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岗之变

2024-03-24姜刚水金辰

党员文摘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岗大包干小岗村

姜刚水金辰

2024年2月1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迎来第七次分红,到处洋溢着村民的喜悦之情。

40多年前,在这座普通的村庄,18名农民冒险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伟大创举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40多年间,在“红手印”的感召下,小岗人争当改革先锋,不断开拓创新、勇闯新路,推动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攥紧“红本本”

2015年7月8日,对许多小岗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小岗村举行。多名村民领到了梦寐以求的“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先前的些许担忧烟消云散。

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

过去对承包地主要是按照合同进行管理,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中邻里之间容易发生纠纷,这使许多农民心里不够踏实,总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权益无法保障。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就是要打消农民的顾虑。

在启动仪式现场,全村村民攥緊手里红彤彤的证书,个个笑逐颜开,争相讨论着未来的打算。村民周党之指着新发的“红本本”说:“有了它,我就知道了自家承包地的‘家底——四块承包地共2.35亩,每块地还有四至边界,将来流转出去,我也知道地块的位置,就像吃了‘定心丸。”

谈起这项改革试点,“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倾听农民的呼声,改革才能充满生命力。“领证后,地块面积准了、四至清了,农民也放心了,户户之间没皮扯了!”

流转“两不亏”

时间来到2017年夏天。进入改革大道,穿过刻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字样的门楼,两旁的农田里,庄稼长势正好。通村道路是沥青路面,小岗村村委会所在的友谊大道上有三五成群的游客。

临近中午,沿街的“金昌食府”坐得满满当当,“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正在招呼顾客:“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一家可以腾出时间来专心经营农家乐。”

农民干起农家乐,地让谁来种?乡村旅游增收效果咋样?

严金昌颇为自豪地算了一笔账:一方面,他把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每年有800元流转费,加上经营农家乐的收入,比种粮收益高多了;另一方面,土地集中流转到大户手里,由他们发展现代农业,规模效益也有了。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增收,“两头不吃亏”。

2015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随后,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开始探索。

严金昌说,当年实行“大包干”,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农民生产有积极性,一年就过了温饱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民开始转移到城镇打工,催生了土地流转,带来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导致一些农民有“失地”的担忧。“中央不仅部署土地确权,而且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这件事真是办到农民的心坎上了!”

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岗村不断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破天荒”分红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的这一年,可谓大事不断。

2018年2月9日下午,大包干纪念馆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本以为是村民在欢庆农历小年,抬头望去,墙上挂着“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年度分红大会”的横幅,台下,“大包干”带头人坐在第一排,手握“红本本”,等着领分红。

按照村民的话说,这不是一场新春慰问,而是小岗村给428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放“年终奖”。

“每人350元,我家领了2100元。”说起分红,“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虽然不太了解它的“诞生”细节,但他知道这又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结果,村民在发展中受益。

这个“红本本”,名为“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股权证”。一些小岗人打趣道:“真是翻箱倒柜才找出来的,原本觉着这是本没啥用的证,没想到竟是一本创收‘存折。”

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16年,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经过成立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配置股权,小岗村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村民从“户户包田”实现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

当时,合作社将小岗村现有经营性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作价,以占股49%与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按占股比例进行分红。2017年,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取得较好经营收益,合作社按章程给每位股民进行了年度分红。

连年分红的背后,是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2023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5.8%。

“农”字不能丢

2021年,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保持定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胸怀“国之大者”?

曾经摁下“红手印”时彻夜难眠的小岗人,再次思考:小岗村的改革发展跟上时代了没有?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村庄的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全国其他“名村”“强村”相比,不管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有的村干部和群众看别的村发展工业富了,很着急,也想放弃农业大搞工业,說搞农业五年、十年都富不起来。

小岗村是不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曾经的改革先锋是不是落到了“后头”?坚守“农”字会不会被淘汰?一系列问题成了一段时间以来干部群众心中的“难题”。

经过反复解放思想大讨论,小岗人认识到,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小岗村最亮丽的发展“底色”。“如果不搞农业,就不是小岗了。我们要有定力,要把‘农字写得大大的。”李锦柱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金融活水来

小桥流水、复古礼堂、颇具江淮田园风的民宿院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小岗村宿开门迎客。

小岗村宿的如约而至,离不开5300万元红色旅游贷款的支持。这是凤阳农村商业银行小岗乡村振兴支行放出的较大一笔贷款。支行行长王帅说,他们2021年来到小岗,当时这家“开到村”的银行备受关注。

这两年,王帅和同事们参与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为890户农户评级授信;创新开发“乡村振兴贷”,全程服务乡村产业,到2023年11月底授信了3.2亿元。

无独有偶。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深入小岗村了解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情况,把惠农政策和惠农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有效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在小岗村的“试验”,无疑是可资借鉴的例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群之说,只有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金融难题,对“症”下“药”,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

青春新活力

2023年6月,杨伟和村里的三个年轻人尝试着把小岗村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直播销售。无论对杨伟,还是对村里其他人,这都是个新鲜事儿。

“直播间里被问得最多的是:这就是那个搞‘大包干的小岗吗?这就是书本上的小岗吗?我们一方面卖农产品,一方面向大家介绍小岗发生的变化。”杨伟自豪地说,直播是讲好小岗故事的新方式,他有时会在户外直播,在蓝莓采摘这样的农事活动中,让外界看到一个“鲜活”的小岗。

勇于“尝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80后徐文庭慕名前来投资兴业,搞起了甲鱼养殖,在温室内通过自动化投喂装备精准饲喂;90后高宏伟管理着凯盛浩丰(小岗)智慧农业产业园,应用恒温恒湿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让高附加值番茄摆上城市货架;几名95后参与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小岗、扎根小岗,我们对村里发展充满信心。”多位“大包干”带头人道出了心里话。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仍在路上,小岗人的探索从未息止……

(摘自《新安晚报》)

猜你喜欢

小岗大包干小岗村
不忘初心 小岗再启航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小岗精神时代价值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安徽部分地区为例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
30年“小岗” 改革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