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蜡染走进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3-27杨翠芬
杨翠芬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文化多元化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相关人士非常关心的问题[1-2]。蜡染艺术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积淀,它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的文化自信是极其重要的,但如今蜡染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3-4]。把优秀的非遗蜡染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学价值,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课堂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中学生作为发扬蜡染文化的重要群体,所以我们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更应该加大对蜡染文化的关注。本文针对蜡染文化走进中学美术教育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措施。
1 蜡染及其工艺流程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和艺术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蜡染属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且蜡染艺术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关联[5]。蜡染的图案最初源自先民生活中一些自然纹样以及创造的几何纹样,通过不同图案的组合排列,最后呈现的蜡染充满着神秘庄重、古朴典雅的色彩。非遗蜡染分为两步,蜡画与染色,主要的步骤有涂蜡、绘图、染色、漂洗、退蜡等[6]。蜡染工艺在各个地区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它的主要材料为布料及蓝色染液,染绘的布料一般使用的是自家织的棉布、麻布等。蜡染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通常的做法便是采用蜡液在白布上绘出一些想要的图案,如各类动物、植物等,而后将其放入在染缸中,最后进行水煮晾干即可。有经验的民间艺人并不需要提前在布料上画好图样,他们可以直接用蜡刀去进行图案的描绘,在染色之前必须先把描绘好图案的布料用水浸透,把布料在天然蓝靛制成的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再多次把染色的布料从染缸里拿出来进行氧化,使布料的颜色逐渐加深到自己想要的程度之后,再将布料放入清水中去掉浮色,然后将染好的布料放入沸水中去除蜡液留下的痕迹,最后经过漂洗晾干,从而完成了整个蜡染制作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因为蜡染具有冰纹这样的独特工艺,并且这种工艺过程是无法进行复制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独特艺术效果,同时这也是蜡染文化中很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2 中学美术教育蜡染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中学美术教育中,蜡染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蜡染的发展难以提高。
2.1 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的地位上难以匹敌语数外等文化基础科目。因学校与教师对非文化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对的是来自中考与高考压力,所以学生在美术方面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在中学教育中,美术课程占据的比例相较于文化课程而言是极少的,更遑论非遗蜡染这种专业方向,因课程安排上学校会优先文化课程,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上,老师很难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基本实践技能,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蜡染的教育事业。
2.2 基础条件薄弱
目前我国的中学校园里,学校很少有设置配套的蜡染工具和制作蜡染的材料,同时,也没有准备固定且专门为蜡染服务的场所,在进行蜡染课程的相关教学中缺乏基础性保障,学生局限于老师所讲述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亲身参与到蜡染制作的实践过程当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印象不深,收益不大,课程结束以后就抛诸脑后。
2.3 教学形式单一
中学美术课教学形式单一,缺少一个美术学习系统方式。如,中学生对于蜡染的学习与了解,通常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欣赏他人的蜡染作品,而没有让其自由发挥的蜡染实践教学,这种做法虽可一定程度上快速提高学生的眼界,但长时间单一的学习方式,会造成学生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潜意识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造成中学生的作品出现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与思想,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全方位艺术思想与修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4 师资力量薄弱
中学课堂中,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中学美术老师多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学水平更是良莠不齐,特别是在蜡染这种专业美术方面的知识非常薄弱,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学生无法从美术教育的黄金阶段得到良好的美术熏陶,这也极大程度上阻碍了蜡染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播。
2.5 学生基础薄弱
蜡染在进行相应绘画创作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理论知识的支撑,然而中学生大多数是刚开始学美术,美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的功底都比较差,对于蜡染的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也不够,大多数都是在听老师的讲解或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中所获取,自己亲身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进行蜡染创作的时候,很难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创新方面能力较差。
2.6 工艺流程复杂
蜡染的工艺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其中主要的步骤有涂蜡、绘图、染色、漂洗及退蜡等,如果不能做好蜡染过程中的每一步,最终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作品。在蜡染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学生需要十分专注和细心。由于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不足的,往往创作出的作品并不完美,这样的结果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对蜡染的兴趣。
3 美术教育中蜡染文化传承改进措施
3.1 增强蜡染的重视程度及宣传力度
