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4-03-26成图雅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成图雅

摘 要: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名骨干教师及4名企业高级工程师组建。团队依托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围绕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几个方面任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将团队逐步打造成了一支政治坚定、治学严谨、实践技能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双师队伍。

关键词:教师能力建设;协作共同体;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36

1 建设背景

1.1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新要求

面对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面对“互联网+”“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明确目标相衔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给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对接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新目标。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打造好师资团队。

1.2 内蒙古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团队转型发展

内蒙古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按照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内蒙古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及能源工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综合能源发展利用,构建“煤电用”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推动自治区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随着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的高速发展与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依靠传统技能的从业人员已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团队转型发展。

2 建设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面对“十四五”国家重大能源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立足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高速发展与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精准对接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蒙东地区千亿级“煤电网铝加”产业集群、蒙西地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呼包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与神华集团、国家电投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能手、“双师型”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力争到2023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成为一支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职教改革发展和自治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双师队伍,形成北疆职教改革知名品牌,助推“十四五”期间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为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3 建设举措

3.1 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打造名师、大师引领的教学创新团队

3.1.1 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以产教融合为引领,不断优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组织架构,制定《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教学团队目标考核办法》,细化团队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攻坚专项行动计划》、“五项名优工程”,形成团队建设长效机制。

3.1.2 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优化人员配置结构

实施“双轨发展、阶段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教学能力培养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名师4个阶段,技术技能培养分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技能大师4个阶段。实施团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分等级设计成员技术技能发展路径,个性化制定团队教师培养计划,开展精准培训,提升团队成员职业能力。围绕内蒙古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战略,继续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优化团队结构。

3.1.3 实施“五行动计划”,夯实队伍基础力量

实施讲思政、树师风行动、竞赛锤炼行动、科研技改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双语教学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团队成员参加模块化教学、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能力培训;分批次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专业教学方法和课程开发技术研修;持续推进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轮训计划,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团队教师每年赴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力争积累一批企业实践锻炼成果。

3.2 建立校校、校企联盟发展中心,打造团队协作共同体

3.2.1 形成校际协作共同体,协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

依托校校联盟发展中心,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院校开展访学研修、校际交流等项目,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团队建设内容。选派骨干教师为肯尼亚、蒙古国等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

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和“工程实践训练”计划,与联建院校联合申报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共建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围绕产业人才需求、专业内涵建设等工作开展研讨,协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

3.2.2 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化产教协同育人

不断深化校企互惠共赢的动力机制、交流机制、共享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提高学校与企业利益关联度;建立校企合作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对接自治区能源及智能制造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标准化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体系;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及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人才培养。

依托自治区级工业机器人中心,校企成立“协同创新中心”,面向行业企业需求解决技术问题,为企业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面向区域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转岗培训和行业高新技术技能培训,为自治区绿色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依托“1+X”考核管理站点,面向校内外人员积极开展数控车铣、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

3.3 对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

3.3.1 创新“2证书+3维度+3模块”分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

组织团队成员对蒙东地区千亿级“煤电网铝加”产业集群、蒙西地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呼包鄂”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将毕业生就业岗位聚焦为大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煤、电、化)的维护维修、自动化产线的安装调试、零部件的加工等,建成“2证书+3维度+3模块”分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从思政育人、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出发,深度融入数控车铣、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加工模块、控制模块、产线模塊,每个模块设置4~8个递进式、体现企业岗位任务完整流程的教学项目,模块内课程打破原来知识体系框架,围绕模块项目协同进行课程顶层设计、完成课程标准编写,实现模块内课程内容互通共融。

3.3.2 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形成服务区域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围绕“加工模块”“控制模块”“产线模块”内的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开发以项目为引领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融媒体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包。

3.4 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3.4.1 教师以能力单元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

每个模块包含5~7门专业技术课程,每门课程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界限,针对模块内设置的递进式教学项目,梳理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流程,将项目所需知识吸纳到课程内容中,重新编制任务单、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围绕“加工模块”“控制模块”“产线模块”,按照能力单元划分模块化小组,实施 1 门课程多名教师联合授课制度,同一模块5~7门专业课程由团队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完成,保证最优的教师部署到其最擅长的教学内容中,

3.4.2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助力模块化教学改革

依托“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平台,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模块化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发集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于一体的学习管理平台,帮助教学团队实时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5 推广高质量特色经验成果,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机械行指委等平台,依托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在区内外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依托“内蒙古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分会”将办学经验与优质教学资源输出到蒙古国和非洲地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4 特色亮点

4.1 校企共育,发动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双引擎

团队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协同打造人才培训高地,构筑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双平台模式,发动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双引擎。

3年内开展“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线上培训”“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中级)第三期培训师、考核师培训班”等系列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累计5000余人次。

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机械加工领域专业人员培训、企业骨干人员技术培训、产业工人培训等,累计年均培训2000 人/次。

依托“中航国际—内蒙古机电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中肯匠人学院”,团队成员赴非组织实施了5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大赛),共惠及23所非洲院校、701名参赛选手,对接肯尼亚及周边国家合作院校及“走出去”企业需求,完成师资培训与企业员工培训500人天/年。

4.2 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推进“三教”改革

团队紧跟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探索“岗课赛证” 融通,从课程入手,从岗位需求出发,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企业产品为载体,吸收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重构课程。 依托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团队成员主持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课程建设;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铣、多轴加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融入课程内容。同时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标准与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及评价等环节,实现“岗课赛证”的深入融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首批特色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专业。

4.3 劳模精神薪火传 ,创建自治区首个“劳模育人工作室”

携手区域内12名“全国劳动模范”共建“劳模育人工作室”,搭建了集思政育人、职工培训、技术创新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流平台,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将“蒙古马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建成一支“劳模+思政+专业+辅导员+学生”的课程思政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自治区特色育人品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S].20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S].201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S].2019.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项目驱动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重构
模块化教学在钳工实习中的运用与探索
“模块化教学”在篮球选修课中的研究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调整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