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和分布特点

2024-03-24刘建成

黑龙江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抗人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刘建成,杨 洁

宁夏血液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0

输血治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创伤、产科围产期出血和手术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等。随着临床输血需求的不断增长,由于不规则抗体产生的输血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输血安全关系非常密切,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1-2]。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3-5]。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检测水平和方法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不规则抗体被发现,探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021 年宁夏血液中心122 305 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 512 例,女性54 793 例;汉族96 531例,回族25 774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试剂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爱康生物),戴安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卡式专用离心机、专用孵育器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Diagnostic Grifols,S.A.),KA-2200 型细胞洗涤离心机(日本),16 种谱细胞(Sanquin),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盒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方法

首先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的ABO 血型正反定型试验(96 孔板)。微柱凝胶卡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对O 细胞出现凝集的标本,用抗体筛选细胞Ⅰ、Ⅱ、Ⅲ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同时用盐水方法筛查免疫球蛋白M(IgM)型抗体。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对抗体筛选试验为阳性的标本,利用16种谱细胞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鉴定试验分析抗体特异性,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同时需要严格进行室内质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情况

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58例,其中抗-D 16 例(34.5%),抗-E 14 例(24.1%),抗-C 3例(5.2%),抗-Ce 1 例(1.7%),抗-Ec 3 例(5.2%),抗-M 12 例(13.8%),抗-Lea 1 例(1.7%),抗-P1 2 例(3.4%),同种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有4 例(6.9%),冷自身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有2例(3.4%)。

2.2 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性别情况

在5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中,女性献血者检出22例(37.9%)大于男性献血者36 例(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7,P<0.05)。

2.3 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不同民族情况

在5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中,汉族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40 例(69.0%)大于回族献血者18 例(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67,P>0.05)。

2.4 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输血或妊娠情况

在5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中,男性有输血或妊娠史13例(22.4%),女性有输血或妊娠史31例(53.4%)。

2.5 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在58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中,18~30 岁8 例(13.8%),31~40 岁12 例(20.7%),41~50 岁15 例(25.9%),51~60 岁23 例(39.6%)。对比18~40 岁和40~60 岁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7,P<0.05)。

3 结论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又称意外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 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ABO 血型系统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 或抗B 也是不规则抗体[6]。目前已经发现有36 个红细胞血型系统,360 多个抗原。不规则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7]。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并不高,在健康人群中检出率为0.3%~2.0%[8]。既往有输血史、妊娠史的人群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就会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溶解破坏,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9]。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意义主要在于3 个方面:第一是对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以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患者,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患者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二是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助于血液选择,从而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的相应抗原的血液,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第三是对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并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对胎儿或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经常警惕出现不规则抗体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本研究从122 305 例无偿献血者样本中筛选出不规则抗体58 例,主要集中在Rh 血型系统,其次是MNS 血型系统,另外还有特异性不明确的抗体和冷自身抗体。各地区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差异与遗传多样性、使用的试剂方法有一定的关系。Rh 血型系统临床意义的重要性仅次于ABO 血型系统,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中抗-D 抗体占比最多,其次为抗-E,这与D 抗原和E 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相符合。本研究共检出抗-M 12 例,此抗体为MNS 血型系统,抗-M 抗体的性质主要是IgM,也有免疫球蛋白G(IgG),能够引起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和输血不良反应[10]。一般情况下在4 ℃条件下凝集较强,在37 ℃条件下凝集比较弱,容易漏检,利用微柱凝胶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漏检的几率。检出抗-P1抗体2例,此抗体为P1PK 血型系统,人血浆中抗-P1 抗体比较常见,通常为冷反应性抗体,凝集反应较弱。若反应体系的温度超过25 ℃,一般不会出现凝集反应,也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临床意义不大。如果抗-P1在37 ℃条件下有活性,则应该选择抗人球蛋白方法配血为阴性反应的红细胞[11-12]。检出Lewis血型系统的抗-Lea 1 例,该抗体通常是IgM 型,37 ℃条件下多数没有活性,不发生凝集反应,所以该抗体很少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在人体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Lewis 血型物质能够中和相应抗体,该抗体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13-14]。抗体筛选为阳性,用16种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时反应格局特异性不明确,无法确定具体的型别,提示此类抗体在健康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生频率,也有可能和抗体鉴定谱细胞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共检出4例特异性不明确的抗体,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多加注意。发现冷自身抗体2 例,此类抗体多为IgM 性质,在4 ℃条件下能够凝集红细胞,在37 ℃条件下不凝集红细胞,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15]。从性别和输血或妊娠的差异来看,女性无偿献血者检出36例(62.1%),有输血或妊娠史的献血者为31 例比男性22 例(37.9%),有输血史的献血者为13 人检出比率高。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人群更容易受免疫刺激产生不规则抗体,所以针对该类人群要重视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其捐献的血浆不能用于临床,捐献的红细胞可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发往临床。从民族方面来看,汉族献血者中检出40例,回族献血者中检出18 例。这与张曼等[16]报道的汉族和回族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回族样本没有严格按照三代以内纯回族进行选取样本有一定的关系。在不同的年龄段中,40岁以上的献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比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能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地血液输注,避免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试剂盒的检测局限性和低频抗体不易发现的原因,抗体筛选阴性这一结果并不能完全表示该样本的不规则抗体是真阴性,所以在输血前要非常重视交叉配血。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方法,如使用木瓜酶处理抗体筛选细胞,使用巯基乙醇处理血浆等等,提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以便针对此类受血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实现精准输血,为疑难输血患者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猜你喜欢

抗人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独角莲软胶囊抗人肝癌Hep-2荷瘤裸鼠移植瘤作用及对p53表达的影响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交叉配血方法探讨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