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舟已过万重山但下一站在哪儿

2024-03-26坤强

大学生 2024年3期

坤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修斯学堂。他的跨界实习经历特别丰富,曾在互联网大厂、顶尖咨询公司、知名出版集团工作,参与过千万日活用户产品的核心功能优化,率领小组里的实习同学参与2020年度某国际咨询大赛,并获得优秀案例奖;为出版社的官方微信号撰稿,多篇文章阅读量过万。2023年回国后,得到了多个互联网头部大厂的产品岗、战略岗Offer

最后一个寒假

周日,我前往D公司所在的F城,准备入职。回想起来,决定接受入职邀约后的时间流淌得像河水一样快,却留下了比求学十几年以来任何一个冬天都更深刻的印记。

2023年底,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将是我最后一个寒假了。学生时代好像一辆列车开过眼前,刮起一阵飓风,狂乱地卷起陆地上的一切,行走的人急速化为模糊的幻影,哭声、笑声、梦中呓语都淹没在漩涡中直到我签收从大洋彼岸漂流而来的一纸毕业证,钢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时,悠长的时间隧道终于传出回声,尘埃落定,偃旗息鼓,连青草上摇曳的露珠似乎都在说:“欢迎你来到这段旅途的终点。”

前阵子小红书上流行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配文是各种可以被称为“人生里程碑”的事件:考研成功进入梦校、公务员笔面试通过、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窝我们欢欣鼓舞于“上岸”。在这样的想象中,人生被设定为一次又一次在海洋中的沉浮,入海,上岸,然后进入下一片海洋。永远都有等待着你的下一片海洋。

从W公司离职的时候,老板和同事都送给我很多祝福的话,其中好几位都提到了“赶紧去玩”。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姐姐认真地对我说,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班赚钱的性价比并不高,爱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蝴蝶飞不过沧海。很多本科低年级时对工作的美好想象,在开始实习和求职之后,逐一被击碎。但我不认为这是坏事,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了社会真实的样子,结识了很多善良的朋友。得益于海外学制,我较早完成了所有课程和论文,几乎是以全职员工的身份参与工作,却又因学生身份而“留有余地”。2023年,这不到半年的实习经历是新奇的,同时也有种稍纵即逝的忧虑。像一块放在日光下的冰,冒着丝丝白气,一晃神的功夫,已经捕捉不到形状。

2023年最后一个月,我前往冰雪之乡,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独自旅行。一路向北,气温渐低,小小的玻璃窗外,遥远的北国山脉覆盖在冰雪之下,苍茫的原野投射出嫣红的晚霞。车轮震动,汽笛长鸣,纯素洁白的宁静景色,让人有一刹那忘记了今夕何夕,忘记了奔向何方。

我忽然想,似曾有人说过,答案在陆地,而不是海洋。

“美好前途”与“机会成本”

11月,面对去向不同的几个选择,我感到犹豫,为了道听途说的“美好前途”,可能还有不舍放弃的“机会成本”。

必须作出决定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焦虑地在小红书上搜索“A城生活成本”,在自如上沿着某条地铁线路、一站一站地查询房租价格,还看到脉脉上各种针对不同公司的吐槽和避雷。社交媒体好像一张破碎而又难以理清的网,褒贬不一、真真假假的言论渗透其间,让我心烦意乱。

出租屋外,季节性的雾霾如期而至,甚至看不清楼下公路的车流。稍远一点儿的高架桥上隐约闪烁着灯光,是一段供地铁陆上行驶的轨道。我竟然觉得自己就好像那辆在雾中行驶的列车,随时都有脱轨的风险。回想起一周前和其中一个公司业务负责人的电话,就像看着彼岸的橄榄枝,心动的同时,又担心美丽的外表下布满荆棘的现实。

我说服了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直坚持、努力到现在,不就是为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朝着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财富自由前进吗?为了这个目标,我好像可以接受,用大把的时间与之交换,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生活制作成一块压缩饼干,好像沙漠里的苦行者,烈日炎炎之下,只有在忍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啃咬一口。

不知道是不是该感谢命运,已经关灯上床、准备睡觉的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一个曾在D公司工作过的前辈,他的经历和求职方向和我类似,帖子原文恰好在讲他选择 Offer 的思路。我不抱希望地私戳了他,没想到竟得到了回复。前辈坦诚地告知在D公司工作的优缺点,并分析了与之相比其他选择是否更值得。

