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4-03-27袁野,王学聪,刘怡婷,蔡丹
袁野,王学聪,刘怡婷,蔡丹
摘要:科技人力资源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资源。高校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激发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重庆市高校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存在服务制度需强化、服务内容待深化等问题,并由此对完善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人才;人才服务机制;服务制度;服务内容
中图分类号:G31;G642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完善构建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对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高校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献和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数据,运用文本挖掘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高校人才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的相关建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笔者基于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政策文件、文献和重庆市高校关于科技人才服务发展现状,归纳出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工作调查3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1-2]。本文依据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重庆市高校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者进行问卷发放,完成科技人才有效问卷290份,科技服务者有效问卷60份,共350份。
1.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2.1文本挖掘方法
本文利用Pajek软件对科技人才服务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归纳和分析出目前国家及各省份对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相关内容的着重点、关注度及发展方向并以其为依据设计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现状的调查指标。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研究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的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以由文本分析所设计的指标为主体内容,包括服务工作、制度建设、组织环境3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共下设20个二级指标。调查问卷设计2份进行发放,分别是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者[3]。
2研究结果分析
2.1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现状
2.1.1科技人才
(1)基本情况。
在性别方面,男性占68.47%,女性占31.53%。在年龄结构方面,30岁及以下占8.11%,31~35岁占26.13%,36~40岁占42.34%,41~45岁占13.51%,46~50岁占7.21%,51岁及以上占2.7%。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正高级职称(研究员)占25.31%,副高级职(副研究员)称占41.98%,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占20.37%,初级职称占1.85%,无职称占10.49%。在从事领域方面,理、工、农、医专业分别占比18.02%、61.26%、2.7%、2.7%,经济管理占9.01%,人文社会科学占6.31%。在从事研究工作的年限中,20年及以上占8.11%,10~19年占40.54%,4~9年占37.8%,1~3年占13.51%。在人才构成方面,3.09%获得了国家级人才称号,14.81%获得了省部级人才称号,19.75%获得了校级人才称号,62.35%没有获得人才称号。
(2)科技人才对服务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高校科技人才对服务工作的评价如表2—3所示。在经费管理服务方面,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的评分最高为79.88分,其次是科研财务服务效率为78.52分,科研经费资助方式的评分最低为78.15分。在其他服务内容方面,休假疗养服务的评价最低为73.58分,其次是配偶就业服务为74.69分,其余各项指标的评分较高,包括子女入学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宣传和举荐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合作等。
在组织环境建设方面,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建设相关指标整体评价较好。其中,领导重视程度的评分最高为82.59分,其次是团队与人际关系80.62分和科研管理效率80.49分,最后是科研学术氛围80.37分(见表4)。
在服务制度建设方面(见表5),超过90%的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服务制度评价在一般满意及以上,对科研制度的评分最高为80.86分,其次是科研服务效率80.37分。科研管理流程与模式和部门协调机制分别为79.63分和79.38分。
(3)科技人才对服务工作的建议。
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和質量方面,选择搭建数字化联系服务与交流平台、拓宽联系服务渠道占69.37%,建立分级分类分层的科技工作者人才数据库占63.16%,畅通科技工作者建议意见反映渠道占58.56%,加强党委党建领导和引领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占45.05%,建立高校科技协会、社团等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占45.05%,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宣传与推广占34.23%,其他占0.9%。
在其他建议中,主要分为5方面:一是加强科技工作者联系与交流。建议经常组织科技工作者交流研讨,增加科技工作者联谊、团拜等活动。二是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中,需要更大力度进行改革,注重工程实际问题,考核形式需更加灵活,优化激励机制。现有科技评价机制过于僵化,与实际情况脱钩严重,评价导向不科学,考核机制和科研任务急功近利,科研人员难以安心做科研。三是优化科研管理制度。精简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材料、流程等事务性活动,让科研人员聚焦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经费支持,加强经费管理,简化财务报销制度提高效率。四是提高生活保障服务。重视基层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福利待遇。五是落实人才宣传举荐工作。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大力宣传人才优秀典型。
2.1.2科技服务者对服务工作的建议
在服务工作的现实问题中,38.98%的科技服务者认为联系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32.2%认为联系服务工作职能分散,协调困难;30.51%认为联系服务落实程度与执行力度有待加强;28.81%认为联系服务的数字化渠道较少,方式单一,23.73%认为联系服务工作流程复杂;18.63%认为联系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够;13.56%认为联系服务工作效率低下;11.86%认为单位对联系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其他建议中,主要分为2方面:一是完善联系服务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效率能更加高效。二是增加科技工作者联系方式,增加科技工作者学术讲座,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洽谈建立联系。
2.2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现状问题分析
2.2.1服务制度有待优化
