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纠纷移动调解的实践探索

2024-03-28罗纪昀

党政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民调解乡村治理

罗纪昀

[摘 要]农村纠纷调解水平关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影响国家治理整体效益。面对转型期农村矛盾纠纷的复杂化情形,福建省云霄县创设农村纠纷移动调解模式,通过抓队伍、促规范、畅机制,推动调解服务关口前移,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移动调解建构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空间场域,促使地方性知识与现代化资源优势互补,达至纠纷治理合力。

[关键词]农村纠纷;移动调解;乡村治理;人民调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应“认知基层治理在党的事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的功能定位” ①。基层治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色与地方性导向。时代性凸显基层治理方式、模式、机制以及体制的政治性诉求,要求基层治理的愿景目标与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保持方向一致性;地方性则要求基层治理必须遵循地方社会实际,以回应地方社会的复杂化与多样化需求,并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时代性与地方性的叠合逻辑倒逼基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以回应不确定性和复杂化的公共治理情境。农村社会纠纷的调解成效,影响基层社会稳定,关乎国家治理效能的实现。对此,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②这一深刻论述为当前农村社会纠纷调解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

一、福建省云霄县农村纠纷移动调解的探索实践

由于历史文化、城乡地域、现实情形的分殊,福建省各地农村社会纠纷调解模式存在鲜明的差异性。近年来,基层乡镇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山林海界土地纠纷等频发,已成为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对此,福建云霄县司法局选取该县下河乡为试点,率先创立“移动调解室”,通过抓队伍、促规范、畅机制、优服务等方式构建“移动调解”纠纷治理模式,一改以往等案上门和坐堂办案的方式,实现调解服务关口前移,把调解桌搬到纠纷现场,将调解室落户田间地头、宅前巷尾,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

(一)做法

1. 打造三支队伍,集聚调解合力

一是专职调解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严格选任条件,配强调解“精兵”,聘用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且具备相关法律政策知识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由县司法局培训后专职从事调解工作。同时,为专职调解队伍配备移动专车、调解横幅、移动电源、记录仪、手提电脑、打印机、信号接收器、矿泉水、方便面等。二是信息排查队伍。纵向贯通乡镇村(居)各级调委会和各类专(兼)职调解员排查调处信息网络,组建以乡镇、村(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为主,村民小组长为辅的矛盾纠纷信息排查队伍,经常性深入群众之中,排查发现各类矛盾隐患,为移动调解队提供纠纷线索。矛盾信息排查有助于基层矛盾糾纷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并且能最大程度保证基层矛盾纠纷不扩大、不出村(社区),就地及时有效解决纠纷。三是法律咨询队伍。积极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法律服务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法律咨询队伍,遇到重大疑难纠纷,实行集体会商,构筑工作合力。专业咨询队伍是“移动调解室”的“智囊团”,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强大专业法律基础和办案经验。三支队伍构成“一体两翼”格局,以专职调解队伍为调解主体,信息排查队伍和法律咨询队伍为两翼,为基层社会纠纷化解奠定坚实力量。

2. 健全三个机制,夯实调解基础

一是信息排查机制。乡镇调委会设立专门值班室,落实 24 小时调解员值班制度,及时整理、汇总、研判来访来电群众有关纠纷事实信息。同时,通过信息排查队伍,乡镇每月、村每周组织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进村入户开展排查走访,摸排各类矛盾纠纷信息。二是部门联动机制。云霄县司法局与县公安局建立非警务公调对接机制,通过 12348 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流转非警务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避免了警力资源浪费。乡镇调委会积极与派出所、法院对接联动,建立健全对接机制,实现疑难复杂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零距离”沟通。三是考核奖惩机制。云霄县司法局联合财政局将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本地区人民调解员“一案一补”“以案定补”的标准及发放办法,并动态提升补贴标准。同时,依托县级人民调解协会,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对成效显著的移动调解片区和有突出贡献的移动调解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增强人民调解员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3. 创新三种模式,提高调解质效

一是时效追求“零时差”。打造调解“110”,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定期分析、上报调处等工作机制。各支移动调解队伍下移重心、前置防范,超前获取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线索,研判本辖区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意见建议。初步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跟进追求“零距离”。针对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不想“跑腿”,不愿到司法所调解的情况,云霄县为片区调解室配优法律资源,配齐电脑、彩印机、执法记录仪、移动电源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为调解前移提供必要条件,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移动调解室”就可落户哪里,实现现场登记、现场笔录、现场办结,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百姓家门口,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到户,真正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力量”,切实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效果追求“零失误”。在短时间内实现双方当事人和解,达成调解协议,对调解员是个不小的考验。调解过程中,注重把握调解纠纷黄金30秒,做到耐心听、恰当劝、公正调,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厘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开导他们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彻底化解纠纷。

