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策并用,建设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

2024-03-27杨利华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河源市教师队伍学校

杨利华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农村中小学占有较大比例,乡村学校师资质量直接关乎河源基础教育质量。近年来,河源市教育局大力推动乡村教师队伍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致力于实现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建设目标,稳步提升乡村师资水平。

抓思想,把好党管乡村教育的“方向盘”

配强支部书记,强化党务工作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意见(试行),优化乡村学校领导班子结构,选优配强乡村学校党组织书记,引领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双提升。2023年,全市组织320名乡村学校党务干部参加广东省“新强师工程”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省级培训,组织970名乡村学校党务干部参加第七期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等。

开展争先行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各乡村学校党组织守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在全面夯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党员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开展竞标争先行动,“一诺二亮三比”活动精彩上演,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夯实从教思想基础。近年来,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乡村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给予智力支持的基础性作用。2023年,全市广大乡村教师参与教师宣誓活动,通过特定的仪式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励乡村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征文活动,广大乡村教师踊跃参加,用文字书写自己乡村从教的峥嵘岁月,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抓政策,下好引入乡村教师的“先手棋”

率先实施定向委培政策。河源市于2014年率先制定了《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通过“免费入读、定向分配”的模式,委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从2014年至2023年,全市共招录了826名农村小学教师委培生,为农村教育发展补充了一批优秀师资。

创新紧缺人才招聘机制。针对乡村教师结构化缺编现状,河源市建立健全乡村学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通道,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实施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计划,每年招聘一批紧缺学科教师充实乡村教师队伍。近3年来,共有1000余人通过各类招聘活动加入乡村教师队伍,缓解了乡村紧缺学科教师缺口压力。

落实乡村教师优惠政策。为全面提高乡村师资队伍质量,河源市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高学历教育人才。一是落实省级公费定向培养政策,组织各县区科学编制年度公费定向培养计划需求,做好公费定向培养毕业生上岗就业安排,近3年来,共有78名研究生定向分配到计划来源地的县域高中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上岗就业,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二是严格落实“上岗退费”政策,积极鼓励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努力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近3年共有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通过“上岗退费”审核,享受“上岗退费”政策红利,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为农村补充高学历教师。

落实乡村教师帮扶政策。河源市教育局认真落实“银龄讲学计划”政策,每年定期招募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退休教师前往乡村学校进行讲学,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定期会同深圳市教育局开展对口帮扶支教活动,通过实施“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政策,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近年来,河源市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为契机,充分利用深圳市优质教育资源,共计接收来自深圳市的支教教师1000余名。

抓培育,精准谋划乡村教师的“大平台”

多层级联动培训,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以优先推荐乡村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为重点,推动乡村教师全员参加“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近3年来,共有14名乡村教师参加“国培计划”、1533名乡村教师参加“省培计划”,其中“市培计划”参加率达100%。

加强工作室建设,打造乡村名师品牌力量。为加强乡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卓越教师培养,河源市在开展“三名”工作室主持人遴选中,适当向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倾斜。2023年公布的河源市第四批中小学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中,共有20人来自乡村学校。通过乡村“三名”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助推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市青师培养,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河源市“青年名师”学堂项目是河源市委、市政府人才培育工程项目,培养周期为2年,每个周期从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学校遴选100名优秀青年教师,采用“传、帮、带、导”的方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开展同课异构交流、参加跟岗学习、撰写论文和学习心得、承担汇报课和示范课、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系统性培养培训。自2015年起,已完成4期培养任务,为乡村学校输送了141名市级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成为乡村学校的中坚力量。

名優师送教下乡,实现城乡教师协同发展。送教下乡活动,是顺应当前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发挥送教下乡教学带动作用,为城乡教师交流架构桥梁,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3年来,全市累计送教下乡1000余节,直接受益乡村教师达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抓保障,扩大培育乡村教师的“蓄水池”

保障教师待遇,激励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个不低于或高于”要求,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目前,人均补助额达到1008元/月,受益农村学校205所,受益农村教师17267人。

改善生活条件,优化乡村教师教学环境。河源市大力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抓住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契机,为乡村学校配齐配足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目前各乡村学校基本能满足异地教师在校住宿、生活的需要。

落实倾斜政策,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严格落实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的政策倾斜,明确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定标准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同时明确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时不作发表论文、课题项目、奖项、头衔称号(含表彰荣誉)以及外语成绩、计算机成绩等刚性要求。

开展评优表彰,营造乡村尊师重教氛围。河源市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共有11000余名,从教20—30年的教师共有3670余名。凡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均颁发了国家、省、市级荣誉证书。同时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和教师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开展奖教支教活动,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广泛宣传乡村教师扎根山乡、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接下来,河源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为河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河源市教师队伍学校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学校推介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河源市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