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育人合力,创办高质量教育

2024-03-24蔡小雄

教育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高质量育人

蔡小雄

教育事业离不开教育家的引领,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实事求是地说,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成不了教育家,但可以努力做一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教育家型”校长,不断凝聚育人合力,在“三为”即“教师善为、学生乐为、学校作为”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教师善为:胜理行义,追求卓越

《吕氏春秋》曾以“达师”描述善为的教师形象,即“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由此可见,善为的教师天职在于胜理行义、善为担当,追求卓越、成就学生。

学校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引导教师做到“善为”。一要强化师德,坚定信仰,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二要博学笃志,磨砺专业,精其业笃其行。教师要善探新理,敢入“边疆”,博约阅读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涵养思维撬动课堂教学创新,理性反思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三要修养人文,善养人性,教求真育真人。教师不应把学生的“烦”与“恼”当成烦恼的事,善于帮助学生将之转化为教育的“增长点”,注重引领学生实现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完整人格的塑造,让每一个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

学生乐为:炽热善学,不断超越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热爱,方有动力,惟日孜孜,炽热专注,乐在其中。纵览古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一个发展“临界点”:当自我意识觉醒之际,即自觉、自律、自主、自强启动之时。

学校要营造自主、自觉、灵动的学习氛围,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动机、信念,促进学生生成学习内驱力,炽热专注学业目标。如果此时的学生恰能幸遇一位善为之师助其一臂之力,往往就能在成长困境中完成逆转,在自强自励中实现自我超越。乐为的学生是“为学本于思”的善辨者,是“尽其理,究其难”的善学者,也是“始乎博,终乎约”的善读者,还是“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的善问者,更是“志行万里,愈挫愈奋”的坚韧不拔者。

学校作为:高屋建瓴,实现跨越

面向未来,学校应该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也必定大有可为。有作为的学校: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宽广的育人视野、明确的育人目标;能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在因材施教中实现“因材生长”,从“积木组合”走向融合贯通,从追求给学生满分,到努力让学生满意、满足;能让学生、教职员工都能有聚焦目标的向心力,也会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机制,既能因势而变、自我修复,赓续自我调整的惯性,也能保持應对外在挑战的从容,不保守也不畏难,有想法更有办法;能恪守教育本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探索科学的管理架构,设计着眼于未来的课程体系,塑造分类、分层、分项的培养模式,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搭建师生展示风采的成长舞台;具有不竭的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育特色,精进教学管理,在立德树人中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为教师的善为与学生的乐为贡献学校的智慧与力量。

抚今追昔,教育简单,顺时而动,春华秋实,雪落梅开;教育亦不简单,春日不迟,静待花开,大方无隅。学生不能仅是“悬梁刺股”、埋头穷经的书生,而应该“乐为”,应该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放眼更广阔的世界。教师不能因为“衣带渐宽”“容颜憔悴”而选择“躺平”,而应该“善为”,学会读懂学生、理解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善于反思、终身学习,成为未来学习与教育变革的主动参与者。学校应该不媚俗、不跟风、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始终担当有为,主动作为,勇立潮头,浪遏飞舟。

综上,就教师善为、学生乐为、学校作为的“三为”关系而言,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唯有充分发挥教师育人、育才的关键性作用,激发学生成人、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凝聚育人体系合力,才能更好地构建新时代育人格局,发展高质量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家高质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教育家与儿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