(二)成效与启示

福建云霄县所创设的“移动调解”是基层政法系统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作为应对乡村社会纠纷的创新机制,云霄县移动调解模式以“尚和”为价值追求 ③,通过调解端口前移,将调解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居)到户,促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就地调解、就地和解,从细微处创建定分止争的解纷机制,从源头预防矛盾,在基层化解纠纷。一是发挥空间治理优势,践行群众路线。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衍生物,在乡村纠纷治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乡村纠纷调解空间中的行动者及其资源,服务于乡村纠纷化解。云霄“移动调解”模式借助空间赋能乡村纠纷治理优势,坚持现场主义、引导群众参与、唤起社会认同等调解法,深入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有效定纷止争,解纷化怨。二是诉诸情理有机融合,引导换位共鸣。云霄移动调解员深入融入乡村社会,潜移默化中转变村外人身份符号,削弱解纷行动中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在纠纷现场善用调解技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诉诸情理有机融合,引导换位共鸣。 ④三是以法律规范为标尺解纷,凝聚共识。法律规范构成移动调解员必须倚重的底线性的治理规则与资源。云霄县移动调解员在充分运用情理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法律规范对乡村纠纷治理的标尺效用,彰显法律规范的行为指引—评价功能,为彻底的“案结事了人和”构筑制度对话空间。四是适时推进普法宣传教育,送法上门。乡村纠纷化解既是一项事关地方社会稳定与生活生产的民生工程,又是一堂面对村民群众的普法教育规训的公开课。云霄移动调解模式注重证据溯源与现场调解环节中普法教育规训效能,通过村民观看、旁听、参与现场调解,既有助于调解员收集、掌握与案情相关信息,又可第一时间传达法律精神,使听众情景化知法、学法、用法。

二、农村纠纷移动调解的优化对策

首先,挖掘推介移动调解经验做法。乡村纠纷治理的复杂化催生地方治理政策创新实践,而只有对这些政策创新经验进行升级再造,才能显示地方政策创新的生命力与适应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校地共建。可与高校、社科研究单位合作共建,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研究中心,设立若干实践调研基地,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移动调解一线,凝练移动调解经验做法,推进移动调解案例汇编与出版。二是加快转化。移动调解模式蕴含着诸如解纷维稳的政治功能、关系修复的社会功能、普法宣传的教育功能等,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提升,促使移动调解经验做法转化成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其次,开展移动调解员的表彰宣传。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表彰宣传具有无形感召力,能够触及行为者的心灵深处,继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最终转化为具体行为动能。一是给予先进表彰。开展“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评选活动,将移动调解中涌现的模范典型、先进人物予以表彰,授予特定层级的荣誉称号。探索建立“优秀人民调解员”进入县级以上优秀人才项目政策,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认同。二是宣传先进事迹。要树典型,对移动调解员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提炼,在媒体平台常态化宣传推广,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公共声誉,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这既能增强调解队伍归属感荣誉感,又可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为人民”的认同感信任感。

再次,完善移动调解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移动调解运行保障机制,在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小成本”换“大平安”。财政口依法保障人民调解工作“三项经费”(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妥善解决移动调解员“私车公用”、办公通信、人身安全保险等方面困难,适度减轻移动调解员生活压力。同时司法口联合财政口完善案件补助动态增长机制,联合行文区分重大疑难案件和普通案件的调解补助标准,实行专款专用,充分激活移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移动调解员培训机制。开展定期培训,依托各级人民调解员协会,组织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着重进行调解技能培训,提升移动调解员理论水平与调解技艺。开展交流体验,通过聘请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对移动调解员进行业务授课,兄弟县(区)调解员互相学习,优秀调解员介绍经验等方式,增强移动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法庭观摩,联合人民法院,组织移动调解员观摩民事案件庭审,通过以案释法、以案助学,拓宽移动调解员的工作思路,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

最后,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移动调解模式既是以枫桥经验为指导,积极应对乡村社会纠纷的治理创新,又在实践中不断解构与重组,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累积经验知识。一是坚持纠纷化解中的党领共治格局。 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加强党建统领功能,才能为基层社会纠纷化解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党建统领下,要强化协同治理,识别、动员、整合差异化的解纷主体或村民群众,明晰各方权责利,促成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纠纷治理,构筑基层纠纷化解的治理合力。二是完善全过程纠纷调解机制。社会矛盾纠纷遵循时间序列动态演进,因此,化解社会纠纷也需要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不同阶段纠纷的全过程治理机制。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依托数字信息网络,赋能社会纠纷发生前的信息排查与研判机制,遏制社会纠纷的苗头;要充分发挥移动调解员对解纷现场的主导权,引导纠纷利益相关方参与调解,低成本高效益地化解社会纠纷;要重视建设纠纷调解后的回访制度与关系修复制度。同时,试点开展纠纷调解后的社会关系修复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群体介入结案后的社會关系修复,适当组织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专业性主题活动,调适紧张的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纠纷治理目标。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页。

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4页。

③熊浩:《认真对待情绪:论纠纷化解的感性向度》,《政治与法律》2023第5期。

④吴元元:《人民调解制度的技艺实践考》,《法学》2022年第9期。

⑤朱健刚、王瀚:《党领共治:社区实验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再生产》,《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5期。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研究生部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人民调解乡村治理
《人民调解法》实施后对医疗纠纷处理的影响
司法改革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影响
《人民调解技巧》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层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人民调解制度
乡镇司法所在农村法治建设的先锋作用探究
司法确认制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