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研究

2024-03-26段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段莹

摘 要:高職院校应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大思政”格局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通过分析“大思政”格局的内涵,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强化时间管理衔接,实现全程育人;建立立体多维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体系。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民族、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大势所趋,更是新时代的召唤。

1 “大思政”格局的内涵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大思政”战略目标定位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时代,高校逐渐将思政学科的教育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学科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

“大思政”格局之“大”,在于它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它需要发挥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在于形成育人“共同体”,通过各司其职、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等方式,真正做到协同育人,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倡导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即师生“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各个学科、各个方位、各个环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他们优势发挥。

2 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涣散,难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近年来,“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虽然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纳入全员育人体系,但一定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起到实效。比如,辅导员一直充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由于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清,每天需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还要随时听候学院领导差遣,真正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力十分有限,且辅导员大多不是思政专业出身,虽然教育形式多样,但理论功底较为匮泛。思政课教师原本应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但是他们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内容轻方法、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通常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对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认知、道德品质缺乏关注,育人功能低下。专业课程中现在虽然大力推行“课程思政”,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张皮”的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虽然纳入全员育人体系,但是育人的实效性不高。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育人的理念,未能通过自身在本职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具体实践,提升服务意识,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2.2 尚未建立有效协同机制,难以真正实现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本应贯穿学生自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涵盖课堂、课外、假期、学习、生活、实习等各个方面。在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中,各个阶段的投入不均等,甚至可能会出现育人过程的缺失。比如,思政课程分布不均衡,高职院校在学制上一般采用“2+1”模式,在学生入学初期,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多;到了大二,思政课被专业课程挤压得课时明显减少;大三实习的一整年,学生刚刚步入社会,正处于思想上迷茫、无所适从的特殊阶段,思政课程反而取消了,这严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教师总是很注重课堂教学,下课后就觉得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了。相反,将课堂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课后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高校的寒暑假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但是这却是育人工作的巨大间断点。寒暑假期间学生一般选择回家或外出打工,离开校园后,他们容易结识社会上的一些朋友,或受到网络上的不良诱惑。这时,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开展工作,育人的实效性较差。

2.3 尚未整合多方育人资源,难以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的推广,已逐渐形成各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但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动态激励机制,导致各学科都在绞尽脑汁寻找自身的课程思政元素,缺乏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其实,所有的课堂教学、校园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都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目前,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学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将零散、碎片化的育人元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整体化、全面化、系统化。实践育人虽然起动较早,内容丰富,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比如,学生的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企业生产实习等,大多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性以及宣传报道,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活动目标的设立等环节,使得实践育人只重实践,没有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育人功效。网络育人的形式单一,没有真正达到育人主阵地的高度。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网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利用学校官网、QQ、微信等与学生搭建宣传和沟通的平台,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把握网络育人的话语权。

3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研究

3.1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

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其他各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高职院校要形成“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必须要有制度保证。首先,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高校党委全面统一领导,落实各职能部门、学院的主体责任,形成育人“共同体”,提升育人效果。其次,要实行分工合作机制。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将日常事务模块化,每一部分设定专人负责,形成无缝对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共同教育、管理、服务好每一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保驾护航。第三,采取分级分类保障机制。学院要联合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有层次、专业化的帮扶,如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社团联合会、团委等,可以联合学院、班级进行分类部署,扫除育人的盲点。第四,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质量监控部门要对教学、学工、行政、后勤等所有相关人员的育人实绩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也请学生定期对教师、辅导员、工作人员等进行监督考核,加强约束和激励机制。

3.2 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第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时刻约束自己的道德品行。在课堂上要以理论为基石,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理论知识;课后,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热点解说、专题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教会学生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辅导员要明确角色定位,提升育人职能。面对繁杂的学生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参加辅导员专项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用自己宽广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第三,要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修养。

伴随“课程思政”的普及,专业课教师必须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协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学科间的互补和促进,逐渐形成系统的育人体系。专业课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理论水平,真正做到“明道、信道”,加强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第四,要强化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育人功能。

高校的职能部门、后勤等也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学校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职业道德,树立育人理念,发扬爱岗敬业、热情服务、态度严谨的职业精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践行师德师风标准,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

3.3 强化时间管理衔接,实现全程育人

首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机制。比如,在学生入学初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确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到了大二,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比较高,因此,教师应适当增加思政课的实践环节,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在毕业年级,学生大多奔赴各地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在角色转换上可能有些不适应,这时应提前开设就业指导、职业道德、职场心理调适等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应指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跟踪帮扶。

其次,做好课堂与课外的有效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课后,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育人方式。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如实景参观、集中观影、座谈探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开展德育工作。还要教会学生自我约束,提升自学的能力,合理规划大学生生活。

最后,合理安排好节假日、寒暑假等假期,学生无论是放假回家、外出打工、旅游,辅导员都应做到跟踪关注,保持联系,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3.4 建立立体多维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时间上的延续性,还具有空间立体多维的特点,需要在不同的维度加以渗透性教育,发挥其春风化雨作用。

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课程育人。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单项灌输”转变为师生双主体的“交流互动”,不仅要将理论知识模块化、项目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还要与时俱进,将“经典”与“时事”相结合,将古今中外相融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其次,创新活动形式,大力开展实践育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内化的道德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注重活动开展前的目标宣讲和思想引领。同时,学校要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实践活动规范性、持续性和层次性。

最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善于运用基础建设,如学校宣传栏,楼宇外墙、走道,食堂的餐桌、楼梯,运动场围栏、看台等,深入挖掘显性教育资源,打造随处可见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抓住隐性教育资源,如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抖音等传播正能量,弘揚社会主旋律。充分发挥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育人优势,打造全面统一育人机制。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职院校应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和使命,协同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合力打造大思政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晓斌,刘星论.书院制“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之构建——以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4):8389.

[2]陈海娜,刘志文,刘大军,等.职业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价值、模型与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21,(4):129134.

[3]刘严,黄波.新形势下整体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58.

[4]邹桂祎,李秋芬.“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1113.

猜你喜欢

大思政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