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探析
2024-03-26徐喜真
徐喜真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使命所在。本文拟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及思考3个方面探析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34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同样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使命所在。本文拟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及思考三个方面探析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有所启发。
1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不论在西方抑或是在东方,每当提到工匠精神,人们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工匠精神一词在2016年被引入政府工作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经在报告中提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再度成为热词,这表明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1.1 工匠精神的含义
(1)工匠。“匠”是指有专门手艺的人,如木匠、瓦匠;同时也指在某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如文学巨匠、大国工匠;工匠通常指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或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在我国古代不乏能工巧匠,像我们最熟悉的木匠鼻祖鲁班、《庄子·养生主》中游刃有余的庖丁等,当代中国涌现出大量大国工匠、劳模、大师,像抓斗大王包起帆、桥吊专家许振超、上汽大众徐小平等,他们的技艺无不令人惊叹;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的大师们都是其所在领域中无可替代的佼佼者,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技艺精湛。
(2)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个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对于企业,是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对于社会,是讲合作、守契约、重诚信、促和谐,分工合作、协作共赢、完美向上的社会风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但它的核心和内涵基本一致。正如徐耀强老师在《论“工匠精神”》一文中所归纳的那样:“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所谈的工匠精神重点是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和徐耀强老师所谈的工匠精神在内涵上基本一致,即包含敬业、精益求精、坚守专注、创新精神等内容。
1.2 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仅需要科学家、专家,同时也需要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的制造業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言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欧洲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比如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世界品牌产品创建等方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任重道远。同时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能使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赶超先进的崇高职业理想,有助于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摈弃喧嚣浮躁、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坚守付出,勇于探索创新。工匠精神为制造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内在精神支撑,使他们在传承优秀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切实推动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
(2)有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奉献、专注、坚守对任何一个从业者来说都有积极意义,它能使人面对浮躁的环境沉淀下来,使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挑战、沉淀坚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其就读期间对其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其未来的职业成长。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信息传递加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这时对其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正当其时。工匠精神培养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他们明白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任何不劳而获、躺平躺赢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他们明白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坚守努力、不懈追求终能成为自己的那道光,进而助力其未来的职业成长。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长久以来,一提到职业院校大都有一种偏见,那就是只有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才去上的。受固有印象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自身有时也会这样认为,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觉得职业院校的学生不算大学生。所以在他们就读期间消除其自卑心理、给他们以精神鼓励、提振其自信心便是头等大事。开展工匠精神培养便是提振其信心的一剂良药。工匠精神培养的开展可以让其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技能人才也是人才,也可以成就自我,为民服务,为国增光。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条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这些从另一个层面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信心。
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学校始终把握立德树人的生命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实践形式:
2.1 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工匠精神理性认同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学校在学生大一时专门开设特色课程技能中国这门课。技能中国课程突出大视野和大思维,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内容设计,第一层面从“国家·社会·行业”角度,通过讲述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国内外影响等内容,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其情感认同;第二层面从“个人·学生·职业”角度,通过讲述优秀行业人以及科技改变生活的故事,引导学生用主人翁的态度思考问题,鼓励其积极做好职业规划、职业探索;第三层面从“国家复兴·青年践梦”角度,聚焦榜样人物,以此激励人生,鼓励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主要有“一带一路”建设和交通运输技能等领域的劳模工匠、思政专家等组成,课堂上他们以平实的话语讲述深刻的道理;通过与大国工匠、劳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同时也使他们对日常耳熟能详的国家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有了更深、更具体的认识。该门课程的开设,使学校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到什么是工匠精神,而且使他们亲眼目睹大国工匠的风采,看到他们身上的那种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专注坚守、传承创新的优秀品质,进而增强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同。
2.2 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工匠精神实践体悟
特色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同,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理性认同,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体悟,以增强行为自觉。
