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2024-03-23郭景芹

家长·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教师应

郭景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古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展现了独有的文化风采,是区别于其他文学载体的独特存在,可谓是语言文字的精华,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古诗词的特点是在寥寥数行之间,诗人便可以将祖国的大好山河或者万千思绪融入其中,这体现了古诗词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研究课题,概述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简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营造品读氛围、创设审美情境、联想诗词意境、联系时代背景等建议,旨在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古诗词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科素养培育要求顺利落实。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根据《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优化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较为重视的课题之一,这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小学古诗词教学优化契合当前教育改革要求,通过及时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在创新与优化中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古诗词的“美”决定着其教育价值,这种独特的美体现在语言、韵律和意境等多方面,优化古诗词教学手段,能够弥补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忽视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内在”的教学问题,有助于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审美观念,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并且,古诗词教学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再单纯地以诗词讲解为主要形式,而是注重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引导学生结合古诗的实际内容,在脑海中构建各种诗词中的意象,并结合诗意重构古诗意境,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体验。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所收录的古诗词一般内容较为简单,便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够为其后续古诗词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教学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这些古诗词过于通俗易懂,没有必要进行重点教学。同時,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未能认识到改进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导致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事先做好备课工作,对于特定问题已然形成模板化答案。在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一旦与标准答案存在偏差,教师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向着预先备课方向思考,或以学生回答出模板化答案为止,或直接将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这种定向教学方式,表明了教师未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个性化解读古诗词内容的机会,古诗词学习效果自然难以实现有效提升。

(二)忽视学生兴趣培养

目前,教育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部分教师依旧难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背诵和记忆,以提升学生古诗默写应试能力为教学目标。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古诗词记忆储备量,对提高记忆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与古诗词教学的本质理念相背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古诗词精讲和细讲等方式的运用,较少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当中的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导致其仅能从表层理解古诗词内容,未能领悟和体会诗人在古诗词内容当中蕴藏的情感色彩。学生难以感受古诗词当中蕴含的美,对于古诗词学习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记忆以及背诵这一层面,久而久之便会对古诗词学习失去耐心和兴趣,以至于在学习新古诗词内容时更加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也会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较为严重的教学问题,对于学科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热情

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其内容本就带有一定的乏味性,若教师的讲解过于枯燥单调,则更难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驱力,与被动学习相比,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将得到有效提高,在古诗词学习中将会表现出更为积极活跃的学习态度,能够全面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改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沉闷乏味的课堂色彩,提高课堂教学活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外部手段的影响作用,运用先进教辅技术实现氛围营造,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为例,本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充满生气的深秋景象,通过诗人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笔触,向世人展现了绚丽动人的秋天景色,值得学生在朗诵学习中细细品味。本诗有声有色,极为适合朗诵赏析,教师应基于营造良好古诗词学习氛围的教学要求,以“音乐+朗诵”的方式带领学生一同深入古诗词情境当中,优化古诗词学习体验,为古诗词讲解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基调。

教师凭借着自身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朗诵的要点,在舒缓平和的音乐当中,有感情且抑扬顿挫地朗诵诗词,在课堂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伴随教师的声音,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地呈现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词的景象:一座孤耸入云的深山,有着弯弯曲曲的石子路,在山峰与白云的笼罩中,仿佛有几户人家,仿若仙境,似真实,又似虚境。这打开了学生精读赏析古诗词的大门,有助于教师抓住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对诗词内容进行精细化讲解。教师通过这种富有情感的诗朗诵方式,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的顺利导入,且学生在舒缓音乐所渲染的古诗词赏析氛围中也逐步感受到古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不由得想要对“古诗词是如何通过寥寥数句便可营造如此深厚悠远氛围的呢?”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在兴趣导向作用下进行古诗词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深入古诗意境

古诗词尤为注重字词的运用和意境的渲染,几个字与几个词的结合便可以展现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体现了语言的精简美和凝练美,许多经典的诗句都值得学生进行品味和体会,这对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优美的诗句,都体现出诗人文字运用的极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以字词为眼,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提高学习动力,发展审美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古诗词教学应侧重于调动学习者的内部情感,通过动机引导,指引学习者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其学习效率,提升其文学认知。基于这一思路,教师应结合古诗词文本语言特点,活用情境创设法,将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真实化、立体化,激活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内在情感体验,由境入景,由景入情,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奠定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这是由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词,主要描写了词人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因古诗词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根据古诗词文本内容想象对应的画面,生动、形象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含义,因此教师应通过结合词的内容创设对应情境,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弄清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内容。

譬如,词中的一二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既写出了农村的景色,也提到了农村的居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词后提出问题:“从这两句词中,我们能够分析出作者看到了什么?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作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对应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词的内容相关的画面:农村的房屋虽然低矮,但是周边环境却十分优美,缓缓流淌的小溪,绿油油的草地,无不体现出农村景象的宁静祥和。在这幅优美的农家景象图中,有一对白发翁媪坐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使整幅画面更为饱满、立体。相应地,词中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两句,教师也应运用情境创设法,向学生展现对应的画面。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回读全词,结合情境内容,分析这首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又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融入情境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意,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体会诗人向往这种世外生活的羡慕之情,在浓厚的古诗词意境当中接受美的熏陶。

(三)引导联想,建立学生诗人情感联结

古诗词的美感在于诗人将自己独特的情感融入短小精悍的诗词内容中,使古诗词当中的每个字词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意,这是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历史当中具有重要文学地位的关键基础。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因此,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情感内涵,教师应重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展开联想,逐步掌握感悟诗人在诗词中的情感特征,实现与诗人在情感方面的共鸣,深入理解古诗词情感内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为例,学生在朗读本首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而如何在古诗词学习中体会诗人想要通过诗歌表达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便需要立足于分析诗人的写作方法,概括本诗的论点核心,结合关键字词,运用联想能力,体会诗中的“借景抒情”。

诗中的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写出了一种死气沉沉的局面,而诗人是如何具体展现这种局面的?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的运用和对哪些事物展开描写才呈现出这样一种特殊的景象的?解决这些问题便需要学生在研读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构思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到“九州”所指全中国,“恃”指的是依靠,而“喑”为哑,“究”为到底。结合这些关键字词含义,学生可以结合这句诗的含义,联想到其所映射的“毫无生气的社会政局”,体会诗人深深的担忧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作为千古名句,教师同样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中国形势,真切体会到诗人希望社会人才辈出,改变国家时局现象的愿望和诉求。

(四)联系背景,深入理解古诗创作意图

古诗词与学生存在距离感的主要原因是,古诗词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背景下创作的,是诗人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刻的灵感迸发和情感输出,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与诗人相差甚大,且在知识水平和阅历方面有所欠缺,因而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由此可见,消除距离感才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融入教學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了解诗人彼时的处境、心境、经历和社会背景,由此分析古诗词的创作意图并实现知识拓展。这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体会诗人思想情感,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古诗词讲解之前与学生一同观看《唐之韵》短片,一方面介绍王昌龄这位诗人的生平,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同时,在短片内容中,学生也能够认识本诗的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斗志激昂,纷纷希望为国效力。诗人王昌龄被将士们这种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因而写下这首《从军行》,用以表达对边塞将士宏伟斗志的赞扬之情。

至此,学生认识到《从军行》这首诗对边塞将士的军事生活展开描写,既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写出了边塞独特的风光,也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描绘了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从中,学生既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将士们英勇无畏、许身报国之英雄气概的歌颂,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实现“知诗人,解诗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关系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应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结合古诗词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借助情境导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并指导学生以正确方法理解古诗词内涵,同时联系诗词背景拓展教学范围,实现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与改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教师应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