一是服务方式和流程有待完善。联系服務的数字化渠道较少,方式单一,缺乏多形式的联系服务,服务工作协调困难,工作复杂且流程缓慢。二是科研管理机制有待优化。由数据分析可知,科研管理机制存在较多问题,科研服务效率、部门协调机制问题尤为突出,还存在科研管理手续繁杂、材料繁多、管理过程不重视、形式主义突出、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较差、缺乏成果激励制度等问题。三是科研评价体系需进一步改革。目前,科研评价标准制定忽视学科之间的差异,科技评价机制过于僵化、评价导向不科学、考核机制和科研任务急功近利、学术功利主义、“复现型”的学术泡沫、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问题突出。
2.2.2服务内容有待深化
一是科研经费管理有待完善。科技人才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反映较强烈,经费报销程序繁杂问题最为突出,还存在项目人员费用比例低、经费审计烦琐、科研启动经费未及时发放等问题。二是宣传举荐服务有待加强。调查中34.23%的科技人才建议加大宣传和举荐力度,讲好创新创造故事,坚持求实求真的原则,完善表彰机制、优先推荐和选拔一线技术岗位人员。三是公共服务有待完善与落实。部分科技人才提出重视基层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福利待遇等建议[4]。
3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发展的建议
3.1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党委组织领导。建议教委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党委常委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制度”,党委常委“一对一”联系服务科技人才,推进高校党委服务科技人才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二是设立管理机构。该机构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起全面的人才数据库,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此外,机构的设立还将推动人才服务机制的协同发展,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才本身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将有助于加强对人才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推动人才服务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升级。三是完善评估体系。围绕国家出台的科技工作者、专家人才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设立服务评估机制,对服务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明确服务的标准和模式,确保服务工作量质齐升。
3.2丰富服务渠道
一是创新“线上+线下”人才服务模式。把握智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的高校科技人才服务交流平台,实施“数字+服务”的工作模式,以此提升人才服务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二是提供科技人才精准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广泛动员人才参与信息采集、数据分享、互动引流,全面掌握人才服务需求事项,以此为依据促进人才信息和服务供需对接、快速回应,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一体化服务。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宣传力度。积极运用数字化媒体等新兴技术,广泛推动在主流报刊和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上开辟专版专栏,开展科技人才典型事迹采访活动,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留、改”各项宣传工作。
3.3打造数字服务模式
一是强化数字思维。打开科技人才服务数字化建设新局面,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服务科技人才等具有辨识度的核心业务入手,坚持需求牵引、业务先导、技术支撑并举,组建工作专班,把业务力量和技术力量统筹起来。二是构建动态数据库。依托省、市相关人才信息库,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对其实行动态调整、数据更新和分析研判,为加强区域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三是打造数字服务平台。打通科研服务、财务管理、人事人才、后期保障等多个系统,推动数据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汇聚,构建共建共享的科研、人才、服务生态体系。
3.4深化服务内容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将数字化赋能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梳理科技人才服务的关键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办事程序,努力提高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和便捷性。二是提升服务能级。在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等方面分类施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人才服务工作的体系化创新力和整体能级。三是增强服务效能。建议由“党委统筹+校长负责”的工作机制,围绕科技人才关心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建言献策,认真听取科技人才的意见建议,将科技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事项化、清单化、具体化[4]。
4结语
科技人才作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核心资源,其培养、引进和管理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完善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及时了解科研人才所求所需,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有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持续推动人才工作迭代升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秦定龍,邱磊,向文等.第二次重庆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分析[J].今日科苑,2021(9):47-59.
[3]江希和,张戌凡.科技工作者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省科技工作者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7(24):50-60.
[4]芮绍炜,康琪,操友根.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研究——基于上海实践[J].中国科技论坛,2023(9):28-37.
(编辑姚鑫)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service in universities:taking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Yuan Ye1,2, Wang Xuecong1*, Liu Yiting1, Cai D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2.Research base for network power,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core resource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novate the servic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imulate their innovation potential. This paper tak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service providers of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text min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o analyze the service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 system and deepening the service content in the serv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talent service mechanism; service system; servic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