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乡村阅读

2024-03-27赵国彬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苏霍姆教育教师

赵国彬

从1993年9月初登讲台至今,我扎根乡村教育已有30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自己的成长。30年的坚守与实践,都写在了这片乡土之中,如果只讲一件事,那便是对阅读的守望。

用阅读治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老家的村小任五年级班主任。那是一个学生都有外号、全校班风最差、成绩当时在全乡八个平行班里倒数第一的班级。对于初为人师的我绝对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开学前的一周,我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快速地读了一遍,就算是“临阵磨枪”吧。我没有急于去改变学生,而是和他们玩在一起、读在一起,只要学生喜欢,小人书也可以拿到课堂上来看。我没有用冰冷的规矩去约束学生,而是选择用书中的故事或人物去影响他们,等到学生对我这个“不一样”的新班主任有了好感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和我学在了一起。作文课上,学生说游记没有东西可写,我便带着大家顶着雪花到两公里外的法轮寺游玩。同学们想野炊,我便选择一个假日,带着大家“全副武装”进入大山。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小男孩用锅铲炒鸡蛋模仿饭店师傅颠勺的惬意,不料一次回勺太快,一半鸡蛋落在地上,全班的笑声飞满了山谷。春种秋收,孩子们主动来田间帮忙,手上掰着玉米,口中讨论着最新读到的书中人物的特点……

教育方式虽然朴素,变化却令人惊喜。1995年5月,由于母亲脑瘤手术,我在中心医院全程护理了42天。正值六年级毕业班的下学期,班级25个孩子在班长与学委的组织下,自行学完了剩余的课程。而且班长还跟校长保证:我们班同学只要有书读,就不会出乱子。待我回到学校后,对同学们略加点拨之后,他们便开始复习了,出乎意料的是毕业检测我们班的成绩竟然获得了全乡第一。几年后全乡考入重点高中6人,其中5名学生都来自我们班。

孩子们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认识到优秀的儿童读物不仅能够治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还会使儿童变得更加聪明。后来我“惩罚”学生的主要方式,就是让犯错的学生自己找一本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图书阅读,并且说出或写出阅读的感受,这种教育方式对师生来说是双赢的。

用阅读与写作助推专业成长

朱永新教授说: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感知,没有专业阅读的教学活动是茫然的。走偏了路不知怎样去调整,走正了路又不知道怎样去提升。

2006年,我初任一所村小的校长。把“阅读的甜头”从一个班级带到一所学校。也就是在那一年,我有幸读到了“钱学森之问”,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苔花如米小”,但我却倔强地把一种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担在自己肩上。

寻路。2010年6月我阅读了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教学的认知。9月,我在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二班语文课上,开启了初期“海量阅读”的实验教学。2012年10月,我和语文教师到山东零距离感受了韩兴娥老师的课堂教学,我和教师共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边读边实践,我认真记录课改发生的点滴变化与问题,整合汇总后再与老师沟通交流。从2010年到2015年,“海量阅读”语文教学虽然磕磕绊绊,但一路走来,师生却有了一定的收获。

思考。2017年,我和教师共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必须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阅读为基础;从教师角度讲,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的知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教师教会的,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经过集体研讨,阅读的根原来就在各学科每节课“自读教材”环节里,让学生在课堂学会阅读方法——生根,在课外大量阅读中——生趣,在经典名著中提升思想——升华,这才是教育发展的捷径。

解惑。成长总是在清晰与迷茫的交织中进行。2020年,我第三次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三次感受截然不同,第一次是任务——初见打个招呼,第二次是现学现用——握手重逢,第三次是为了教育寻根——深度拥抱。第三次重读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无论谈什么都能同阅读联系起来。这100条建议通俗易懂,就是教育的小百科,从师生的心理和生理、技能与知识等方面阐述他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但每一条又有那么多的“梗”和“点”,让人咀嚼良久,而且适用。苏霍姆林斯基从不提模式,因为他坚信“没有一条教育规律和真理可以对一切儿童绝对适用”,今天在我们已经习惯于模式化和复制的时代,我们是否应有理性的思考: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是不是太急于创新,而淡化了传承?

追寻。2022年,我读了四本有关钱伟长的传记,他为了国家能够制造出飞机、大炮而弃文(文史高考成绩均为满分)学理,最后虽然物理高考成绩只有5分(百分制),却最终成长为世界物理学家。“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四本不同的传记都记录了《钱氏家训》个人篇中的一段话,丰厚的阅读底蕴应是最好的答案。

这些书构建了我专业成长的主框架,并且常读常新。30年不停地实践、思考、阅读和写作,我的教育隨笔几乎从未间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教师。

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与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2018年8月我到波罗赤镇中心小学任校长,面对一所全县连续两年教学成绩监测落后的偏远学校,我没有急于向师生要成绩,而是针对师生阅读基础薄弱的现状,为学校量身定制了“以读立校、以思启智、以写育人”的办学理念。

首先,面对700多名学生仅有20平方米藏书室的现状,我将废弃的旧钢构食堂改造成近400平方米的图书室,图书室全天开放,节假日及寒暑假也全天对外免费开放。让图书室成为校园中最安全、最温暖、最舒适、最美丽的地方。

其次,通过建立科学的分级阅读体系,解决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通过选择专业性强、质量高的分级阅读体系,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配备了12本国内外优秀读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年龄阶段把对标的书目读完,待培养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再进行自主阅读;同时分级阅读书目复册达到40本,有效保证了班级整本书共读的实施,为学生交流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借“双减”契机,为学校进一步做好阅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白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阅读底蕴的丰厚是影响人生的大事,阅读培养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学校建起家长微信群,传授开展家庭阅读和亲子共读的方法,动员家长在家中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而温馨的阅读场所,让家庭的书房成为孩子最好的“补课班”。通过每年“书香家庭”评选,让亲子共读成为家庭成长的新模式。

实施“以读立校”五年来,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启了“用阅读补足农村小学教育的短板方法研究”“作文评价数据单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两项省级课题研究,“阅读+”课程体系获得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省级“小作家创作基地”美誉,连续获得全县小学生“演讲大赛一等奖”的桂冠。学生成绩获得了井喷式的提升,取得了该乡镇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厚积薄发,也许正是中考改革所期待的模样。

我个人获得辽宁省基础教育科研型名校长和辽宁省领航校长等称号。30年的坚守,虽然我还行走在路上,但却深深地感到,守望乡村阅读,就是守望乡村教育的未来。

猜你喜欢

苏霍姆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O.B.苏霍姆林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