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润心,以心养心

2024-03-24徐驰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教育者营造

徐驰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50%,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这些数据警示我们: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可能面临人际交往不顺畅、与家长的冲突加剧等情况,加之课业压力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用爱关注,化问题于无形

好的医生能够“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优秀的教育者也是如此,要密切关注学生,防微杜渐,将问题和矛盾化于无形。这就需要教育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全方面了解学生,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日常表现,让学生有“我被关注”“我很重要”的心理满足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成长的烦恼和问题。教师要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情绪,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心呵护,打造安全环境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一个叫作价值感。因此,教师要明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心理需要,成长才能够真正发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打造良好的班級环境。教师要打造良好班风,为学生营造平等、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借助班会、班级活动等集体活动,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创设机会,让学生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指导家长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教师要辅助家长科学育儿,指导家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如指导家长纾解孩子的压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时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帮助家长多方面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当然,也要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追本溯因,引领快乐成长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成因,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探究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潜能。

认识自己,积极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趋于成熟,更加追求身份认同感,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学会思考并理解心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之间的不同和联系,从而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信。

悦纳自己,快乐成长。有的学生初中时是学校的佼佼者,家长给予了他们很高的期望。上了高中后一旦学业表现不理想,他们就容易产生自我质疑和自我否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鼓励学生通过户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参加集体活动等纾解消极情绪,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寻回自信、悦纳自己。

合理归因,寻找解决之路。面对学生成长中的种种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问题、理性分析,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对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要帮助学生分清真实与想象,防止学生被想象的、虚假的信息左右,产生对外在世界的误解,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同伴关系和情绪的变化,通过班会、个案辅导、集体活动等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逆商管理,学会在压力中成长。高中阶段的学生压力较大,面对不如意的学业表现和不良人际关系等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逆商管理训练,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应对压力,明白成绩的起伏、同伴间产生矛盾都是正常的,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挫折,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完善心智、发展自我的关键时期,教育者要用爱润泽学生心灵,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归属感教育者营造
价值感与归属感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营造方寸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