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种养殖活动中,幼儿科探能力的发展

2024-03-23周闻喜

家长·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豌豆种养科学

周闻喜

作为自然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种植和饲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察与探索平台。本文以种植豌豆为例,激发幼儿的科学热情,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目标是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观察豌豆生长的每个细节。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力量,应该引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采用对比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科学的魅力,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还能为其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种植养殖活动对幼儿探究能力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种植养殖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既能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生活,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通过亲自种植和饲养,幼儿学会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种植养殖活动培育了幼儿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是其一生中最珍贵的品质。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种植养殖活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幼儿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一)自然角及种植养殖活动的价值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幼儿园种植养殖活动对提升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效果卓著,这类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加深认知,同时锤炼性格,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自然角的实践体验,更能唤醒幼儿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效助推幼儿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发挥种植养殖活动价值的方法

自然角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幼儿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掌握种养技能。然而,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自然角的装饰与展示效果,未能充分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幼儿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幼儿为中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种养活动,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年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向幼儿传授有益身心的知识,以丰富种养活动内涵。选择种养材料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合理搭配,针对小班幼儿,可以选取生长周期短、易观察的植物;对大班幼儿,可以引入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植物种类,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这样,自然角不仅能够成为幼儿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实践基地,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三)运用种养活动培养幼儿对植物的管理能力

筹备自然角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议,确定最佳地点以及布置方式,以持续激发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为日后的种养活动奠定基础。实施阶段,教师设计具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植物实验,同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植物的照料、生长记录以及提出改进意见等环节,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对植物的深厚情感。通过多元化种养实践,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并学习多种植物养护技巧,会惊奇地发现,即便是同一种植物,也可以采用土壤种植、水培、蛋壳催芽、清水滋生等不同方法养护,这些方法背后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开阔幼儿视野,促使幼儿更深入地探索植物的奥秘。

二、幼儿园种植养殖活动中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路径

(一)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1.顺应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散步因其简洁、自由、贴近自然而受到幼儿的欢迎。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教师带领幼儿穿过种植豌豆的绿色区域,幼儿迈着轻快的步伐,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绿油油的豌豆苗一入眼,幼儿立即就被吸引了,他们将豌豆苗团团围住,用粉嫩的小手轻触豆苗,小声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有个细心的幼儿问:“老师,这些豌豆苗怎么还长不高?它们总是那么矮。”这句话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在幼儿心中扎下了根。身为教育工作者,深知鼓励儿童自主探究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温柔地引导幼儿自己拨开豌豆叶子,寻找藏在里面的秘密。幼儿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表情很专注、很认真,仔细地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豌豆的茎干是朝下的,好像不能直立起来,这一现象引起了幼儿的深思,并开始试图对此作出解释。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充满了童趣与智慧,有的幼儿认为豌豆太长容易倒下,有的幼儿认为豌豆茎太细,不能支撑身体,还有的幼儿认为叶子压在茎干上太重。虽然这些猜想很简单,但体现了幼儿对豌豆生长的认识与了解。

在讨论中,幼儿开始考虑怎样才能让豌豆长得更高,有的幼儿建议给豌豆做个小梯子,好让它爬上去;有的幼儿想把一根绳子套在树上,这样豌豆就可以沿着绳子生长,还有的幼儿想在豌豆旁边栽种一棵大树,这样豌豆就能爬上去了。这些想法或许不够成熟,但是反映了幼儿对豌豆成长的关心,希望豌豆长得更高。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深入观察、思考与实践。透过一系列活动,幼儿逐渐了解到,豌豆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配合与人为照顾,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豌豆的生长做出贡献。尽管动作并不娴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小豌豆的爱护,以及对科学探索的热忱,这种体验无疑会给幼儿将来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深远影响。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幼儿世界中强大的力量,就像一盏明灯,为其照亮未知之路。通过多年幼儿教育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才能使其长久地保持探索的激情。

