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年味里的亲情传承
2024-03-28泠儿
● 泠儿
时间的齿轮又一次转到新一年。对闽南人来说,不管人在哪里,一到年尾,最挂念的事情就是回家过年。腊月二十九,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我生长的那个闽南沿海小镇,冬至一到,年味就来了。冬至那天,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家里照例做了红汤圆,庆祝人人又顺利长了一岁。我小时候最喜欢红汤圆。红汤圆是用糯米粉加少许食用红色素做的,看起来喜庆,吃起来香甜。
过了冬至,家里就要开始大扫除了。等到了腊月二十四,“众神”要上天参加天庭的“年终总结工作会”,我们一家人一年来的情况也要通过他们向上“汇报”。如果我们家里漂亮干净、焕然一新,神明看着高兴了,“汇报”时自然也会对我们充满美好的祝愿。我在外工作,没办法参加大扫除,爸爸妈妈不怪我,但他们会叮嘱我:“路途遥远,一定要早点买票,春节马上就到了。”
我回家的路途颇为曲折,先是坐飞机,然后乘高铁,最后还要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家。但每一次换乘,家就更近一些,我心中的喜悦也更加浓烈了。
踏进家门,一眼望去,年货如小山堆叠。妈妈指着那些年货,一一告诉我,血蛤是三舅舅送的,大公鸡是乡下姑姑赠的,甜发糕则是小姨亲手制作的……妈妈话还没说完,我就被厨房传来的香味吸引了,刚出油锅的黄灿灿的肉卷看起来美味极了。爸爸笑着将一个肉卷塞进我嘴里,然后马上给我布置任务:“把这几袋肉卷,给你的叔叔姑姑舅舅阿姨们送去。”我拎起几个沉甸甸的袋子准备出发,他又追上来嘱咐:“早点回来贴春联。”
贴好春联,吃过晚饭,妈妈就开始准备“敬天公”的东西。在我的家乡,春节期间,腊月二十九和正月初九都要拜“天公”(天公即“玉皇大帝”),这个传统自明代传承至今。拜天公时,我们必须提前沐浴更衣,再点燃红烛,焚香敬茶、敬酒,放鞭炮,烧金纸。拜天公的供品更是琳琅满目,一共约有20多种。闽南人以繁复的仪式和真挚的崇敬,表达对宇宙“主宰”——天公的尊崇,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到了大年三十,我得早早起床,帮爸爸妈妈准备祭祖的菜品。
虽然家祭比不上祠堂祭祖隆重,但爸爸是长子,叔叔和姑姑们也会来我家参加祭祖,堂叔们还会送来祭品,因此家里十分热闹。祭祖桌上摆满了先人们爱吃的食物,有爷爷爱吃的枕头饼和花生汤,奶奶爱吃的胡椒猪肚汤和炒米粉,三爷叔爱吃的烧鸡和烟熏大乌贼……妈妈手持12支香和一沓纸钱,站在祖先灵位龛前诉说着对先人的追念和感恩,也祈求先人佑护我们。之后,家里所有人按照长幼顺序对着祖先灵位龛三跪九拜。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带着我们祭祖,他说:“春节无论如何都要回家祭祖,不仅是为了让我们记得自己的根,也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在故乡还有许多亲人,他们才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祭祖仪式之后,一家人便开心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一般从中午吃到晚上,这期间亲戚们会互相串门,大家团团围坐在火炉旁,餐桌上的食物也跟着上了一轮又一轮。这一天,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年轻人也会给长辈们奉上敬老金,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辛劳一年的家人们,借着回家过年的机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相聚,表达对彼此的关爱,一同守岁。当零点的钟声和外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大家也跟着欢呼。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