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做阳光自信的教育践行者
2024-03-27潘书朋
潘书朋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教育30年的一线物理教师,在历经多次教育变革之后,面对当下教育复杂多变的局面以及未来教育的不确定性,更加需要静心作出深度的思考,回归教育的原点探寻教育的育人本质,坚守教育初心找寻一份“静定”的力量——静心做独立思考的教育智者,潜心做实践智慧的教育行者,用心做助人成长的教育悟者。
静心做独立思考的教育智者
要有虔诚的教育情怀。民族的复兴需要优质的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可是目前由于评级机制的单一化,让一些人突破了职业道德底线,过度追名逐利,已经忘记了教育的出发点——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
作为教育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不应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只有心中有大爱,才会用心做教育,去珍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回顾教育星空中的每一位大师,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已经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虔诚地用自己的生命来做教育。
要有创新的实践智慧。如果说教育情怀是一名教育者最基本的素质,那么教育智慧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秘诀。现在很多教师普遍没有职业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的职业倦怠感越发强烈,似乎退休才是最终的解脱,这和学生毕业逃离学校其实是一样的心态。这种倦怠感,在于很多教师一生辛苦地忙碌,只是做着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课本的知识搬运到学生的脑海中,几乎没有多少新意可言。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那就是让自己投入教育科研。可为何有的教师对于教育科研会排斥呢?其中无法回避的是评价机制的导向和制约,“以分数论英雄”让很多教师整天围着分数转,似乎教育科研工作就是在耽误教学工作,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只有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要有救赎和突围的勇气。目前还有一个制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因素——行政干预。很多时候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接受行政指令,这无疑给教育的良性发展上了一道“枷锁”。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在困境中学会自我救赎,那就要有突围的智慧和勇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的确,目前的教育现状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容易生发“祥林嫂”式的埋怨与牢骚,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无法改变别人的行为,那就学着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要从学会独立思考开始,从解决身边一个个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始。一名教师只有带着思考,才会让自己在当下的教育困境中依然能够拥有美好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做到“课程育人”,教师首先要育好自己,每一位优秀的教师自身就是一门好的课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技艺、社会担当,去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潜心做实践智慧的教育行者
要远离释放负面情绪的人和事。目前很多人喜欢“同病相怜”,大家都明白当下的学校教育距离心目中的理想愿景还有一段距离,于是不断指责,甚至夸大其词。岂不知自己也陷入其中,深受其害。渐渐地我发现,大家释放的这些负面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受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因为不停地埋怨,自己周围的气场会越来越差,工作的积极性也会淡化。尤其是工作到一定年限之后,很多老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些年轻教师工作不久,就开始懈怠,这无疑是对教育的极大伤害,也是对自己前途的不负责任,更可悲的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无辜的孩子们。
既然释放负面情绪,于己于人都是无益的,那就让自己远离释放负面情绪的人和事,学着“充耳不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提升自身的素养,修炼自己的心性,对得起自己的教育良知。
选择志同道合的智者一路同行。人的一生其实会遇到很多助你成长的“贵人”,回想自己这几年专业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值得终生感恩的人,正是他们的不断鼓励与引领,才让我逐渐成长起来,也终于在走了20多年的弯路之后,开始逐渐走上了教育的归途。孔祥龙、李玉民、张志勇、程同森、徐洁等等,这是自2013年以来,自己遇到的值得一生去感恩的人。
其实,能够遇到这么多助我专业成长的教育智者,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一个人如果内心能够激发出自我成长的需求,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人,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用心做助人成长的教育悟者
幸福不能用荣誉名利来衡量。学校本是一片“清静”之地,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片净土也变得异常浮躁起来。在一切向名利看齐的导向下,很多人变得不安分。由于要不断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教师晋升职称要用到各种荣誉,于是有些人每天都在琢磨如何让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自己的一切选择都要考虑:我做这项工作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如果是徒劳无功的工作坚决不做。如果每天都琢磨这些名利,我们还能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吗?虽然表面上得到了很多身外之物,可是自己会感到幸福吗?答案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
幸福来源于学生的快乐成长。学校教育本应该是一方田园生活,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如同有人所说,理想的教室本该是一方田园。而且,学校还应是“现代”的农业园。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特点在变,教育的理念在变,这些都需要学校有现代意识、现代作为。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演变成了“生产车间”,在打造着一个模式的零件。即使有的学校把学校当作田园来管理,也是在“拔苗助长”,这种一味追求“高产量”的做法,已经让很多“幼苗”枯萎了。如果我们都能够遵循自然规律,让孩子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这份职业还会没有幸福感吗?
幸福得益于自身的主动发展。今天的教师难以有幸福感,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缺少读书和学习。尤其是找理由拒绝读书与学习,这其实很可悲。这种想法和做法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尤其到了每年暑假的远程研修,很多人都会抱着应付的心态。其实很多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究其原因在于自己一直是在“被成長、被发展、被学习”,一切都是处于被动状态,还会有幸福感可言吗?
我们大家都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情自己心甘情愿去做,那么就不会在意前进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也不会为自己不作为找各种理由。作为人民教师,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得到了主动发展。
幸福来源于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为关键,对于青年教师的关怀和引领是我们这些“老”教师应该担负起的责任。自2014年来校的两名大学生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起,我就将这20年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悉心指导。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教这些年轻“教师”如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名大学生每天都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深入课堂学习,并且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开启了“上课”的磨炼。
我尽己所能帮助这些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也是在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相信自己今天的做法会向这些年轻人传递正能量。只要心中始终对教育的明天充满期待与希望,就不会为当下暂时的彷徨、困惑而停下追梦的脚步。
记得烟台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管锡基院长曾经勉励我:实现梦想抵达彼岸,除了努力,还有等待。等待的价值也许在于,让你的努力从急功近利中剥离出来变成纯粹自然的习惯。在这个阶段也许你会更深刻地体悟到,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无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