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4-03-25王雪娇
王雪娇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 102208)
脑卒中俗称中风,根据世卫组织(WHO)的定义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常见症状包括容易遗忘、辨认与读写能力差、无法准确进行时空定向等,若未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逐渐发展成痴呆。目前,西医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或神经功能训练等方式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症状,但疗效一般且会出现复发的可能[2]。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在临床诸多疾病中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通督醒神”针刺法是中医学常用的针刺方法,根据辨证施治理论对疾病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可促进脑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进行日常生理的各项活动[3]。目前,临床已有文献证实“通督醒神”针刺法在调节失眠、改善意识障碍等病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4],但是否可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表达情况报道鲜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通督醒神”针刺法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 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 例,男32 例,女18 例;年龄51~85 岁,平均(61.18±6.42)岁;病程20~81 d,平均(51.07±6.18)d。研究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3~86 岁,平均(62.07±7.53)岁;病程20~87 d,平均(51.14±6.15)d。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获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00258 号)。
1.2 诊断标准 西医:脑卒中[5]与认知功能障碍[6]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标准,证型为气滞血瘀,主症为语言不利、神情呆滞、记忆减退,次症为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头晕耳鸣等,苔白腻,脉沉细。
1.3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知情同意者;年龄50~90 岁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排除标准:既往认知功能障碍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视听障碍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心理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54944)100 mg/次,1 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H19990258)20 mg/次,3 次/d,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726)0.5 g/d 等;针对性进行记忆力、认知力、注意力、定向力及智力等专项训练。
1.4.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具体如下:选择坐位,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可更换为平卧或侧卧位,选择0.25×25 mm 的毫针进行针刺治疗。穴取内关、神门、神庭及百会穴,对上述穴位进行斜向捻转进针,至帽状腱膜下的深度为宜,快速进行捻转2~3 min,得气后留针1 h,隔0.5 h再次进行捻转行针至取出。1 次/d,5 次/周。两组均接受4 周的治疗。
1.5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症状显著减轻或基本消失,神经功能评估表(NIHSS)评分治疗4 周后降低超过2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NIHSS 评分治疗4 周后降低10%~19%;无效:未达到有效与显效标准;总有效为有效与显效之和。(2)认知功能。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中MMSE、MoCA 总分均为0~30 分,得分越高则认知程度障碍越轻。(3)神经功能。采用NIHSS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满分42 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比。(4)神经损伤因子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空腹静脉血10 ml,离心10 min(转速为2 500 r/min,半径为10 cm),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酶标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神经损伤因子[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血清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5)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满分245 分,得分低则生活质量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数据。神经功能相关评分、神经损伤因子、血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MMSE、MoCA、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MMSE、MoCA 评分升高,NIHSS 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SE、MoCA、NIHSS 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MMSE、MoCA、NIHSS 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NIHSS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MMSE治疗前治疗后MoCA治疗前治疗后50 50 t P 20.46±2.58 21.14±2.63 1.305 0.195 23.86±2.31*27.52±2.24*8.043 0.000 18.64±2.85 19.07±3.04 0.730 0.467 23.64±2.11*27.86±2.07*10.095 0.000 8.35±2.07 8.46±2.18 0.259 0.796 5.52±1.64*3.21±1.15*8.155 0.000
2.3 两组神经损伤因子对比 治疗后两组Aβ1-42、IGF-1 水平升高,MMP-9、Hcy 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IGF-1(ng/m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Aβ1-42(pg/ml)治疗前治疗后MMP-9(μg/L)治疗前治疗后Hcy(μmol/L)治疗前治疗后50 50 t P 141.76±3.58 142.08±4.21 0.409 0.683 155.64±5.73*187.21±6.35*26.100 0.000 388.45±22.76 387.18±20.54 0.293 0.770 170.49±12.36*142.33±12.68*11.245 0.000 20.24±3.71 20.75±3.63 0.695 0.489 15.07±2.48*10.77±2.15*9.264 0.000 95.84±4.93 94.68±4.27 1.258 0.212 100.75±5.20*108.42±6.79*6.342 0.000
2.4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VEGF、Ang-1 水平升高,hs-CRP 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VEGF、hs-CRP、Ang-1 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血清VEGF、hs-CRP、Ang-1 水平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Ang-1(μ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VEGF(ng/L)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治疗后16.27±2.48*18.63±2.51*4.729 0.000 50 50 t P 188.47±21.48 189.72±20.66 0.297 0.767 218.75±23.04*248.75±25.27*6.203 0.000 4.78±1.03 4.85±1.16 0.319 0.750 3.84±0.78*3.07±0.75*5.032 0.000 12.57±2.36 12.84±2.45 0.561 0.576
2.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SS-QOL 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SS-QOL 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SS-QOL 评分对比(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研究组50 50 2.300 4.030 0.024 0.000 t P 153.78±21.37 155.26±20.85 0.351 0.727 163.54±21.07 172.61±22.18 2.096 0.039
3 讨论
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属于大脑细胞与组织坏死类型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认知障碍或抽搐等为主,其中认知障碍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证实,部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展至病情后期会形成痴呆,对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威胁,故早期的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近年来,临床通过调脂、抗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及脑内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表现,但受到个体差异疗效各异[8]。因此,选择其他的治疗方式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暂无卒中后认知障碍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归属为“呆病、脑髓消”等范畴,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脑,受到肾精不足、气血衰弱的影响,加之长期脑髓无法得到正常充氧,从而引起神窍不通而致病[9]。故治疗应以醒脑开窍、益智健脑为主要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更高,且研究组治疗后NIHSS 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MoCA、SS-QOL 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通督醒神”针刺法可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佳[10]。分析原因在于:“通督醒神”针刺法穴取内关、神门、神庭及百会穴,其中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进行针刺后可行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效;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穴位,主行清心调气、安神定志之效;神庭是督脉重要穴位,具有凝神醒脑之效;百会穴亦属督脉穴,主行升阳固脱、息风醒脑之效。诸穴合用,共奏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效。相关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的方式对上述穴位进行治疗,可兴奋神经中枢,并改善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兴奋皮质的感觉与运动区神经,进而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11]。临床发现,Aβ1-42作为神经元结构蛋白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临床轴突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该因子可诱导产生一氧化氮,导致神经元坏死、凋亡,并可诱导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发展,与脑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Hcy 是公认的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通过减缓甲基化作用,提高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与病情的预后具有一定关系。MMP-9 的主要作用为降解与重塑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在血管与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IGF-1 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并促进新运动神经元生长的作用,可活化细胞的分化并促进神经损伤细胞的修复[12~13]。另外,VEGF、Ang-1、hs-CRP 均被诸多研究证实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其中V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并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Ang-1 利于血管侧支循环的重建;hs-CRP 为炎症因子,脑组织损伤时炎症因子会异常高表达,导致认知能力损伤程度加重[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Aβ1-42、IGF-1、VEGF、Ang-1 水平比对照组高,MMP-9、hs-CRP、Hcy 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通督醒神”针刺法可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损伤因子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究其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百会穴进行针刺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帮助脑组织细胞功能恢复,且可调节中枢生物电活动,改善脑组织的血流量,从而起到提高认知功能,保护脑损伤的作用;针刺神庭穴可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改善血氧循环;神门穴进行针刺后,可起到兴奋大脑皮质,营养脑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细胞[15];针刺内关穴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大脑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