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
2024-03-25童阿英吴宝玲杨亚笑
童阿英,吴宝玲,杨亚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厦门 361000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即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有效、足量且个体化的化疗方案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1],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骨髓抑制是白血病化疗后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当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时,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降低[2],患者身体各部位容易发生感染或出血倾向,严重者还会并发高热、败血症或大出血,不仅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为使患者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需要加强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规范化疗的顺利执行。为遴选出一种高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此次研究我院着重对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展开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试验对象均为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 进行化学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60 例。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或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肿瘤内科学》中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4],均为首次发病;②患儿年龄3~14 岁,患儿家属均对此次试验知情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③全身基础状况较差或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④试验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的患儿。
1.2 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展开试验分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化疗期间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指导,做好患儿个人卫生护理,出现感染症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科室规章制度、陪护制度等,让患儿尽快熟悉病区环境,消除患儿面对陌生环境时的不适感,护士尽快取得患儿的信赖与配合;向患儿及家属科普白血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基础知识,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患儿甚至可以长期生存,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理人员可尽量满足患儿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患儿安全感。②加强病区管理:当患儿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每日两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地板,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对床旁医疗器械进行擦拭消毒;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患者外源性感染的可能,同时避免患儿情绪过于激动,提高患儿的睡眠及休息质量,减轻患儿的身体消耗;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做好保护性隔离,降低患者的感染率。③控制出血:做好患儿的皮肤及黏膜护理工作,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出血、牙龈渗血、鼻出血或颅内出血,保持口腔的清洁,饮食前后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坚硬或刺多的食物,发现口腔溃疡,及时予以科室自制漱口液(郭式漱口液:盐酸利多卡因1 支,甲硝唑片1 片,蒙脱石散3 g,维生素B22 片,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三餐前及睡前15 min 含5 min 后吐出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鼻腔的清洁湿润,室内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通过湿棉签或涂抹石蜡油防止鼻腔干裂出血;防止患者肛周发生感染,必要时使用PP 粉(高锰酸钾)每日浸泡肛周;避免皮肤破损发生感染;持续高热患儿尽量予以物理降温,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会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严格遵医嘱使用退热剂。④合理使用静脉:化疗药物会对静脉血管造成一定损伤,加之骨髓抑制期的患儿极易发生感染,需要加强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穿刺时要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推注,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避免血管受损;若注射部位出现疼痛或灼烧感,需要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封闭,并用25%的硫酸镁冷敷;用药结束后可以对手足进行按摩和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减少粘连和疤痕的形成;进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红肿症状,第一次穿刺后敷料隔日更换,以后敷料一周更换一次,发现渗敷料卷边时及时更换,无针输液接头每周更换一次,严格无菌操作。⑤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化疗过程中,鼓励患儿多饮水,碱化尿液,以促进化疗药物的排泄,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毒性损害;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以抗革兰阴性菌为主,兼顾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治疗,保证用量和疗程,防止抗药菌株的产生;严重骨髓抑制的患儿需要进行升白治疗。⑥饮食护理: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为患儿制订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避免患儿进食辛辣、坚硬、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观察患儿的食欲及食入量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可以静脉输注营养液,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改善患儿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对化疗的耐受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院参照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5]以及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6]自行设计心理状况健康调查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内包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3 个维度,任一维度得分0~10 分,评分越高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等状态越明显。②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率:发热、头晕乏力、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管损伤、恶心呕吐及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录入到SPSS 21.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以表示,施以t检验,分类变量以n(%)表示,施以χ2检验,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进行化学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60 例,两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6 例(53.33%),平均年龄(7.44±1.13)岁,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7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3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7 例(56.67%),平均年龄(7.10±1.05)岁,其中AML 有18 例,ALL有12 例,两组患儿资料平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评分同比于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头晕乏力、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管损伤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比于对照组患者均更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临床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组织脏器的损伤,骨髓抑制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反应[7],不仅会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并予以科学的处理是确保化疗顺利展开的环节,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无法满足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的需求,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及并发症[8],为使患者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针对切实存在的问题,我院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儿展开全面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及家属了解自身疾病,并通过心理调适指导消除患儿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坚定患儿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能够顺利进行[9];加强病区管理,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以减少患儿发生感染等机会;密切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患儿出血;降低化疗对血管的损伤,预防和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患儿进行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力争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降到最小限度,以达到预防和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患儿战胜疾病提供良好的信心保障,科学的饮食护理能够加强患儿的营养支持,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儿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评分统计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对观察组患儿发热、头晕乏力、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管损伤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同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更低(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0],说明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能够缓解患儿化疗期间的不良心理情绪,预防或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是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化疗期间的痛苦,帮助患儿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提高化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