最后,他似乎是参透了我的纠结和困惑,说:“如果还有哪怕一丝的勉强,都最好再思考一下,不要轻易做决定。不过,一旦决定了,就把目光放长远,现在看来很关键的选择,可能以后看来也没这么重要要看和什么比了。”

他没有说出话语中指向的谜底,但就在那一刻,我决定放弃正在招手的橄榄枝,抛下那些充满质疑的追问,在D公司的录用邮件中点击了“接收”。

入职第一天,下班路上的心态

接受Offer后,我在小红书发了一篇回顾持续4个多月秋招历程的短文。在上干货之前,我想说,所有的结果,都是努力、选择和运气相互叠加而来的。我不敢妄言自己的经历就是“可复用”的经验之谈,也相信所有人在求职之旅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挑战与勇气。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是:首先,坚持复盘每一场面试,拒绝拖延,共计45场,复盘文档累计28300字;其次,定期和朋友一起吃点好饭、喝点好酒,顺便聊点开心的事,与其自我苦苦支撐,不如寻找战友,互相支持;最后,真诚做自己,无论是群面还是单面,都没必要“表演”,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旅行了一个月,在岁末用脚步丈量过4个城市,在外的每个晚上都感到腿部肌肉酸痛,我却再次认为自己恢复了与外界进行交互的能量。有朋友说我这两个月的旅游是疯狂的,也没错,我甚至还开始规划这即将开始的一年,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走遍F城周围的几个城市。

在路上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已经到了入职前一天晚上。在酒店不大的房间内,我反复确认各类注意事项,生怕有何遗漏。所幸正式入职的第一天,一切顺利——作为一个发展了多年的“大厂”,D公司的入职流程和指引都十分清晰。到了工位后,mentor和主管带我认识了团队里的其他人,大家都很和善。

当天,我就已经被安排参与跟进一个春节前需要上线的项目了,只好找空余的时间自行学习为新人安排的培训课程,作为调剂。在项目会议室里听着大家头脑风暴、梳理用户链路和高频场景,并不断完善方案细节有种久违的熟悉感,不到两个月前的记忆仍历历在目,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作为团队中目前唯一的校招生,我是忐忑的,因为很多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同时我也是期待的,似乎可以看到前方一条清晰而斑斓的道路。

D城的冬天比我想象中的冷。下班后,走在回住处的路上,看着不远处的写字楼灯光明灭,我忽然有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我作为全职员工的第一天,就这么紧张而充实地度过了。此前的我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拿自己当实习生”,因为这样的心态终归是“学生”,这种状态下的我时而惶恐、想逃避、总觉得有退路;虽然艰难,但现在的我正努力地将自己当作和其他人一样的“贡献者”,经验、判断力、决断力,都等待着我去提升。

去年夏天,即将结束英国生活的时候,我和一位好友一起收拾行李,望着地上大箱小包的东西,我们忽然意识到,虽然看起来多,但仔细想想,仅仅带着40公斤的东西,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人,也足够他或她在全然陌生的城市,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了——人的潜力果然是无限的。赤条条来到世界,并且也将不带走任何物品地离开这里,我们所能拥有的,不正是这一点一滴积攒出来的体验吗?这些体验,不是在大本钟、威敏桥、伦敦眼留下打卡的游客照,而是去郊区大型超市买菜的半小时步行路程,是去图书馆途中忽然下起的大雨,是楼下小集市货摊上一个个明亮得能掐出水的西红柿。

所以这一次,我依旧期待着启程。

订好机票的那天,爸爸说要开车送我去机场,妈妈问还有没有什么想吃的家乡小吃,行李都收拾好了吗我一一回答着,一邊数着2023年以来自己的搬家次数——林林总总,至少5次。

临行前一晚,前来我家喝茶的叔叔问,以后是不是要在F城定居了。我一时愣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爸爸却半开玩笑地说:“还没确定呢,也不知道他的下一站是哪里。”想来,他们也习惯了我会不断出发。

半年前,在阿姆斯特丹,本科的一位好朋友问我:“未来还会想继续(读博)吗?”看着运河静静地流淌在霞光下,仿佛一条铺开的彩色锦缎。我笑着没回答。夏令时晚间8点,天光明亮,远处吹来一阵凉风,行道树轻轻舞动起一排排叶子。

答案在风中飘荡。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