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3-25郭柳柳
郭柳柳
【摘要】 目的 分析耳源性眩晕症患者用分级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分级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眩晕护理),各39例。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及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HAMD、HAMA、DH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DHI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实施分级式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患者情绪及眩晕症状改善更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级式护理;耳源性眩晕症;眩晕障碍;护理满意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04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6
耳源性眩晕症是由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原因所致的耳部疾病,该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会对患者的耳部功能、情绪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传统护理措施主要遵医嘱对患者采取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分级式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可根据患者分级的不同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护理方案更贴合患者实际病情,同时增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利于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缓解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分级式护理,进一步探讨分级式护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3~71岁,平均(51.26±2.53)岁;病程1~5年,平均(2.56±0.23)年;根据《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2版)》[2]中分级标准分为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8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1~75岁,平均(51.31±2.49)岁;病程1~5年,平均(2.53±0.25)年;根据《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2版)》[2]中分级标准分为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7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3]中耳源性眩晕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本研究完成指令性动作;可描记到水平扭转性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眩晕疾病;既往采取过相关治疗或护理;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急性发作者;内耳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以医嘱为准采取科学的药物干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加强跌倒风险评估,预防和减少导致跌倒的隐患。
观察组采用分级式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分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具体如下。(1)Ⅰ级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常开展眩晕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头动平衡、站立平衡、视物平衡;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可采取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心理咨询,还可嘱咐患者家属通过陪伴和鼓励来缓解患者情绪,预防患者情绪波动过大而加重眩晕症状。(2)Ⅱ级护理。对患者展开跌倒风险评估,排除患者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安置防护栏等预防患者跌倒,提高跌倒防范措施落实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指导患者学习发生眩晕时能够采取的自我防护措施;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负性心理,对负性心理严重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3)Ⅲ级护理。告知患者家属在日常活动中必须陪同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巡视,注意及时更换患者体位,嘱患者自行闭目卧床休养,也可采取床边端坐、背靠椅子的方式休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症状,适当给予患者能量液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可根据患者身体状态采取镇静剂、止吐剂等,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保持患者日常生活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患者受到声光刺激;护理工作尽可能集中开展,避免多次打扰患者[4]。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DH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及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嘔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眩晕主观症状严重程度。采取DHI量表[5]评估2组患者眩晕主观症状严重程度,总分100分,0~30分为轻微眩晕障碍,31~60分为中等眩晕障碍,61~100分为严重眩晕障碍。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眩晕主观症状严重程度越高。(2)心理状况。采取HAMA量表[6]评估2组患者焦虑程度,共14个项目,总分≥29分代表重度焦虑;≥21分代表中度焦虑;≥14分代表轻度焦虑;≥7分代表可能存在焦虑心理;<7分代表无焦虑症状。采取HAMD量表[7]评估2组患者抑郁程度,共24个项目,总分>35分代表重度抑郁,>20分代表中度到轻度抑郁,<8分代表无抑郁症状。(3)护理满意度。采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记录2组患者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DHI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DH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HI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干预后臨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耳源性眩晕是患者机体维持平衡和感知运动的前庭系统出现异常后所致的症状,该病可致患者跌倒风险增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需及时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除了接受日常常规治疗外,多数患者均需卧床休息,由专人陪伴[8]。虽然常规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患者情绪的改善并无明显帮助[9]。长时间的疾病折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如何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有研究显示,根据患者眩晕等级的不同对患者采取分级式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10]。临床对眩晕Ⅰ级患者主要开展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对眩晕Ⅱ级患者多强调预防跌倒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眩晕Ⅲ级患者加强看护,由专人监护,预防出现异常。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分级式护理依据患者眩晕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准确,护理效果得以提高[11]。另外,长时间发生周围性眩晕可引起患者情绪障碍,因此需要对眩晕等级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实现预期的护理目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采用分级式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可能是由于采取分级管理,能够为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还可以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尊重,进而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干预前,2组患者DHI、HAMA、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DHI、HAMA、HAMD评分明显更低(P<0.05),提示分级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眩晕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分级式护理能够根据不同分级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更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且可促进患者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同时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及家属共同协力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将分级式护理运用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常规护理相比,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艺红,邱晓燕,庄丽丽.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5):723-726.
[2] 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8-100.
[3] 屠永华,王玉锦.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4):294-295.
[4] 张晓云.前庭康复护理对耳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2):171-174.
[5] 辛兆霞.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之友,2022(8):229-230.
[6] 李娜.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1(9):203.
[7] 胡成梅,相婷.浅谈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20):120.
[8] 刘瑶姬.综合护理在眩晕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0):172-173.
[9] 代保鑫.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在眩晕症患者中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2):93-94.
[10] 严建荣.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4):203-205,209.
[11] 刘迎梅,程培丽,刘毅,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眩晕分级治疗的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26(12):771-775.
[12] 谭雁红,林棣华,陈丽婵,等.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2):314-316.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