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25王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6期

王玲

【摘要】 目的 分析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收治的112例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疾病管理系统模式下分层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疾病管理系统模式下分层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疾病系统管理;分层护理;心内科介入治疗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08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541

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且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目前,临床心内科常用介入方式治疗该类疾病,但大部分患者对心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操作的认识不到位,对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持保留意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懼等负性情绪,对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和预后产生不利作用[1]。术后常易发不良事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故需要良好的护理模式干预。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是指疾病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由不同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的一种护理措施。临床发现,该模式在部分疾病术后护理管理中有积极作用。对该模式在心内科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价值缺少细致深入的研究[2]。基于此,本研究就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73.51±3.53)岁;原发疾病,心肌梗死27例,不稳定心绞痛3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29例,行股动脉穿刺患者28例。实验组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71.08±3.22)岁;原发疾病,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25例,行股动脉穿刺患者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无凝血功能障碍和介入手术禁忌者。

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或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身体主要脏器的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或交流困难的患者;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中途因其他理由而退出实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完成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血液疾病史,进行碘过敏测试,完成备皮工作并严防出现皮肤损伤感染。术后确保患者静脉通道保持畅通,保持患者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与身体状况;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营养,加强锻炼,嘱咐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实验组采用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建立“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为框架的分层护理组织运行体系,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根据患者的作息时间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小组分工。责任组长的职责是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监督管理护理计划的实施;对下级护士进行重点护理予以监督,对重症患者参与并指导进行救治,参与并指导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护理;组织查房,负责带教。高级职责护士的职责是全面照顾患者,指导低级别护理;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指导;检查和审核下级护理人员的病历文书;定期评估护理措施,修订护理方案,参加夜间值班、全面完成健康宣教及生活中相关注意事项。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是做好患者基本和日常护理,及时记录各种护理评价和措施,参加卫生健康教育,参加夜间值班。助理护士的工作内容是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参加卫生教育,参加夜间值班,协助患者做好医保报销及社会救助工作。具体护理方法: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正确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了解影响患者情绪的原因,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提供成功经验,为患者打好心理基础,让患者心情平稳;重点介绍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优势,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技术成熟,设备器械先进,手术医生工作阅历丰富、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使患者获得安全感,缓解手术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提高手术的依从性;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平时沟通及护理预期动作,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要求家属多关心、理解患者,在心理和经济上给予患者一定的帮助;通过各种途径解释医保政策,让患者安心治病;若遇到贫困患者,要主动为患者提供慈善服务及社会救助,让患者放心就医;根据患者的性格、接受能力、饮食营养状况、生活不良嗜好等因素,采取音乐疗法、放松训练、加强饮食营养及戒除不良嗜好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术前及术后痛苦,加速患者康复。

2组护理时间均为7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比较,总分均为80分。SAS分值50分以下表示正常,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SDS分值53分以下为正常,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2)比较2组依从率。采用Moe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4],满分8分,<6分为差,6~7分为良,8分为优。依从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2组不良事件。统计2组患者复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比较2组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5](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74个条目,物质生活总评分为80分,其他维度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比较2组护理满意率。采用医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调查表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工作、护理环境、护理技术等项目,评价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国内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心血管病,例如心律失常、间歇性跛行、心绞痛、心肌梗死等[6]。心内科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死亡率低,适应证宽,创伤小,痛苦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7]。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需要良好的临床护理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常规护理干预采用较为单一的护理措施,通过模板化护理应对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较差,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是一种应用于部分疾病的术后护理措施,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减少其抑郁与焦躁情绪,该研究结果与赵冬婧等[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通过责任组长护理干预,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该手术的较高成功率,减少其悲观情绪,增强其恢复信心;通过高级责任护士护理干预,缓解术中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紧张心理;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医疗费用负担较大,对治疗前景不乐观,而护理人员通过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负担;通过初级责任护士与助理护士护理,在患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消除不良反应。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护理方法单一,未针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进行针对护理,故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均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依从率较对照组高,提示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能有效提高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依从性。究其原因,疾病管理系统模式下分层护理针对患者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解答患者疑惑,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疏导措施,加强患者与家属的交流沟通,注重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感职能恢复到良好状态,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其依从性。相较于常规护理,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更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引导积极向上的情绪,通过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护理方法,不仅重视患者的身体状态,也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了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护理人员更注重与患者沟通,以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患者对医嘱的执行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故实验组依从率高。这与武艳强等[6]研究结果相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能有效提高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大部分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在生活中常因为个人管理原因,导致该病术后恢复缓慢,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影响。通过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加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使患者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遵循医嘱,减少其他危险因素影响,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常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宣教,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告知不详细,不全面,患者遵从性差,故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实验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能确实减少介入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方中等[9]研究结果一致。常规护理措施单一,未对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好提前沟通告知,未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要求相对不严格,患者未形成良好的生活飲食习惯、未戒掉不良嗜好。在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中,采取各项措施,结合患者病情与术后常见不良事件并发症针对性地设计护理方案,改善了患者生活习惯,避免了患者不良嗜好的影响,提高了诊疗配合度,保证了治疗效果。分层责任制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疾病系统管理模式下分层护理的相关措施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同感,改善护患关系。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人文关怀不够,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不够,未对医保政策进行宣讲解释,未帮助患者进行社会救助,故其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研究因病例数不足,未对患者更长时间期限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调查,结论可靠性不够,仍需在未来研究中深入讨论。

综上,疾病管理系统模式下分层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海荣,何琳.心理护理运用于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8):2538-2540.

[2] 孙桂兰,田迎春,李志颖,等.针对性护理在镜面右位心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5):591-594.

[3] 陶明,高静芳.修订焦虑自评量表(SAS-CR)的信度及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5),301-303.

[4] 颜文,王淑琼,薛琴,等.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7):890-891.

[5] 丁鹂,寿宇雁.奥马哈系统结合压力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Barthel指数、舒适度评分及GQOLI-74评分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0):1160-1162,1166.

[6] 武艳强,侯爱军,傅向华,等.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价溶栓结合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J].心脏杂志,2022,34(1):27-31.

[7] 宋丽萍,伍翠云,程小兵,等.延续性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0,41(1):102-104.

[8] 赵冬婧,汤玮,曹树军,等.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34-2039.

[9] 方中,徐晓东,王丽华,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交互作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7):843-848.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