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运维管理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方法探讨
2024-03-27杨晖
杨晖
(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 引言
在生态发展理念下,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将人工施工与自然环境进行结合,确保城市的排水条件能够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技术措施以及系统的有效组合,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给原有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市政道路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尤其是新时期市政道路排水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在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的排水压力也不断增加,尤其是雨季城市出现内涝的现象,需要得到尽快解决。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发展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市政道路设计的问题,并实现城市蓄水净水能力的提升。
2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与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不同,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非常新颖,将城市整体比作海绵,应对雨水大量增加的环境。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城市各方面的规划,都需要符合要求,对海绵城市进行安装时需要实现城市市政体系的优化。因此,实现城市长期规划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是非常必要的[1]。
一方面,在进入雨季后,会产生大量的降雨,需要对雨水进行吸收。与传统的硬化路面相比较,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使市政道路的吸水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积水的问题,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下,优化市政道路的设计可以缓解内涝问题。在传统的路面硬化设计中,道路整体的雨水渗透能力较差。如果城市中出现短时强降雨,雨水无法及时下渗,那么就会引发内涝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渗透力的材料,提升路面的吸收力以及渗透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另一方面,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吸收雨水能够实现雨水的科学应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如果城市发展中出现干旱天气,可以通过道路收集的雨水进行养护。同时,海绵城市结合简单的净化处理,使得雨水能够作为水资源在城市中进行再次利用,这使得城市的供水获得了新来源,也解决了城市供水的难题。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城市中水的收集、净化、循环、利用能力提升。
同时,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城市整体的排水系统优化,实现雨水有效的规划以及控制,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也可以通过地下蓄水池的应用控制出水口开关,保障蓄水池稳定并减少排水系统的运行压力[2]。
最后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能够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众多城市受到雨水的冲刷,道路中积攒残留较多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海绵城市的要求下,市政道路的设计可以避免出现大量雨水冲刷路面,减少污染物的残留,在城市建设中能够有效地拦截污染物,尤其是减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要求实现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结合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当前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实现市政道路吸水能力的提升,保证绿化与景观相互搭配,有效提升市政道路生态性,如图1所示。
图1 海绵城市理念
3.2 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各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市政道路设计以及绿化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因此,作为道路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条件进行针对性设计,提出相应的道路设计方案,并且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3.3 预见性原则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具有预见性,结合市政发展规划对该地区的状况进行详细勘察,明确城市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雨水量,结合具体数据实现整体的科学化设计[3]。
3.4 经济性原则
众多市政道路是由政府出资进行建设的,因此其建设的资金会存在较多问题,必须要确保这一工程的经济性。尤其是在实际建设时不能出现严重超预算的情况,避免引发财政压力。在实际建设时不仅要注重建设的质量,更需要结合经济性原则避免其中出现的资金浪费问题。
4 市政道路设计方法
4.1 路面设计
为确保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实践应用,在进行路面设计时需要选择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并结合透水砖实现人行道的铺设。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必须要确保绿化带具有良好的渗透效果,注重排水的合理安排。行车道设计时,如果使用的材料透水性不够,那么当雨水量较大时就会引发排水不通畅的问题,使用透水性较差的材料,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效果较差,城市内部容易引发热效应,这对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非常不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必须要确保市政道路的透水性较强,选择沥青、混凝土等材料性价比较高,可以快速实现地表水的渗透,这能够有效实现水循环,并减少对于路基结构所产生的破坏。而在进行人行道设计时,需要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整个道路进行系统铺装,达到良好的步行体验,尤其是步道砖必须要满足暴雨季节渗水的需求,达到防滑、降噪等多种效果[4]。
4.2 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是市政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分隔带、中央绿化带等多种不同的设施。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必须要贯穿绿色环保的要求,在道路断面中科学地安排绿化带,使绿化带具有较强的渗水能力。例如,结合下凹式的绿化带可以储存自然水,并不断地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达到降低流量的目的,并实现地表与水以及地下水之间的循环,确保水循环达到平衡,如图2所示。
图2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化带设计
4.3 生物滞留带设计
在整个市政道路中,通过生物滞留带的建设,可以实现雨水的储存,通过多样化的设备达到雨水净化的效果。当城市雨水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生物滞留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对于路面所产生的污染,尤其是避免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
4.4 路肩边沟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路肩边沟排水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排水设计应用硬质材料,并实现路肩边沟建设,这就导致城市内部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雨水的净化效果也相对较差。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城市市政道路中可以结合植草沟形成地表的沟渠,这种设计的方式能够合理安排市政道路的分区,并达到净化雨水的效果,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在保证城市道路观赏性的基础上,也可以收集雨水,达到雨水输送、净化和排放的效果。
4.5 边坡防护设计
部分城市处于山区,地形有较大的起伏,针对这些城市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强化边坡的防护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可以结合生态学、土壤学以及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并强化植物根系的有效防护,使边坡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应用隔沟植草绿化、隔沟植生袋等形式进行生态性设计,降低孔隙的水压力,控制土地流失问题,达到道路修复的目的,并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噪音,采取这类防护方式可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于资源的剥夺,确保动植物能够连续生长,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体效果。
4.6 雨水口设计
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能够保障排水的效果。针对雨水口进行科学改造,是可以使缓解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污压力的,在原有雨水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科学设置防臭管以及过滤网等形式实现污染物的拦截,并结合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形式,对井底部进行沉淀,避免雨水口堵塞,有效拦截大颗粒的污染物。
除此之外,在立交桥以及高架桥的设计中需要注意路面本身设置的排水设施,但是这些设施的投资大、造价高。因此,在设置立交桥以及高架桥时,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塘以及下沉绿化带的形式减缓桥面的径流,而在桥底也可以结合渗透技术设施,包括雨水花园、植物缓冲带等,实现雨水的循环,减少雨水径流问题。
5 结语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实现城市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需要从路面设计、绿化带设计、生物滞留带设计、路肩边沟设计、边坡防护设计,以及立交桥、高架桥设计等方面综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升市政道路的绿化性、环保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为城市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