料;其次,在预算审核结束以后,预算的执行方面也存在着相关问题,没有专人监督各项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出现严重偏差,关于年度拨款使用中的控制不够,这样会导致年末出现资金紧张或结余。尽管有主管财务的领导对预算加以控制,但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与实际领用做不到规范化,这就导致预算编制失去了有效性。
(三)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沟通渠道不完善
在这个倡导智慧化办公的时代,政府倡导各项工作信息及时公开,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号等多个渠道进行信息公示。但由于上级集团分拨的经费有限,部分单位的电子设备存在普遍配置低,运行卡顿,不支持配备插件等等硬件设施上的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跟不上。此外,社会公众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所公开的信息接收也不完全,即使单位已经开通门户网站,在社交网站上开放单位专栏,由于运营中也缺少征求群众的工作意见,没有及时的反馈,使得信息化办公的效果一般,还有资产信息录入不及时的情况,因此,社会公众仍只能通过传统反馈方式进行与科研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而在企业内部中,由于缺少信息化办公的便捷性的帮助,内部人员关于工作内容的相互交流的及时性不能得到保证,也是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建设的重要因素。
2.信息化人才缺乏
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的关键岗位人员素质,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有别于企业的单纯盈利性目的,造成工作人员学习信息、网络新技能的意識薄弱;同时,由于国家最近几年倡导科研事业单位年轻人才参与基层服务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例如掌握网络平台建设、具备编程能力、懂信息安全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通常要下县服务几年,使得科研事业单位在岗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借助外部专业人员、机构帮助设立。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组织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1.提升风险意识
关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建立,必须要从单位领导阶层的意识着手提升,只有领导层面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转变固有的管理观念,不再仅仅把科研事业单位在公共事业上的工作任务作为唯一目标,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其他日常工作上的必要性和内在价值,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建设,上行下效,才会让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单位领导除了要提高风险意识,还需要提高对决策结果的责任意识,对财务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责任的细化分割,严格执行责任制度。为了提升单位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还需要非财务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通过内部控制的核查工作,发现并且控制风险隐患,整体上形成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共同防范风险的稳健架构,使防控风险成为每一位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使内控理念入脑入心。
2.强化人事管理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人事管理工作是单位稳健运行的基础,有一支综合能力优秀的队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就科研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来讲,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改进。首先,针对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要落实,除了基本的公职人员综合素质合格之外,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内容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在培训期结束后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就需要继续进行理论学习,直至满足可以接触实际工作内容的要求后再正式上岗,减少因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而产生的风险。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对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考取更多专业证书予以重视,鼓励工作人员积极进取,这样不仅提升工作人员自我能力,也能为本单位培养出一批后备干部。通过坚持培训学习,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督审能力,稳步推进学习型督审队伍的建设,借调、抽调和选派工作人员参与上级部门的定期督审工作,加强与高层次内审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实践锻炼工作人员内部审计的能力。
3.完善组织体系
尽管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组成简单,且在年终有上级审计部门人员进行审计工作,但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仍需要具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一方面,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岗位,对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项目程序严格追踪,一定程度上做到对政府采购资金的节约、明确落实依法采购的意识。另一方面,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的工作,明确采购资金的审批程序以及审批人职责,杜绝一人身兼多岗的现象发生。同时,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促进其他部门对资金领用的严格化予以重视,这样有助于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建立要让所有部门都参与进来。
(二)制度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1.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最为根本的是要在本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规范单位的日常管理。首先,要做到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满足部门内部相关政策,以此为基础建立内控的体系后,建立本单位各项工作机制。内部控制的实行离不开沟通与协调机制,在综合管理业务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顺利搭建内部控制的桥梁;其次,要建立其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各个部门的月度、季度、年度预决算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提高监督控制的效力。
2.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加强预算控制需要做到每月初支出有计划,每月末资金利用有明细分析,及时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还要同各级相关部门主动协调,以便积极筹措资金来保证各项经费支出的正常运转。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往年的数据、资金短缺或盈余情况,对下一年度建设项目的所需资金标准进行科学的预测,在预算结果编制完成后还要递交到单位党组织共同商讨合理性,通过后再由财政部门审核。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定期进行实际开销与预算的差异对比,总结问题,并及时针对预算偏差大的部门进行沟通核实,对问题点展开追踪观察,防止较大的风险产生。根据以上预算的编制、执行,还要做出阶段性工作总结,使预算业务的控制水平得到提高。
(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1.推进信息公开
作为科研事业类单位,有必要也有义务对部分管理业务信息进行公示,需向大众展示工作动态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度,其作用既可以实现以社会为主体的外部监督,又能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作为被监督单位要积极主动公开业务信息,增强科研事业单位的公信力,树立科研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推进信息公开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完整与正式,这样才可以得到公众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进而改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2.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在现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难度日渐增大的背景下,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把各部门利用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做到工作上沟通交流顺畅、协调,打破时间限制,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并能做到互相监督。在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信息系统,需要保证事前的预算、事中的资金取用和事后决算核查的财务信息录入,严格监管各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本单位的财政拨款安全高效率使用。
结语: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不断细化的今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必然要求,其作用在单位的各项业务开展之间,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对内控建设予以重视,在内部环境中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工作人员积极主动配合内控工作,多种措施兼施,为科研事业发挥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打下坚实的根基。本文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地质科研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在财务管理工作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从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三个角度,着重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三个层面的问题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期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