国家及学校大力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变人们固有思想,在中学开设的蜡染课程项目中,国家给予些许资金补贴,丰富当地校本教材,积极改变教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学校定期购置关于蜡染原材料以及布料等,保证其库存充足,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也会有所提高。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多种课外拓展非遗蜡染知识的渠道,在学校设置蜡染工艺体验馆、相关教室等固定场所,把校园内的图书馆、走廊、教室图书角、阅览室等场所的公共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其购置大量相关蜡染书籍以供学生阅读,弥补学生关于蜡染知识面的不足之处,扩大蜡染的学习范围,开阔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在学习蜡染的专用场所里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亲自参与蜡染工艺品的制作流程之中使其获得直接体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上好一节美术课,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和有趣性。在美术课上,为了集中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如利用电影、讲故事等方式去提高学生对学习蜡染的主动性,学生们就像听故事一样,慢慢汲取老师所讲故事中的精神滋养,以此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师生与同学互动的良好氛围,继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蜡染的浓厚兴趣和形象的感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邀请我国著名的蜡染大师来学校讲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蜡染的认同感,为学习蜡染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也可以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去当地开展蜡染的实践活动,拜访当地的民间蜡染手工艺人,让学生了解蜡染的具体制作流程以及发展现状,零距离感悟蜡染艺术的魅力所在,对学生学习蜡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在每个老师的心中,教好自己的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收获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但是如何教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又是老师所要思考的,这就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与改进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教师要时刻保持学而不厌的心态,比如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提升自我,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比如说教师可以进行现场考察,向优秀的民间艺人学习,也可以参加教师培训,把所学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蜡染融入到美术课程和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与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研究专家、蜡染大师等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学习,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不断提升对非遗蜡染的理论与技艺方面的认识程度,积极发扬和继承我国蜡染非遗文化的精髓,做非遗蜡染坚实而有力的传播者。
3.4 提升学生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让学生亲身实践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入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蜡染文化。学习蜡染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写生,写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也可以快速培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审美判断力与观察能力。因为在写生训练中,学生需要在野外自由选择想要绘画的场景及在绘画中如何布局等方面,这些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平时所学及所练的绘画知识,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中为学习蜡染奠定基础。学生可以在平常的写生训练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而后才可以根据这些优点与缺点进行扬长避短,同时,教师需要在写生过程中去不断指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学中需要去鼓励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而非单一模仿别人的表达方式与习惯。学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往开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才可以独立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蜡染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认识自己从而释放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并挖掘出自身内在的真善美。
3.5 体会蜡染的魅力
学生在学习蜡染艺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蜡染工艺技术的理解与兴趣去动手尝试,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学生可以用颜料在白布上绘画,加以一些蜡染中夸张的图案,绘制完成后经过封蜡、冰纹、脱蜡等工艺,也可以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精美的蜡染作品。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蜡染运用的多样性,可在各类纺织物,如书包、衣服、手提袋等生活用品上进行蜡染的自主体验与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判断能力,激发自己的艺术细胞,让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感受美的熏陶,从而助力身心的健康成长。
3.6 化繁为简
制作蜡染的流程比较复杂,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完成一幅作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去完成。首先认识一些蜡染常识,如蜡染使用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了解;其次,了解一下画布,包括画布材质、大小等,了解一些蜡染的常用图案,蜡染的练习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民族图案开始;再者,学生在绘图这个环节,可以简单一点用铅笔描绘在画布上,然后用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出图案。最后,把描绘好的图案放进染缸当中,可以多浸染几遍,达到想要的结果后进行水煮晾干。如此简化蜡染制作的每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蜡染作品入手,使他们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学习欲望。
4 结语
在中学美术蜡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及蜡染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在蜡染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界人士对非遗蜡染的重视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和个性化,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蜡染学习过程中化繁为简,逐步完成蜡染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蜡染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蜡染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美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