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

2024-03-28胡淑琴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胡淑琴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要求教师反思日常教学和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改进教学方式: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主动改进评价方式:运用学生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倡导“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是时代发展给我们的必修课。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情,以高二年级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实践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研究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基于教学的生成本质和促进人文化成的价值追求,适应、激发和融通互联网的属性、功能,尤其是互联网思维,在两者的相互渗透、双重双向一体化超越中,实现教学在互联网中的恰切呈现以及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研究者认为“深度融合”应是二者的无痕化结合,相互融入对方。“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结合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应该被抛弃、改进和提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 是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和发展实施革命性影响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信息素养、适应信息化要求,改变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不断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过程。“深度融合”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是实施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推动力[1]。

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学习”的大环境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学情等,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海量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网络中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而且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做好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深度备课,在互联网查询相关教学资源,反复观看,结合教学选取最优质的微视频资源或二度创作整合视频资源。在教学中提出分层问题链,合理播放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走在学生中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观看的视频及时提出若干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突出地理课堂“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网络技术帮助教师组织大班额的课堂教学并管理学习纪律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关注全体,更好地实现“教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只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最大价值所在。地理教师要有“把信息技术作为环境、作为手段、作为内容、作为思想融入教学”[2]的意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现实地理课堂实践中,充分发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优势,发挥地理学科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作用[3-4]。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示例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都强调教学实施中要做好教育技术和学习系统的融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工智能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主动尝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日常的教学和评价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很少。教材内容很抽象,语言专业性强,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以往板图教学、PPT课件教学效果不佳。网络上关于这部分的教学视频很多,上网查阅并选取适合本校学生认知程度的微视频资源,在课堂上播放,创设情境,探究网络资源融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就此设计了具体学习方法(表1)。

基于学习内容,选取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完成学习任务。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同桌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任务,达成学习评价,教师及时绘制板图辅助学生理解。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通过视频解决难点,十分有利于培養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影子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的,让学生养成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目的[5]。

此外,本校的学生整体程度低于同类学校的学生,高二选考地理的学生还很多,班级人数50人以上。学生学业水平相对较低,课堂学习纪律很难保障,后排的学生学习专注度不高,总是开小差和说话,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地球的运动”内容难度大,学生学起来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听不明白更不愿意学习,因此学习信心受到冲击。教师通过选取微视频教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观看视频时,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走进学生中间,管理课堂纪律,督促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并有意识提问后排学生问题,给以激励,提升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领悟力,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活动深度融合,并将评价贯穿地理课堂教与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的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积累教学优质微视频,建立地理教学微视频资源库。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而作为老教师,学习新技术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是仍然具备观看微视频,选取优质微视频的能力。虽然选择过程中会耗费大量时间,但是找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阐述更加清晰明白的教学资源却非常方便直观。感谢精心制作视频教学资源的教师和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教育的飞速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是教师的时代使命。教师要深度学习,提高对教与学关系的上位理解。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教指向学,教是为了学的发展而服务”的思想,换句话说,在教学活动开展上要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发展方向转变,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帮助者方向转变,从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6]在教学活动开展上,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根据互联网的开放性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辨识信息、评价信息;学会关注更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有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都能专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做事的课堂;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伴;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助、共同提高的关系,实现教学质量、教学实效的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有限度的。要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多值得保留和继承发展的方面,如地理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和地图激发学生不断生疑、不断解疑的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所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实际学情和自身实际能力、思考、选择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与信息技术做好深度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而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去思考选择[7-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面对,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主动学习信息网络技术,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广君.“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6,37(6):12-14.

[2] 罗祖兵.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60-65.

[3] 吴丽霞,杨建红,张航.Celestia辅助下情境体验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1):79-82.

[4] 栾胜星.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J].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10):641-644.

[5] 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3-8.

[6] 杨利娜.例谈“星轨”教学情境的开发与实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8下):41-43.

[7] 常丽霞,周义钦,周冠峰.信息技术赋能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臺风”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23(9):25-28.

[8] 游婉婷.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行为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J].地理教育,2023(S2):85-88.

[9] 关一龙,蔺芳,吴红波.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J].地理教育,2022(11):8-12.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