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皮影戏传承发展研究

2024-03-27刘子嘉

西部皮革 2024年1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进校园

刘子嘉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皮影戏概述

1.1 皮影起源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是一种古老的、分布范围广阔的民间艺术。皮影艺术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据史料记载,宋代时期使用素纸雕镞的影戏造型,因此称作“影戏”。皮影戏是皮影工匠一人操控牛皮制成的人偶,利用夜晚的灯光将影子投射在幕布之上,旁边配合着唱念、乐器等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1]。皮影戏经过师徒间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以不同的形态穿行在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目前搜集到的记录,一种认为皮影艺术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皮影戏就已经存在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皮影戏是在一千多年的宋代才被世人所熟悉。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周期,皮影戏从产生到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

1.2 皮影发展

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宫廷的戏曲还是民间的说唱艺术都具有一定的道德传播力,正所谓“民不知书,独好观剧”[2],这是民间大众观剧、听剧的写照,也是民间进行思想观念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场所。据资料记载,影戏在宋代最初的演是在街头巷尾、勾栏瓦舍之中,后来逐渐进入宫中、军队,并且在此期间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民间大众非常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古往今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承载着民众的精神需要,皮影戏亦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加上新技术载体的普及,特别是有线电视、电影院、手机、视频App 的广泛普及,促使皮影戏的观众逐渐丧失对其的兴趣,转而投身于自媒体碎片化的短视频传播形式,促使依托线下观看表演的皮影戏逐渐走向衰落,早期颇有成就的高超手工艺人也到了花甲之年甚至已经离世,这让皮影艺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重创,很多优秀的皮影作品无人继承和保护,甚至濒临流失。此时,皮影艺术亟待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和手工技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宋《百宝总珍集》记载的一个箱子里面有1 200 多个影偶,“水晶羊皮五彩装”,这说明了宋时皮影戏人偶的制作技术、色彩水准、雕刻手法等已经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据《中国皮影木偶》记载,自2006-2010 年,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皮影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大连市全面展开。”[3]表现多样、特色鲜明、创意新颖,让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2016 年,首所“湖湘木偶皮影特色学校”挂牌,形成了“院校共建”兴办特色学校的模式。把传承了二千多年的皮影艺术用近距离操作、心口相传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种子植根在学生的心中,培养更多的校园传承人,让非遗文化基因在校园里生根发芽,逐渐绽放;2017 年,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九届学术会议探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件件精美的皮影,是对古老技艺的传承,是对悠久历史的记述,是先人智慧的凝聚,是对灿烂文化的承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既是文化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地区多元文化荟萃融合的有效尝试;2022 年,全国非遗(皮影)艺术进校园工作研讨会暨《中国皮影戏》首发仪式在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举办,这是国家利用校园传承皮影艺术、保护皮影文化的重要举措,为中国皮影艺术的保护性传播与创新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皮影传承发展现状

2006 年,皮影艺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 年,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通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也提出,要积极动员各级学校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和传承。2022年,全国非遗(皮影)艺术进校园工作研讨会暨《中国皮影戏》首发仪式在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举办。迄今为止,国内外艺术学界有关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活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活动聚焦于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不同教育层次探讨,贵州省皮影艺术进校园相关研究薄弱。皮影艺术走进校园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地方传统文化得到日益改善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日趋完善与繁荣,将皮影艺术引进大中小学课堂势在必行[4]。将皮影艺术的传承及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皮影艺术传承人,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价值的皮影艺术作品,开发数字皮影艺术课程,将学校教育与文化馆和皮影社团紧密联系,发挥学校传承皮影艺术的文化保障作用。

贵州六盘水市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活动多归于黔西等地区的考察,六盘水市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的专题研究有待加强。“贵州黔西:非遗皮影戏进校园”新闻报道显示:从2021 年秋季开始,毕节市黔西市谷里镇谷里小学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皮影戏“非遗”小课堂,并将非遗皮影戏纳入学校教育实践中,选任精通皮影戏表演技巧的专业老师,开设皮影戏表演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和实践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对贵州省皮影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学术研究几乎为零,并且贵州省在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活动方面关注度不足,六盘水市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活动探讨欠缺。因此,贵州省六盘水市皮影艺术与当地文化融合进校园专题性研究势在必行。

3 皮影保护与传承路径

3.1 融入院校教育

小学和幼儿园是思想启蒙的首要阵地。皮影艺术包含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这种以故事和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艺术更容易吸引小孩子的关注力,并且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练习,易于接受和记忆。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是学生思想启蒙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皮影戏手工DIY 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中学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将皮影纳入初中和高中,一方面可以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娱乐的同时将历史文化尽收眼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素材。

