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融通”为“五育”并举插上翅膀

2024-03-27郭宝彬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习字艺体五育

郭宝彬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正式以课程的形式,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为推进“五育”并举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小学从学校的理念体系入手,通过构建“融通育人”课程体系,形成了“五育”融合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建构“学科+”课程群,做好“五育”文章。“学科+”课程群,包括“回汉一家亲”“儿童阅读”“说写”“艺体双特”四个子课程。

“回汉一家亲”课程的定位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拓展课程,同时也是地域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并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通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巩固提升课程实施成果。

“儿童阅读” 课程定位为语文学科拓展课程。印制“国学经典诵读‘口袋书”,积极开创“阅读银行”,建立“阅读存折”。每学期期末,存折上积分多的“存储大户”,将被表彰为“阅读之星”。

“说写”课程定位为语文学科的拓展课程。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各年级语文学科组确立单元演讲主题。每个演讲主题结束,评选“演讲之星”。每学期评选“一级演讲家”“二级演讲家”“三级演讲家”。

“艺体双特”课程定位为音体美学科的拓展课程。充分发挥音体美学科的育人功能,开展“一级一特色、一班一特长”创建活动。建立艺体“双特”课程实施台账,在年级和班级两个层面,设定特色项目和成形期、成熟期,助力音体美学科教学,助推学生艺体素养提升。

建构“学科融”课程群,做好“并举”文章。“学科融”课程群,包括“诗配画”课程、“习字立人”课程、“项目化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和阳光大课间活动。

“诗配画”课程。学生画古诗、唱古诗、演古诗、写古诗等,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美术、音乐、表演,一课多用,一举多得,课程得到了有效整合、深度融合。

“习字立人”课程。采取教师“每周一指导”,学生“每日一练”,家庭“每周亲子共写”,并评选“习字之星”“习字快手”“亲子共写黄金搭档”“墨香家庭”等,在习字中养习,在习字中育人,在习字中树人。

“项目化学习”活动。根据学校和地域实际,设定若干实践探索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社团活动。开设35类社团,主要包括手工、合唱、棋类、球类、书法等。课程实施中,教师“一人一团”、学生“选团走班”,全体师生参与其中,着力构建丰富多彩、兴致盎然的社团课程。

阳光大课间活动。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增设“古诗韵律操”,让孩子们在吟诵古诗词的同时,强身健体。增设“武术操”“书韵操”和集体舞“你笑起来真好看”,融合了武术、书法、舞蹈、音乐等多种教育元素,使融合育人落到实处。

凸显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课程群,重在拓展学科育人的外延,深化学科育人的内涵,使学科育人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实现学科育人的无缝隙、全覆盖。比如“回汉一家亲”课程,课程实施的意义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了地域特色,更加彰显了回汉融合。

“學科融”课程群,重在打破课程育人的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育人。其关注点在于“整体的人”,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诗配画”课程,融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和表演等多门学科,渗透的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实现了由学科孤立、五育割裂到学科融通、五育融合的转变。

“融通育人”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丰富、更统整、更有生活气息。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单一、形式不再枯燥、场域不再受限。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天性得到了呵护、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均得到了提高,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均得到了发展。

猜你喜欢

习字艺体五育
文明传习 习字立人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王献之依缸习字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摄影作品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