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平台赋能青年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2024-03-26马铭晗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教育

马铭晗

摘 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不仅深刻改变了生活方式,而且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如何发挥智慧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是高校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因而必须准确把握智慧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在总结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运用指挥平台赋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智慧平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75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文、史、哲、艺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在正确的行为态度指引下,具有崇高道德感来实现人性的真正完整,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崇高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历史和现实证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岗位适应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因而运用智慧平台优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高校促进办学质量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准确把握智慧平台的特点,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用好用活智慧平台,

1 智慧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智慧平台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运用移动互联网为课堂教学提供立体化、智能化服务的教学工具”。智慧平台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师和学生通过客户端联系在一起,能够巩固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深度开发教育资源、有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优化。

1.1 巩固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过去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受到了冲击。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平台具有信息深加工功能,能够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精“画像”,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把课堂教学相关的人文知识通过图文、影像呈现出来,实现“想看什么立刻出现在眼前”,提升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吸引力,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活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感知更为直观,使课堂教学更畅通,有效地巩固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

1.2 深度开发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一直是困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问题。智慧平台具有的智慧管理、智慧决策功能,能够从高校办学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运用信息集成功能将课程内外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全面展现。党的二十大以来,吉林省一些高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运用智慧平台的资源集成功能和影音展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知识,结合重大纪念日通过VR体验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使人文素质教育从课堂上延展到了课外,有效解决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更为丰满。

1.3 有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智慧平台特有信息集成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能够促进人文素质教育更为顺畅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学之中。当前,智慧平台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学,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时机,实时展示散落于教材各处的人文知识。正如公沙穆卖猪、管鲍之谊、范式守信、商鞅立木、季札赠剑、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等古代诚信故事,虽然《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中有所介绍,但是没有从深层次阐述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因而要充分发挥出人文知识典故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必须运用智慧平台将之整合后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教学中,使大学生在智慧课堂的情境中体悟人文知识蕴含的价值与情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进而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智慧平台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深度变革。高校要准确把握智慧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用好用活智慧平台,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质增效。

2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考察

为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本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访谈、课堂实录的方式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了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方式的同时,梳理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探索智慧平台赋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提供了现实依据。

2.1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据了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近年来高校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相继开设了选修课,实现了文、史、哲全覆盖,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知识面,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但是由于课时少、考核方式单一、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等因素限制,高校开设的选修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特别是一些课程实用性不强,难以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2.2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2.1 课程针对性不强

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大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存在着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文化礼仪、伦理道德等方面缺乏应具备的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欠佳、人际交往经验不足。正是因为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才需要通过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丰富其社会、历史、文学和人际关系知识。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办学时间短、文化积累不深,不具备多学科优势及其所特有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完整,因而其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均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衍生而来,这些课程侧重于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实用性、实效性与针对性。还有的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论证不足,开设随意,表现为经济类、政治类、语言类(第二外语)、历史类选修课开设得少,棋牌电竞类课程开设得多,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开设更少,使得大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始终未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难以补齐人文知识上的短板。一些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課时数明显偏少。调研显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平均学时为319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85%。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总学时偏少,根本起不到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无法满足学生的日趋增长的学习需求。

2.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突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最重要的来源。由于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和课时总数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些高校没有按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原则从学情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将人文知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特别是没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历史故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展现出来——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课程中关于“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或照教材内容坐而论道,或引述身边的例子,极少有教师涉及与王夫之的思想和著述的相关内容。课题组通过调研解到,只有39%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较好地渗透人文知识,其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略有提及,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教学仅限于教材知识点,教材之外的知识涉及较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在教学中罔顾学情实际和课程性质,把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专业教育,照搬综合性大学模式把一大堆脱离学生实际的人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脱离教材讲授文、史、哲知识,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严重脱离了办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导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2.3 未能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合力

尚未形成人文素质教育的合力,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是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些高校虽然选修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讲人文知识,都在课堂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协调不够,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滞后的现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讲过的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在选修课中国文化史上又讲了一遍,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要把人文素质教育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日常思想、行为习惯化为职业观取向,在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过程中实现职业观的升华。但是在现实中, 辅导员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任课教师的事”,与自己渺不相涉,没有教育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提升人文知识水平,也没有及时关注学生心态变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正确引导,更没有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混日子、得过且过等不良思想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解决,使之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使之顺利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些消极作法,无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由此可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高校必须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提升。

3 智慧平台赋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发挥智慧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把用好用活智慧平台放在首位,着力打造思想理论课沉浸式课堂,打造人文素质教育全新内容体系,把智慧平台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赋能作用真正落在实处。

3.1 用好用活智慧平台

用好用活智慧平台是优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而要准确把握智慧平台的功能特质,运用智慧平台终端展现人文知识的丰富内容,使人文知识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中,高校要运用智慧平台打造人文素质教育云课堂,运用人文故事、人文景观来诠释人文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感真正展现出来,促进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情感。2023年7月13日,吉林省某高校与文艺院团合作,共同运用智慧平台在课堂上实时呈现人文故事,将教材中的人文知识融入云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还有的高校与博物馆合作,在课堂现场连线纪念馆讲解员,共同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人文素质教育坐而论道的状况,深刻改变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为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持久的活力。

3.2 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沉浸式课堂

优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运用智慧平台打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沉浸式课堂,实现人文知识的呈现方式从静态转变为动态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沉浸式交互体验穿越时空重返历史现场,真实体验“历史上的名场面”,让学生感到历史故事不再是书上的文字,是亲身体验的现实场景,强化大学生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直观感受。实践中,吉林省某高校与吉林省博物馆合作打造思想道德与法治沉浸式课堂,通过VR影像展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系列故事,活化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通过沉浸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切感知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把人文知识这一“供给侧”转变为大学生的“需求侧”。

3.3 打造人文素质教育全新内容体系

在实践中,高校要运用智慧平台打造人文素质教育全新内容体系,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合力。基于此,高校要结合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实际,与吉长道尹公署旧址陈列馆、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开展合作,探讨运用智慧平台共同开发人文素质课程的策略。使本地人文景观、人文故事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形成人文素质教育的合力。为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的全新内容,吉林省某高校与伪满皇宫博物院合作共同开发“红色长春”选修课,使学生了解本地历史的同时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共鸣,使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温度,而且有深度。

高校运用智慧平台优化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内在需要,更是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智慧平台的技术优势,着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质量,把人文素质转化为就业竞争力,成长为扎根吉林、建设吉林、振兴吉林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细芝.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119.

[2]严栋.智慧图书馆概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

[3]赵晓令,许启芳.“课程思政”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14).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