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探索

2024-03-26何洪飞徐梦竹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题式中华文化书写

何洪飞 徐梦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準》(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创造的人类宝贵财富,也是文化育人的载体。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载体,分析文本所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播,关注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做中华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在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要求。但是,反观目前教学现状,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与挖掘主题意义,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意识培养的统一仍让许多教师觉得困惑。因此,笔者借助现行人教版英语教材,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语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承载着大量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一方面,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加看重的是知识点的讲授,以语法、单词、句式的教学替代了阅读教学,学生有说正确句子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本核心内容的思考,这正是导致“文化失语症”的原因。而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未引起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将来即使有机会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也不能主动有效地将中华文化表达出来。长此以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都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部分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虽然意识到了培养文化意识,但过分关注的是文本中所提及的西方文化而未加以引申,让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文化符号和我们代代传承的中国精神,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陷入“文化失语”的被动局面,很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探索

2019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英语必修一Unit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主题是中国汉字书写体系。笔者以本课例为研究对象,从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出发,引入课堂内容相关话题,对课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在教学环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语篇研读

文本是新教材英语第五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阅读文本,该板块以“Exploring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为活动主题,是这个单元的第二板块。汉字作为世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主题——世界上的语言(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的关键。该文本共计321词,六个自然段。第一段为总起,说明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汉字书写体系;第二、三段讲解了汉字的发展历史;第四、五、六段阐述了汉字的纽带作用。虽然该文本语言简单,结构清晰,易于学生理解,但本文的重点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通过该文本的学习,了解汉字的重要价值,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所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纵向上能够让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横向上让学生理清汉字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关系,引导其进一步探索未来汉字发展的新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更具有国际视野。

笔者将从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本课阅读文本的标题为“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是一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作用。文本的重点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一段介绍了汉字书写体系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段和第三段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和历史;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着重阐述汉字的重要连接作用。文本包含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可根据清晰的时间顺序,梳理中国汉字书写体系发展历史。第二条是呼应标题中的题眼“连接”(connecting)的一条暗线,介绍了存在上千年的汉字书写体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方言的人们,能够促进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连接古今,使现代人能和古代人有跨越几个世纪的思想碰撞;连接中国与世界,让世界可以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更好地把恢宏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昆明市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言技能,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一些详细的信息,但大多数学生缺乏预测、扫读和分析等阅读策略。文本论述了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性,即使学生对汉字书写体系有一定了解,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激发对汉字书写体系乃至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为“在主题意义指导下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笔者在对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进行细致分析后,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从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来看,在本课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对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提升主旨大意归纳理解能力和细节理解能力。其次,从思维品质方面来看,通过中国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史,探索和理解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关系,通过课堂辩论环节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辨析力和逻辑性。从文化意识方面来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基于语言和文本分析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得到培养,能够认识到汉字书写体系的功能与重要性,唤起学生传承汉字书写体系,传扬中华文化的强烈意识。

(三)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接着观看中国汉字起源的视频,随后以“Why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o important?”提问学生。本环节创设主题语境,激活学生已知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书法作品之美并大致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引出本课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书法作品和汉字起源视频,将旧知和新知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激发阅读兴趣和动机,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条件。

【教学片段2】读中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通过阅读文本标题“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和仔细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对文章的大意进行初步预测和判断。接着迅速阅读文本,获取本文的主旨大意,随后进入分段阅读环节。在阅读第1自然段时,教师提问:“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has made great differenc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survival. Can you think some of other factors?”学生通过文本内容“汉字书写体系是促进中国语言和文化流传至今的因素之一”,进行思维迁移,开展多元思维,思考其他可能因素。这一过程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生机与活力。

在阅读第4-6自然段中,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Q1:Written Chinese connect Chinese people today with those of the past,and how does it make it?

Q2:How many expressions of importance are mentioned?

Q3.What does each“importance” refer to? Please finish the table.

这个环节中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功能与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对中华文化有进一步了解,促使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通过准确找出细节信息,认识到汉字书写体系的重要性,发现文章呼应标题题眼“连接(connecting)”这条暗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和深入思考,发现了汉字书写体系除“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以外的重要连接作用,如表1所示。

【教学片段3】读后阶段

在阅读文本后,教师提问学生:

Q1:What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hold toward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Q2:Whats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

這两个问题的提出,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初心,深挖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和作者隔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增强文化自信。在这一环节,学生能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主旨,产生文化自豪感还能进一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涵义,如汉字书写体系的功能与重要性,形成、传扬中华文化的强烈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随后,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主题为“Whether its necessary to spend much time learning Chinese calligraphy?”的课堂辩论。辩论环节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辨析力和逻辑性,让学生能认真思考练习书法的必要性,锻炼逻辑性和思辨性,并能用流利的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建构对所学内容主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关于在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以教材为依托,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单元的主题是“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本课时为本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该板块以“Exploring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为活动主题,是一篇介绍中国汉字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的说明文,具有科普性,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给学生补充有关calligraphy话题的相关素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循序渐进的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理解汉字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其今后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传播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从被动听取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在本节课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教授学生既定的知识,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积极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has made great differenc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survival. Can you think some of other factors?”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本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学生能够很快融入课堂,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主要由五大环节、八大活动构成。首先课程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引入,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体系的探索兴趣,然后用视频帮助学生对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进行初步了解。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问题和活动,如通过启发学生思考“What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hold toward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这一问题,然后进一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Whats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se?”这一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在最后的辩论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勇于表达自己;同时参加辩论的学生能够清晰流利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是一朵瑰丽且永不褪色的花朵,历经岁月,却依然芬芳,她的芬芳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中国人精神源泉的独特力量。在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让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因此,课程设计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切入(《兰亭集序》的赏析、中国汉字演变视频的播放和优秀中国书法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调动原有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进一步探索该主题的积极性,为后续思考和辨析文本作铺垫。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也对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更易接受,课堂气氛活跃。

面对学生谈及“中华文化失语症”的问题,以中国汉字为话题,图片视频引入-文章大意猜测-整体阅读-分段细节理解-拓展迁移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汉字起源发展的时间轴,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知识的乐趣。最后的辩论环节,将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从课文到生活实际的有效迁移。在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渗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有助益,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立场,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主题式中华文化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用什么书写呢?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书写春天的“草”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