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2024-03-24宗合

党员文摘 2024年6期
关键词:潜规则党纪规矩

宗合

《零容忍》《永远吹冲锋号》《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近年来,每年的年度反腐大片成为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在揽下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揭开了隐藏在暗处的贪腐“蛀虫”的伪装面具。

这些影片聚焦与大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展现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也警醒着每一位党员干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明规矩”主要指党章党纪、宪法法律、工作规程和党的优良传统。而“潜规则”则是不成文、摆不上台面,大家却又心知肚明、约定俗成的规则,导致后来的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与“遵守”。对此,一些影视剧作品中多有着墨。

比如,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一度成为汉东省干部升迁的“隐形标准”。在这种畸形政治生态的支配下,以省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首的汉东大学政法系毕业的学生,形成紧密牢固的隐形组织,成为当地影响巨大的“汉大帮”。

在电视剧《狂飙》中,“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能力不如关系”的“厚黑圈子学”为一些人深信不疑。正因如此,京海市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秘书才能狐假虎威、黑白通吃。

影视作品虽然都是虚构的,却也折射出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认为“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有人对“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的“处世哲学”深信不疑。凡此种种,皆是“潜规则”的表现形式。

在个别地方和单位,一些“潜规则”潜伏得很深,成了工作的实际“指挥棒”。一旦有人试图视而不见或是违背“潜规则”,就会碰壁甚至遭到打压。“潜规则”之所以必须要破除,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直接扭曲甚至颠倒了价值标准,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背道而驰。

一方面,“潜规则”是对“明规矩”的侵蚀。二者水火不容,很多时候,“潜规则”明明看着有问题,却很不容易对付。因为奉行“潜规则”的人很有一套,他们巧舌如簧,让“明规矩”反而成为其挡箭牌,表面上事事“按规矩”,实际上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一来,“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表面的“规矩”掩盖了私底下见不得光的勾当,让党规党纪成为摆设。

另一方面,“潜规则”滋生和助长腐败行为。一些人不搞工作搞“圈子”,不接地气“搭天线”,拉帮结派、沆瀣一气,污染社会风气,而不拉关系、埋头实干的干部反而被边缘化,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短期看,一些人可能在小事上尝到了“潜规则”的甜头,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走向了腐败的深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重拳出击,使党内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潜规则”的生存空间一再缩小。同时也要看到,“潜规则”具有极强的顽固性,一不留意就可能会死灰复燃。因此,破除“潜规则”需要坚持不懈、一贯到底。

立规矩,把“潜规则”逼到墙角。“潜规则”看似来无影、去无踪,但只要掌握规律就能发现其身影——规章制度缺失处,就是它的潜伏地。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矩”,以正压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又先后制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多部作风新规,作风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黨内法规中。事实证明,增强有效的制度供给,把“潜规则”逼到墙角,让“潜规则”无处立身,真正树立“明规矩”的权威,那么“潜规则”就会无处遁形。

讲规矩,对“潜规则”毫不留情。对党员干部来说,讲规矩是党性的重要考验。如果一边骂“潜规则”,一边千方百计走后门、拉关系,那么“潜规则”一天也不会消失。因此,党员干部要从自己做起,注重小事小节,严格地讲规矩守纪律,不搞变通、不玩花样,让同志关系清清爽爽,上下级关系规规矩矩,政商关系亲清统一,努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严规矩,让“潜规则”没有市场。一批违反党规党纪的党员干部被处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党的规矩和纪律不容挑衅。党内政治生活不容“潜规则”胡作非为,既要让对党忠诚、干实事走正道、勇于抵制“潜规则”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也要使规则发挥效力,让会跑会要、习惯操弄“潜规则”的干部没有市场、付出代价。

“明规矩”每前进一分,“潜规则”便后退一分。向“潜规则”亮剑,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更要正视自我刀刃向内。当人人都不敢“潜”、不能“潜”、不想“潜”,“潜规则”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摘自《浙江日报》)

猜你喜欢

潜规则党纪规矩
“按规矩办”
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的必然性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党规党纪实施中的“虚化”问题治理研究
清代阅卷潜规则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党员要自觉以党规党纪为活动边界
潜规则
论纪检监察干部遵守和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党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