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2024-03-24陈月沈丽萱吴琳骢陈佳一周曼曼
陈月 沈丽萱 吴琳骢 陈佳一 周曼曼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1 引言
中小企业对增进民生福祉、助推社会进步是有显著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保障改善就业的重要载体。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问题十分显著,数字金融的广泛覆盖化和成本低廉化等特征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创新问题。2020年,工信部发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工信部继续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加快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编制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因此,找到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逻辑机理及发展路径,是我国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成因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大致梳理与分析,对数字金融赋能的机理与路径有一部分细化研究,但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本文以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与路径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图书文献获得资料,以期全面、正确地掌握数字金融应用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相关困境、成果,形成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一般印象,为后续的观察和访问做铺垫,并与现实资料做比较,尽可能地总结出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机理与路径的全貌。
2.2 定性分析法
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进行“质”的分析,具体使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数字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政策支持等进行思维与逻辑的加工,从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揭示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与路径。
3 文献综述
对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与路径展开深入研究,是建立在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现有研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的。本部分在介绍关于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主要成果的基础上,简要评述现有的学术研究,从而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3.1 数字金融的研究综述
数字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了传统金融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不同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综述部分着重归纳了学者在数字金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3.1.1 国际发展现状
(1)基于数字金融的理论研究。Kapoor(2014)基于金融加速原理,发现数字金融可通过缓解经济中的融资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Beaumont(2019)以数字信息介入金融生产力为基础,指出数字金融发展会突破金融中介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而重新调整多层次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
(2)基于发展路径与措施研究。Davoodalhosseini(2021)从宏观经济政策传导需求方面进行思考,阐明数字金融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政策资源配置在供求双方高效利用。Kumari和Devi(2022)指出,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处理金融市场上的数据,提高了市场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3.1.2 国内发展现状
(1)基于数字金融的理论研究。张梦婷(2023)基于数据要素和数字货币产品,提出数字金融发展使得传统理论的现实环境发生质变,进而推动了金融理论向新的方向范式变革。
(2)基于数字金融的实践研究。汪亚楠等(2020)基于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利用其改善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引导资金流向政策倾斜的实体领域;孙济潍(2023)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总结出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放松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3.2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研究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融资模式选择各抒己见。本文着重梳理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在数字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已有的融资创新成果。
3.2.1 国际对中小企业融资综述
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方面,国外学者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理论进行研究。Daniel(2010)通过对构建的实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小型企业受到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宏观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微观则表现为缺乏抵质押物、信用风险高。S Schmidt-mohr (1997)通过信贷配给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在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成果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信贷领域较为成功的网站。Hulme(2006)将Zope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Zope提供了透明和真实的金融服务。Emma (2011)在对欧洲不同性质的P2P平台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Zope的成功在于对风险的控制。
3.2.2 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综述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性原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黄旭(2023)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限制了其创新与发展;侯明辉(2020)指出,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银行自身承担中小企业违约造成的风险,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成果的研究。张龙(2021)基于SWOT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创新提出了由政府主导,实现资金的有效融通和高效匹配的易企贷融资模式。周斌(2021)通过PVAR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存在显著且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创新能够帮助其获得内源股权融资来源。
3.3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研究涉及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两方面的研究领域,综合上述学者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信息不均和资金紧缺两大困境,在外部环境上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自身局限表现为缺乏抵质押物和信用风险高。基于此,本文认为或许还有以下问题需进行加深和拓宽:
第一,研究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
第二,基于赋能机理提出一些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也许可行的路径。
基于这些认识,本文从机理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与路径有相对系统的了解。
4 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机理
本文结合数字金融的特征,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认为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过程,解决信息与资金困境;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效率,解决资金困境。
4.1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机理
数字金融的发展为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提供了效果显著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中小企业有效过滤了信息噪音,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数字金融信息服务在提供基本的宏观、行业和公司信息外,还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内容、平台和工具,例如将另类数据和基本面数据有效结合,从而帮助中小企业等长尾群体在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区块链挖掘、分析及智能匹配算法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取和匹配信息的成本。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付出低成本可以得到研发的有效信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基于其在特定领域的数据积累和技术优势,能使客户易于搜索和购买中小企业的特色、小众产品,从而稳定甚至提高其市场份额。
缓解信息不对称减轻了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提高了融资创新效率。当银行不能有效观察到贷款申请人的投资风险时,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提高利率可能使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同时,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可能在高利率下把中小企业吸引到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好地掌握中小企业的融资信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激励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作用机理。
4.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作用机理
根据国泰君安的证券研报,数字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在数字信息积累上有优势的中小企业更受政策的青睐。由于互联网金融等确实通过缓解企业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约束来促进政策调控的可持续性与前瞻性,政策协同调控模式与时俱进,提高政策执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不断锻造与完善宏观政策的治理架构。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政策支持突破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的局限性,为融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打破银行信贷歧视,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活力与意愿。中小企业存在的信用担保风险定价与控制问题导致其银行信贷渠道并不畅通。政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有助于减轻中小企业融资的监管难度,从而降低抵押担保的要求,提高融资的可得性。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图2所示的数字金融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作用机理。
图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作用机理
5 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路径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民营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机理,本文提出以下路径与政策建议,以期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5.1 突破信息掣肘,转向数字驱动
5.1.1 提高企业金融素养,拥抱数字信息服务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中国金融服务B端市场的发展前瞻》的证券报告,伴随机构客户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B端市场规模达到296亿元,在数据积累和数字技术上有优势的中小企业会更加受益。因此,中小企业应培养数字化思维,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具体包括从基础信息向逻辑和量化分析延伸,例如将另类数据和面板数据有效结合,以精准的科学分析代替模糊的经验判断,从而帮助公司在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为公司带来业绩的提高和确定性的融资改善。
5.1.2 搭建数字共享平台,形成融资创新合力
针对数字共享的实施:第一,打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利用数字加密技术,将企业信用信息提供给银行机构,试点验证后推广到全国;第二,联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建议广大中小企业通过签约、并购、转让等方式协同创新,形成融资创新合力;第三,鼓励和发展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建立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产学研合作链条,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顾问、管理高层等深入科研机构进行讨论学习,加快攻克中小企业在融资创新过程中的难题。
5.2 优化政策支持,把握核心焦点
5.2.1 打造数字金融体系,缓解创新融资约束
数字金融体系的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至关重要。一方面,推动金融市场改革,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机结合,有效借助数字科技的优点,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触达性,利用数字金融反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降低融资创新成本,提高融资创新的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激励制度,建议对于在技术创新、融资创新等领域确实存在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中小企业,国家有关部门要进行名单公示与资金奖励,发挥激励效应,激发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活力。
5.2.2 运用数字监管模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互联网金融体系内各个参与者的链接关联更加深刻,导致了融资脆弱性和复杂性提高。针对数字融资风险,将数字科技的优势应用于金融监管中,能大幅提高原先的效率,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中小企业的信誉情况、交易情况等进行存储并上传云端,以便后期调用。此外,可以使用云计算和智能算法技术,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风险程度进行精确量化与估值,让企业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给相关投资的金融机构予以基本的保障。此外,国家还应从上层建筑出发,在现有的法规制度中加入数字金融相关内容,使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更加明确监察细则和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