(1)通过专业实训,加强工匠精神素质养成。目前,学校建有“上海市汽车运用与维修开放实训中心”“集装箱机械操作与维修实训中心”“上海市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实训中心”等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和上海市高校公共实训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后,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比如汽车、集装箱运输、港口机械、物流专业的学生等便在专业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训,他们按时按点的到实训室参加实训,同时严格按照实训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模拟和实操,在专业实训的过程中,学生的守时、严谨、踏实、认真、专注、好学、不服输等品格得以培养与磨练,这些都为日后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2)举办技能節,强化工匠精神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发奋图强、奋勇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学校各专业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其中每年一度的学院技能节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截至2019年,学校已成功举办22届。通过学院技能节比赛,我们不但能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能在全校范围掀起赶超比拼的职业竞赛高潮,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加油助力,为强化职业技能提供实战平台与途径,同时每年都会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市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些无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3)抓住“双创”机遇,培养创新精神。李克强在2014年9月10日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曾这样说,中国永远做开放大国、学习大国、包容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创新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按照“立足所学专业、寻找创新领域”的基本思路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包括:NFTE创业培训班、职业飞翔计划、求职创业讲座等基础培训班,同时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养新途径《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意见》中提到的现象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深有体会,比如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劳动都不愿意做,自己换洗的衣服不知道清洗而是等周末一起带回家让父母帮忙洗,宿舍里的垃圾不及时清理,宿舍卫生搞得一塌糊涂;当然本人看到的,学校领导也在关注。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加强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探索工匠精神培养新途径。日常管理,后勤积极打造6T公寓品牌,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学工部组织开展为期两周的劳动周活动包含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身体力行帮父母做一件事像烧一道菜、做一次家务等、拍摄一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劳动场面的图片等,帮助学生养成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的习惯。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以实践。
2.3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强工匠精神浸润
学校以校园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交通环境文化、规范行为文化等四个维度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知情意行”德育品牌活动,塑造交通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新生入学之时,学校借助军训、开学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以“传承创新、专心致志、包容合作、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合作、追求卓越的品格。打造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在学生公寓、学校草坪或者学生活动中心等处创设一些或激励或劝说的标牌,打造具有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感染学生;同时学校还会通过官微定期推送“技能之星,就在你我身边”等活动营造崇德尚技、传递技能的氛围,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浸润,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
2.4 注重团队建设,强化工匠精神日常引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一论述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并积极用好这支队伍。学校辅导员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学生日常思政和管理工作中。学校辅导员老师牢记高校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做好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对学生踏实认真、专注坚守、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等品格的培养融于日常,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抓住新生入学关键期,做好工匠精神培养基础工作。新生刚入学至军训结束这一段时期,是做好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的关键期。在做新生入学教育时,辅导员会配合学校将学校相关理念与制度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新生,同时会通过学生的日常训练情况及军训日志大致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性格特征等,从而为后期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加深工匠精神的日常理解与体悟。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主题班会 ,针对大一年级会侧重于设计一些“情感认同”类的主题活动,比如邀请劳模、大师进校园,让学生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工匠精神相关的演讲比赛等;大二年级则会设计一些实践体验类的班会,比如邀请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校技能节等获奖的同学到班级做交流、谈感受,通过朋辈交流的方式开展会更有真实感,也能达到预期目的;大三年级则会通过线上主题班会、一对一、小组交流等形式開展职业选择、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话题的讨论,帮助大家做好职业选择和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将工匠精神品质融于工作日常,强化日常引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意识,每一次用心用情的工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把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学生的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的浸润,同时辅导员也要把握育人规律与育人方法,做到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对学生工匠精神品格的塑造培养融于日常点滴。
3 对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实践的思考
学校作为职业类院校,是专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对学生做好工匠精神的培养义不容辞,也是职责所在。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整体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学校能做到上下同心、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如下几点:首先学校培养目标明确,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管理都有很好的设计;其次根据学生情况积极探索培养措施与方法,因时因事与时俱进;最后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积极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不足的地方是学校新近开设的部分专业实战演练不够;有些特色活动的开展没有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与学生实际,效果不是太好;另外工匠精神培养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对于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除了给予奖励(奖状、奖金)激励外,也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考评项;还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展览展示等形式和途径,在全校营造尊崇工匠精神、尊崇优秀技能人才的校园氛围。
4 结语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如今再度成为时代热词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时代的需要 ,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自觉追求,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知识型、技能性、创新性劳动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样我们方能更好实现中国制造,也能更快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职业类院校,在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
[2]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R].2016,(3).
[3]马跃华.精于工 匠于心 品于行[N].光明日报,20171030.
[4]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5).
[5]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自评报告[R].2020,(8).
[6]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2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