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与取穴位贴敷联合策略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对排便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2024-03-25吴卫萍邵月琴刘晓庆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江苏海安226600
吴卫萍,邵月琴,刘晓庆(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江苏 海安 226600)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诊治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指的是胸腰椎(T1-L5)的椎体前缘向内收缩形成的骨折[1]。骨质疏松或外伤等是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人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群体。该病因骨折部位存在特殊性,因此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活动减少,再加上骨折造成的局部出血形成压迫,导致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等并发症[2]。临床上主要选用口服泻药、灌肠等方式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3]。但长期使用西药会对患者消化道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且还会出现剂量依赖性,影响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从中医学角度选择合理方式给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在便秘预防及症状缓解方面可获得更理想的效果[4-5]。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取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将纳入对象进行分组研究,共分为两组,各组病例数均为45例。常规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平均(57.72±5.38)岁;骨折部位:16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为胸椎压缩性骨折。干预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58.26±5.69)岁;骨折部位:14例为腰椎压缩性骨折,31例为胸椎压缩性骨折。纳入者相关基础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或X线摄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经MRI检查明确未存在神经受压症状;Ⅰ、Ⅱ度骨折,病程未超过一周;年龄在18岁以上;无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等影响肠道功能的疾病;未使用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如泻药、缩肠药;结合保守治疗;具备听从医嘱并能配合研究进行相关评估的意愿和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老年骨质疏松症诱发的病理性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等症状;入组前存在胃肠道疾病史,有习惯性便秘;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伴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存在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或病史。
1.3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性便秘预防护理。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及对病情恢复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帮助患者提升预防便秘的意识。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嘱咐患者要重视便意,认真对待排便。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尽量避免患者受外界因素刺激而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床上排便,引导其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排便。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用富含纤维素且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芝麻、核桃仁、香蕉、梨汁等。④护理人员指导和督促患者遵医嘱做适当的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
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外,还接受中医腹部按摩和取穴位贴敷干预。①腹部按摩:患者接受按摩前先将膀胱排空。指导患者屈曲双腿,以肚脐作为中心,手掌根部以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放松时吸气,按压时呼气,腹部下陷深度为1cm左右,幅度从小逐渐增大,左下腹按压的力度可适当加大,然后再转换为双手重叠,从腹部做从上至下的波状揉法按摩,在髂前上棘内侧使用多指或双手拇指寻找到敏感点,然后做反复性拨揉。以左下腹出现酸胀感为宜。按摩时间为10min/次,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均在餐后1h进行干预。②取穴位贴敷:使用纳米穴位贴(厂家: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贴敷于相关穴位上,选取穴位主要为天枢、大肠俞、归来、支沟、上巨虚。每个穴位贴敷1贴,24h内更换。贴敷前先做好穴位区域皮肤的清洁消毒,贴上敷贴后用手指按压片刻,保证敷贴与皮肤完全贴合。患者入院第1天接受常规治疗后立即行腹部按摩和穴位贴敷。患者正常排便4d后停止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当天)使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6]评估患者排便状况。该量表涵盖腹部症状(3个条目)、大便症状(2个条目)及直肠症状(7个条目)共三个维度,各条目0-4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微症状,2分为中等程度症状,3分为严重症状,4分为极严重症状,分值越高则表示便秘症状越明显。②便秘改善效果评估[7]:排便次数为1次/1-2d,时间≤10min,且便质软润,排便时不费力,判定为显效;排便次数为1次/2-3d,时间>10min,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时偶有费力,判定为有效;排便次数为1次/3-5d或以上,时间>30min,便质坚硬,排便时费力,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所有患者进行8周随访,干预前、末次随访均选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PAC-QOL)[8]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5级评分法,按“完全没有”到“极大”分别计分0-4分,取每个维度的均值,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便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PAC-SYM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AC-SYM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C-SYM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PAC-SYM量表评分对比(,分)
?
2.2 两组便秘改善效果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干预疗效对比[n(%)]
2.3 两组预后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AC-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各项评分相比常规组患者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AC-QOL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PAC-QOL量表评分对比(,分)
?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缺乏活动,同时患者还需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再加上水分摄入不足、饮食习惯改变等,导致此类患者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干燥,较易发生便秘[9]。便秘可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加重,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从中医学角度选择合理方式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在便秘防治方面可发挥更理想的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胸腰椎骨折发生后,腹中蓄积瘀血,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脏腑气机逆乱,升降失衡,气化不利,脏无法藏谷纳新,腑无法推陈出腐,进而易引发腹部胀满、大便秘结不解等[10]。在中医学理论中,穴位经络与机体各脏腑均相互联系,通过对体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按摩可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11]。穴位贴敷干预主要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激发经络功能,发挥机体气血调和、刺激血液循环、调整动态平衡等作用,具有内病外治的功效[12]。腹部按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传统中医干预方式,被广泛用于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消化、缓解腹部不适等[13]。腹部按摩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活化经络、调理气血运行等方式,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朱金莲[14]等人研究发现,腹部按摩、穴位贴敷干预后,患者胃肠功能、便秘症状均显著改善。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再给予干预组患者腹部按摩联合取穴位贴敷干预后,该组患者PACSYM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便秘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加行腹部按摩干预和取穴位贴敷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便状况,提高其便秘症状的缓解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中使用纳米穴位贴片进行相应穴位贴敷时,纳米远红外产生的能量能够与机体组织细胞结构能量相互结合可产生共振热效应。该种效应作用于大肠俞、天枢、归来、上巨虚、支沟等穴位,对穴位内的经络进行持续性刺激,进而发挥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等功效。腹部按摩可通过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功能增强,改善直肠张力,进而提高肠道的传送能力。此外,腹部按摩可促进肠平滑肌、腹肌血流量明显增加,提高胃肠内肌肉张力,改善淋巴系统功能,提高胃肠等脏器分泌功能的活跃度,改善肠蠕动功能,促进食物更好被消化、吸收和排泄,进而发挥防治便秘功效。有研究指出,腹部按摩作为一种物理性抚触,可发挥便秘防治作用,有效改善长期卧床患者排便状况,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总体康复疗效提高。取穴位贴敷与腹部按摩联合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不同途径改善排便状况、便秘症状,同时二者可以发挥协同、互补作用,提高便秘防治总体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预后状况相比常规组患者显著更优,与相关研究结果保持基本一致[15]。
综上所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从中医学角度增加腹部按摩干预和取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状况,提高便秘防治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