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穿越破碎带施工方案与安全措施

2024-03-27赵勇

中国公路 2024年1期
关键词:防水层锚杆围岩

赵勇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华泰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湖北 恩施 445000)

1 工程简介及场地环境

某重要公路隧道项目采用分离式双洞八车道设计,设计速度100km/h,左线长740m,右线长695m,最大开挖跨度21.48m,高度14.3m,最大埋深135m,体现了工程的规模与复杂性。隧道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地貌,海拔390m~534m,相对高度144m,坡度10°~35°,年均降水量640.5mm,夏季降水丰富。地质以页岩和灰岩夹泥灰岩组成,破碎带集中在隧道口和k107+630~k107+725段,岩体较软,结构面节理发育。雨季易积水,增加裂隙水。隧道设计高于地下水稳定水位,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水排水设计。

2 破碎带施工方案

2.1 施工技术布局与预备措施

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穿越破碎带是关键难点。本文聚焦于隧道穿越破碎带的施工技术布局与预备措施,探索了均衡生产、突击重点、全面展开的策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效率。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结合地质雷达、水平钻探及红外探水技术,可准确预测掌子面前15m~40m范围内的地层和岩性变化[1]。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及时识别破碎带位置,有效预防掉块、塌方等潜在地质灾害,降低风险。此外,详细勘察前围岩,利用高科技手段预测地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2.2 施工支护参数优化

面对复杂的围岩条件,该隧道工程精细化调整了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超前支护采用直径50mm、厚度5mm的钢架和H200×200型号的喷射混凝土,混凝土间距60㎝,标号C25,厚度30㎝。锚杆为直径25mm的中空注浆锚杆,长度5m,间距100×60㎝(纵向×环向)。初期支护保持相同钢架规格,喷射混凝土间距调整为75㎝,锚杆长度为4.5m,间距100×75㎝(纵向×环向)。

为防止破碎带区域掉块和坍塌,实施超前双排小导管注浆技术加固拱顶。第一排小导管长度450㎝,外插角3°至6°;第二排300㎝,外插角8°至12°,搭接长度120㎝。小导管以梅花形布置,孔径10mm,间隔10mm,有效加固拱顶围岩,形成承载拱结构。为加快进度,每次循环开挖进尺从1.5m减至0.6m,采用光面爆破法保留半孔痕迹,确保施工质量。

2.3 开挖实施策略

该研究采用了CD法施工,并结合弱爆破和光面爆破法优化开挖方法,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保障施工安全。开挖步距从1.5m减少至0.6m,并通过锁脚措施加固钢架,其中锁脚锚杆长度为3.5m,直径为25mm,每侧配置两组,每组两根。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工程进度。

2.4 注浆强化措施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尤其是在穿越破碎带时,注浆加固技术对保障施工质量和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直径50mm、长度5m的小导管注浆加固,采用梅花形排列确保了均匀加固,使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水灰比在0.6至0.8比1,注浆压力维持在约1MPa,确保注浆密实且均匀。此外,对于注浆量超过0.2m³的情况,立即停止注浆,等待浆液初凝后再继续,以防止过度注浆。此方法不仅能够增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控制开挖引起的变形,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性和工程顺利开展[2]。

2.5 防水施工标准

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施工必须遵循防水混凝土标准,特别是在施工缝和变形缝的处理上,以满足防水要求。防水层与基面间需确保无浮渣,实现紧密结合,采用充气法或真空法检验防水层密封性,在渗水风险区域,需先行注浆止水,再铺设防水层,以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1 开挖精度保证措施

隧道开挖爆破作业,采用光面爆破技术,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炮眼布置的位置、深度和角度,并复测爆破断面,有效分析了超挖或欠挖的原因,并及时调整爆破参数。该方法确保了硬岩和中硬岩炮眼残留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60%以上的目标,显著提高了隧道开挖的质量和安全性[3]。

3.2 支护结构质量保障

关于支护结构的质量保障,强调对支护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规格和性能要求。超前小导管长度应达到或超过设计长度的95%,并确保孔内灌浆密实。钢筋网的适应性和搭接宽度受到质检监督,确保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的牢固连接。喷射混凝土拌和厚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每10m~20m取样检验强度。此外,金属杆件和钢支撑的黏结牢固性也至关重要,能够保证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隧道施工安全。

3.3 防水层施工准则

施工需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确保基层混凝土表面干燥,如有湿渍则压浆处理。基层表面需整平,割除突出的钢筋头并用砂浆抹平,且铺设完成的防水层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后续施工活动如钢筋焊接造成损害,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功能性。以上措施能确保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整个隧道工程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4]。

4 现场监控与数据分析

该研究采用拓普康ES-101全站仪实时监控量测特定隧道施工围岩条件。通过详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围岩的稳定性,从而指导有效的预防坍塌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此监控方式不仅提升了施工监控的精准度,也增强了对潜在风险的预防能力,是维护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相关详细检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及方法

该研究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于ZK108+218桩号处成功探测了前方15m的破碎带,进而调整了支护参数以适应地质条件。监测数据显示,隧道拱顶最大下沉值为16.4mm,周边位移最大值为7.1mm,均低于设计预留的180mm变形量。这表明,通过精确的地质预报和有效的支护措施,隧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施工安全及结构稳定性。

综合监测数据表明,隧道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均呈现出急剧增长、缓慢增长至最终稳定的3个阶段。这一变形规律说明穿越破碎带时采用的施工控制措施有效,成功控制了围岩的变形。该结果反映了施工控制措施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确保了隧道施工期间的安全与稳定。

5 结束语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准确确定破碎带位置,并采用直径50mm、长度450+300㎝的双排注浆小导管加固及CD法开挖技术,显著提高了隧道在破碎带穿越时的支护强度。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最大围岩变形值为16.4mm,远低于设计预留的180mm变形量。研究证实,这些预测和加固措施对确保公路隧道安全穿越破碎带至关重要,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隧道稳定性。

猜你喜欢

防水层锚杆围岩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桥面防水层的技术突破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简支箱梁桥防水层接触分析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
刚性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