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博转硕”机制,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

2024-03-24马亮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博士生分流

马亮

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也是很多学子心向往之的目标。为了方便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不少高校引入了硕博连读和直博生计划,符合特定条件的研究生可以免试攻读博士学位。此举不仅缩减了博士学习的周期,也让博士的培养模式更加灵活。然而,仍有一些博士生因某些原因无法完成博士学位,面临学业失败的风险。为应对此问题,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同时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试行博士生分流制度,为博士生提供转为硕士的机会。这不仅确保了分流退出的博士生在达到硕士学位的授予标准时能够获得学位,还允许他们在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可以重新申请授予学位。这一举措,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步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畅通“博转硕”分流选择机制的意义

读博是一场长期而严峻的人生考验,涉及入学、考试、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要想成功完成学业,博士生需经历一系列挑战。这种高标准要求提高了博士学位含金量的同时,也使不少人在求学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甚至不得不延期毕业。加之一部分人因为个人兴趣转变、家庭变故等原因中断学业,使得很多博士生重新思考自己的學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博转硕”也成为一些博士生考虑的选项之一。

既然学生可以通过硕博连读或直博生实现硕转博,那么“博转硕”也理应提上日程并加快推进,从而实现硕士和博士教育之间的双向转换。高等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并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完善“博转硕”分流选择机制,营造包容的环境,有助于研究生在充分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职业兴趣后做出选择,在探索与试错中实现自我提升,进而使研究生教育效益最大化。

“博转硕”涉及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如课程重修、学分重算、导师重新分配、宿舍重新分配等,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这无疑增加了教职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一些高校出于管理便利的考虑,并未积极推行“博转硕”制度,导致很多研究生无法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此外,部分高校由于在硕士生的招生要求上比博士生更为严格,因此担心“博转硕”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先读博士再转硕士,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加之博士培养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心血,也是一些高校和导师对“博转硕”有所顾虑的原因。

可喜的是,尽管面临一些顾虑和困难,但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博转硕”的重要性并完善分流选择机制,给予研究生二次选择的机会。这一举措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如何设计和执行“博转硕”制度

“博转硕”制度的实施涉及高校、导师、学生及社会等多个主体,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参与,以确保这一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博转硕”制度和相关政策措施,减少其制度性障碍和行政负担。由于“博转硕”涉及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应尽可能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既保证必要的审查,又能够使“博转硕”的过程更加通畅便捷。在赋予博士生分流选择权利的同时,高校也应加强资格审核与配套管理,针对哪些学生在何种情形下可以“博转硕”、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学籍和重新申请授予学位等问题,都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规定。只有做实做细相关制度规则,才能使“博转硕”制度真正落地奏效。

其次,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博士生的培养和考察,在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并及时预警,避免博士生因长期延宕而影响学业。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申请审核、资格考试、预答辩等制度,但在具体执行时,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通过门槛较低,并未发挥应有的警示作用。这导致许多博士生直到读博后期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此时可能为时已晚。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充分发挥这些考察环节的筛选作用,对博士生进行及时与必要的提醒。对于那些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应尽早提供转硕士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止损”。

最后,高校也应重视基础平台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确保研究生在学术之路上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内卷”时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尽管高校提供了“博转硕”的分流选择机会,但很多学生仍可能面临各种困扰与疑虑,导致他们陷入迷茫、纠结和无所适从。因此,为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而推动“博转硕”制度顺利执行。

让“博转硕”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对于博士生导师而言,应理性看待学生“博转硕”的选择。强扭的瓜终究不甜,若导师硬性要求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因此,导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业与职业规划上重新选择的权利,以免因学生无法如愿而造成师生双方的隔阂。与此同时,导师应将学生培养视作师生共同成长、互相磨合的过程,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察觉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当学生陷入迷茫、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状况或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做出重要的人生决策时,导师可以考虑提出“劝退”的建议。这并非轻率的决定,而是一种对学生负责、关爱至深的善意提醒。

对于“博转硕”的学生而言,并不需要怀有愧疚感,也无须担忧自己的选择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高校有责任为研究生提供自由探索各种职业和学位的条件,而不应为了管理的便利性而让学生削足适履。对于部分学生所担忧的因转硕造成个人档案留有不良记录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及时调整制度,消除学生顾虑,确保公平公正。从整个社会来看,要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退出博士项目的研究生所获得的硕士学位不应简单地被视为一种“安慰奖”,而应被视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做出的理性选择。

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问题,需要从入学条件、学制安排和求职条件等方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当前职场中普遍存在的“35岁现象”,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许多学生为了满足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年龄的限制,被迫连续升学,以期在30或35岁之前获得博士学位。然而,这不仅令他们难以深入理解博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也会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难以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如博士预科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能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博士学习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博转硕”等各类分流选择机制的建立健全,旨在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更加了解自身的兴趣与优势,从而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将推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改革。我们期待更多高校能够积极探索“博转硕”分流选择机制,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博士生分流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NSA架构分流模式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