例如,当幼儿亲手种植好豌豆后,有的幼儿问:“老师,豌豆没手没脚,该怎么爬上去?”教师不要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样既能激发幼儿对探索豌豆生长秘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学会观察与思考。在这之前,教师虽然引导幼儿观察豌豆“须须”,但是没有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因此幼儿也没有很在意,这一次,幼儿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变得很积极,主动要求查看豌豆的生长情况,这也充分说明了好奇心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时发现并捕捉幼儿好奇的瞬间,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索世界,汲取新的知识。

(二)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幼儿科学探究、认识世界的核心能力,在幼儿时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一样。在幼儿教育中,种植和养殖由于其直观、实用、有趣的特点,为培养幼儿多维观察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一次观察豌豆种子时,幼儿的反应令人吃惊,他们不只用眼睛去看,还用心去感受,用言语来表达,每一位幼儿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将豌豆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表现出无限的想象与创意。这种以视觉为基础的观察是幼儿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了解。然而,实际观测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豌豆的秘密,他们用手摸了摸,感受种子有多硬,有多光滑;嗅了嗅,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通过多重感官体验,幼儿对豌豆种子有了更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提问与指导,为幼儿开启了多维观察窗口,让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理解事物。这一观察方法的掌握对幼儿日后的学习与探究将起到奠基作用。种植和饲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在此过程中,幼儿自由地观察、探索与实践,同时,教师也会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启发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幼儿既能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又能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探究兴趣。

(三)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根据问题,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在豌豆播种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种子不能如期发芽的教育机会,马上组织幼儿进行调查,讨论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豌豆种子发芽。幼儿踊跃发言,提出一些可能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如光照、湿度等,为了验证这些假设,教师精心设计了一项实验,在三个小碗中分别放入豌豆种子,并设定不同的环境条件。几天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幼儿了解了光和水对豌豆种子发芽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和提问,而且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精神。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的科学探索经历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界植物生长的浓厚兴趣,而且也为其日后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角色,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当幼儿对某种现象或事物产生好奇心,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说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启发式的情境,并鼓励幼儿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帮助幼儿对周围世界形成更深层次的了解,又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最近一次豌豆种植活动中,幼儿非常想知道种子的发芽情况。研究表明,水分和光照对种子萌发有重要影响,为了检验这一猜想,教师设计了一个种子萌发实验,并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幼儿亲自浇水、观察变化,并把每个重要时刻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只有经过浇灌的种子发了芽,这也证实了最初的猜测。然而这还没有结束,一段时间后,幼儿开始注意到豌豆苗在不同的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不同,光照充足的豌豆苗长得更强壮、颜色更深、叶片更大、茎更粗;缺乏光照的豌豆苗虽然也可以生长,但是颜色浅、叶片小、茎细。这一发现让初学“走路”的幼儿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及时调整实验计划,将那些缺少阳光照射的豌豆苗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发现豌豆苗开始茁壮成长了。这个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光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在这个实验中,幼儿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两个小碗里的水在相同的光线下变干的速度不一样。通过观察与讨论,幼儿发现装在带有盖子的小碗里的水会慢慢变干,而没盖上盖子的小碗里的水会干得更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实验与观察,发现阳光可以加快水分蒸发。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而且发现了水分蒸发的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亲自参与实验,观察、思考、操作并验证自己的猜想,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四)规范“自然角种养”的课程设置

在推行“自然角种养”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环境,进行专业且周密的调整,以确保教学的规范化。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幼儿园应组建一支技艺高超、知识渊博的管理团队,严格审核教學计划,并精选适合幼儿的“自然角种养”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应突出重点,努力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也至关重要,包括小组互评和教师自评,有助于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确保“自然角种养”教学能够真正融入日常教育中,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五)带领幼儿参观和游览园艺园区

为了提升幼儿对植物的管理与探索技能,幼儿园应积极与园艺园区展开合作,通过实地参观,幼儿能够直观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管理技巧,不仅有益于心理健康,还能弥补园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在园艺园区实践中,幼儿深入观察、亲自动手,从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始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探索,也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鼓励其大胆提问、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猜你喜欢

豌豆种养科学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