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网红”的95后村干部
2024-03-24罗艳
罗艳
我是通过短视频平台认识徐李正的。
从去年5月至今年2月,徐李正发布了50多条短视频,获赞3.8万余次,吸引粉丝6300余人。这样的数据不算亮眼,但在我的家乡四川省隆昌市,他算是以村干部身份开通自媒体账号的第一人。
石燕桥镇大佛坎村距隆昌市区约15公里路程。生于1996年10月的徐李正,已从事农村基层工作近七年,现任大佛坎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
展示山水花草,处理占地补偿,化解矛盾纠纷,宣传防范电信诈骗,为老人拍证件照……徐李正的短视频就地取材,在田间地头、院坝路口,以口述讲解或情景演绎的方式,呈现着四川农村的真实样貌。
在直播平台,徐李正推介着当地的油茶、菜籽油、土鸡、土鸭等农产品。为此,他还学习了唱歌跳舞,想吸引更多人关注。
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说,做这些尝试的目的很明确:吸引粉丝、获得推流,拓宽农产品销路,帮助村民增收。
零的突破
徐李正曾在深圳和成都分别待过几个月。为了更方便地照顾外公外婆,2016年11月,他决定回到家乡。次年春天,他入职镇政府的公益性岗位,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2021年1月,徐李正的身份从镇政府扶贫人员转换为大佛坎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是徐李正长期思考的事情。
早在2017年,拍短视频的风口就让徐李正蠢蠢欲动,但当时几个朋友觉得没前途,不愿意参与,对拍短视频一窍不通的徐李正只好作罢。
直到去年4月,在刷到邻村青年返乡创业团队的视频后,徐李正联系了对方。创业团队的伙伴了解到他做账号的初衷后,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指导和帮助。
就这样,徐李正一有空就跑到邻村观察创业团队如何拍视频,从脚本到文案,从拍摄到剪辑,慢慢掌握了拍视频的基础知识。
轮到徐李正拍摄了,他和创业团队的伙伴商量,想首先对自己和大佛坎村进行介绍。由于是头一回出镜,他有些紧张,刚开始时不敢面对镜头,明明熟记于心的村情也忘掉了,一分多钟的视频硬是拍了两天才完成。
但第一条视频就取得了4.2万次的播放量,这不在徐李正的预期之内。而他收到的最多的评论莫过于“你想当网红吗?”后来,他通过另一条短视频对此进行回应:“我想当网红,我想让大佛坎村家喻户晓。”
数据最好的一条视频发布于去年7月30日,徐李正表达了希望能为村民减轻负担的愿望,“当时我还在加班,大家都给我说视频‘爆了,我就看见评论数和点赞数都在往上涨,播放量从10万多次一直涨到84万多次,超出了想象”。
从反感到认可
去年7月,在视频账号积累了一定粉丝量后,徐李正的直播间开播了。
徐李正通常把直播时间安排在业余时间的12点和19点左右,直播了57场后,因为本职工作过于忙碌,到去年10月,直播不得不暂停。
10人、60人、200多人,再到180人、20人,回忆起刚直播时的观看人数,徐李正表示直播间的观众人数并不太稳定。怎么才能让直播间变得有氛围,留得住人?徐李正不仅从其他村干部身上学习拍摄技巧和说话方式,他还发现,湖南有位咏梅书记的直播做得不错,“他们村的人在唱歌,人气特别高,我也借鉴了一下”。
“你们村干部不是每天都打麻将吗,怎么还有空来做直播?”当诸如此类的弹幕飘过屏幕时,徐李正会解释自己在助农,有时候质疑声多了,他也疲于回应。
起初,直播间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关注者。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会频繁问起家乡有哪些变化,徐李正便介绍大佛坎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现状;有村民留言说想看看家中的婆婆是否健康,徐李正也会特意登门拍摄。
大佛坎村占地7.5平方公里,人口有2703人,长期留在本地生活的仅1400人左右,这当中,多数为老人和孩童。20多岁的徐李正,在年长的村民眼中就是一个小娃娃,“刚开始他们会质疑,你能干些什么事情?或者,你是不是打着村干部的旗号在圈钱?”
乡土视频少不了村民的身影,但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出镜。
有时候,徐李正记录入户工作,村民会对拍摄行为表现出反感,“他们会说你不要来拍我”。情景演绎的视频,虽然剧情来源于村里的真实案例,但也需要请演员再现,“村民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担心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村民认为徐李正是“不务正业”。
除了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徐李正对拍短视频不够熟练也是目前的难点。“熟悉程度还要再去摸索,村民的思想工作也要慢慢开展,急不得。”
油茶、菜籽油、土鸡、土鸭……提前挨家挨户统计完可供售卖的特产和数量后,村里的农产品陆续上架了。
徐李正表示,由于账号还没有注册营业执照,直播间采用的是线上推介、线下交易的售卖模式,即有购买意愿的观众通过后台私信说明需要,徐李正再告知村民的联系方式,让双方自行交易。对于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徐李正会列好单据,代收款后再换成现金交到卖家手里。有时一场直播下来,油茶能卖几十单,土鸡能成交三四只。
“直播间人流量不是特别好,成交额不高,但多多少少能为村民打开销售渠道,如果今天没卖完,明天再接着卖。”徐李正说。
有一次,一个城里的网友预订了村里一位老人养的粮食鸡,老人把鸡送到集市后,却被“放了鸽子”,他和徐李正都联系不上买家。觉得被骗的老人十分气愤,徐李正赶紧向他道歉和解释。等气消了,老人跟他说:“小徐,不存在的,下次有人买再跟我说。”
村里的一家脱贫户是徐李正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前,徐李正为其申请各项补助,后来又去统计他们家可以售卖的土鸡,当真正拿到收入后,脱贫户认可了徐李正。“他们觉得我是在为他们着想,而不是假的。”
徐李正说,往外地寄送农产品的线上交易会逐渐提上日程,“不断让村民信任我们,是正儿八经地在帮他们做一些事情”。
情怀
大佛坎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在982戶村民里,有146户为脱贫户。徐李正介绍,这些年,村里通过积极利用撂荒地发展集体经济,建立蔬菜基地和油茶种植基地,入股黑山羊养殖基地享分红,出租城区门面收取租金等,使村集体经济收益从几千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六万元,比起周边村落,已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徐李正每月的工资是2400元,也是从700多元逐步涨起来的。他的妻子常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回答说,情怀。徐李正的妻子在隆昌市人民医院当护士,收入比他多不少。“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肯定也坚持不下去。”
妻子曾建议徐李正外出挣钱,但他答复说:“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家,班子成员也都趋于老龄化,如果我们年轻人有新鲜的想法去改变一下自己的家乡,还是特别好的。”
“你真的要做吗?”妻子问。
“是的。”徐李正再次肯定。
“好,资金上我可能提供不了太多,但是精神上我支持你。”妻子说。
徐李正知道,除了村民和网友,隆昌市的各级领导干部中,也有人在关注他的视频和直播,“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能做多久,所以我们都比较小心,无论做账号还是发展基础设施,都要一步一步来”。对于未来,他打算重新激活此前搁置的线上集市计划,把村里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