大学是学生树立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大学期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为走出校门做铺垫。其中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的养成。将皮影艺术引入校园,就是将优质的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皮影艺术的发展路径和学生成长相似,都是一个持续性向上发展的过程。因此,将皮影艺术融入院校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资源、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利用校园的力量将皮影艺术传承传播下去。

3.2 扶持民间艺术

线下活动,比如皮影演出等。六盘水市森林资源丰富,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空气湿润,被称为“凉都”,是全国游客的避暑圣地。每年长达1~2 个月的旅游旺季是宣传本地文化的最佳时间。例如水城古镇坐落在六盘水的城中心地带,加上美食的加持,每年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本地人。在这个人流聚集的地方,更需要多元化的文化融入,因此,适当地加入皮影艺术的演出活动,不但可以吸引游客,还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地域文化之中。例如,天籁贵州皮影演出活动。线上活动,比如短视频、App直播、数字皮影博物馆等。

我们难以估量皮影艺术在未来会发展为什么样的形式,或是逐渐消亡,或是展馆保留,无论如何,皮影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一定会被今后的精神生活所吸收,也会以一种新的艺术状态而存在。例如,电影《八佰》中的“半世飘零半戎生,风打灯笼照残灯,封刃挂甲马歇处,不赴瑶台再走一程”皮影唱词,一曲悲凉的皮影引得即将发起最后冲击的士兵们百转千折,也让观众看得唏嘘不已。另外,电影《活着》中也多次出现皮影表演。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文化本身去挖掘价值,从而进一步创造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

3.3 皮影艺术进校园

立足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产生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内容可简要表述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探索文化传承。自古以来戏文都是以传播伦理道德为目的,而民间大众的许多传统观念也大多来自戏文,正所谓“民不知书,独好观剧”。三线精神作为六盘水红色血脉的延续,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水城人的骨子里面了。但作为Z 世代人群,却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这悠久的历史事件和浓厚的文化韵味需要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有趣的、有个性的皮影艺术表演来传递三线精神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非遗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赢,一方面,能够让本土文化和皮影艺术相融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皮影本土化、创新化;另一方面,通过皮影的快速传播,能够让三线精神、皮影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校园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主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是一种民间传唱、流动性极强的文化,皮影在流传中,很少有专门的人或者机构对其进行具体的文字记载,大多是后人防止其消失,或者传承人简单的记录。皮影艺术的很多唱功技巧和表演技能只能保存在民间艺术家的头脑中,一旦失传很难重新找回。因此,非遗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人本身。生活在校园中的孩子,无论是大中小学,都是皮影艺术传承的重要群体。想要传承非遗文化皮影,首先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皮影、喜欢皮影、重视皮影,其次,要在校园文化中建立皮影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只要学生对皮影艺术感兴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根脉就有望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开设皮影课程,搭建传承桥梁。在六盘水市大中小学增加非遗文化(皮影)知识的公开课,针对不同的学习阶层,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小学进行皮影艺术的公开课则需要多增加DIY 动手制作能力,让学生多一些参与感和体验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中学开展皮影教学则需要和学生深入沟通皮影的历史和发展,通过文化语言的沟通,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爱上皮影艺术;在大学开设皮影课程则需要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了解皮影的起源、制作过程、表演形式等,能够进行皮影形象的设计和创作。以上这些针对大中小学的课程建设,是将新生代吸纳到非遗文化(皮影)的发展与传播的队伍中来,也是搭建人才队伍与优秀传统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

近些年,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热度不断提升,每个人从被动的卷入到这场信息爆炸的自媒体阵营中到主动地创作作品加入自媒体阵营的行列,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这说明,自媒体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皮影艺术发展与传承的问题上,就不得不考虑优化和创新传播与传承的方式。例如,App 短视频传播和直播宣传。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以记录生活为口号、碎片化的宣传为特点,占据了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也迅速吸纳了粉丝和用户。利用短视频传播皮影,突出其有趣性和文化内涵、地域特色,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也可以选择目标受众人群进行精准的投放。从而激起广大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自豪感、认同感。

4 结语

中国皮影戏是多种艺术形式历经千年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各地集会上,皮影往往能占据一方舞台。在我国,皮影戏遍及各地,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皮影戏就有37 项,涉及17 个省份,其分布范围之广可见一斑。因此,六盘水皮影艺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结合本地特色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内涵,依托自媒体的传播力和学生的创新力,寻求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进校园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皮影戏的秘密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