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学习的“读思达”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2024-03-23柯飞雁

家长·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教材

柯飞雁

“读思达”教学法以阅读、思考、表达为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读思达”教学法为“工具”,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促使学生构建地理认知,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将立足教师现有经验,以阅读、思考和表达为重点,详细阐述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地理“读思达”教学策略。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

“读思达”的三要素是相互协调统一。深度理解教材内容是基础与先决条件,思维过程则是核心的部分,表达则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并加以实践的过程,这三个阶段都对知识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三项元素的互动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赖且共同发展进步的关系,这种模式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平衡协调的原则,体现了各自的重要性。因此,“读思达”的整合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完善,如果缺少其中任意一项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减弱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阅读、思维和表达三部分。这三部分作为教育的三大基础步骤,若学生能够完整地按这个流程学习,那么他们就能做到学为所用。“读思达”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核心理念来实施的教学方式,不仅包含了学生构建知识含义的动态进程,还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推动有效学习的发生。

二、“读思达”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学生方面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部分教师难以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安排,因此,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占较大比重,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参与课堂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学生有了自己发言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固有观念。“读思达”课堂教学将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进行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走马观花式阅读、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以及死记硬背表达的教学困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促进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自主阅读、主动思考、勇敢表达。

(二)从教师方面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实际应用方面不足。新时期,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地理学习的要求,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仅没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读思达”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供新思路,以“阅读—思考—表达”为基本范式,融合教学环节和学科知识,为教师课堂组织提供范例,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身份转而成为引导学习身份,给予学生充分阅读、交流研讨、思考与表达的时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读思达”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的重要性,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育理念。

(三)从学校方面

尽管优秀的教学策略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若学生无法理解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技巧,即使是优秀的教育方式也不能产生实际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而非学生的学习方法。他们过于专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不是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终身发展角度来看,“读思达”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可以一生受用的读书法和学习法,符合教育领域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从注重知识到重视能力发展的转变趋势,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读思达”教学法实施策略

目前“读思达”教学策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通过强调精读、慎思、善达,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学生进行高质量且高效的学习。

(一)丰富资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读透文本内涵

1.深入研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课程中有大量的图片素材,其中包含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区域分布图、数据统计图、象征性图片、风景照片,甚至还有一些富有启迪性和引人深思的插画。地理图片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生动的视觉效果、直接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对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布局规则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内部关联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利用地图的功能,通过地图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讲解“全球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浏览《六大板块展示图》,让他们关注六个主要板块的大小和分界线,接着给他们看《世界地震带和火山位置圖》,引导他们观察震源区和火山的地点,然后把这两张图放在一起比较。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互相探讨并得到以下结论:大部分火山和地震出现在两大板块的接壤地区。深度开发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并用于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充分掌握地理教材中的图片。

初中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鲜明特点是图片多,教育内容不局限于书本,而是更注重利用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本质的资源,可供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空间和时间上跨度大。为此,在引导学生读透文本的首要环节中,除了教材文本的呈现,教师要注重教材资源的呈现方式,使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对教材加以补充、丰富、充实,以利于学生读透文本内涵。

图片具有简洁和直观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这些图片类型繁多,包括地理地图、展示图片、统计数据图表及景象图片等。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并有效地应用地图,以显著提高自身对教材中描述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因此,如何恰当地使用地图至关重要。

首先,学会看图。教师应积极运用教材中包含的各种图片,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图。比如,在讲解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关于“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时,记忆名字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若能让他们一览全局并牢记其形态、布局及彼此间的关联则较难。所以,在教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观看地球仪,指明各大洲的具体方位及其周围的海域,接着展示东、西两个半球的地图。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借助学生的视觉感知与对比分析,从而更轻松地记下各大陆的形态、位置等信息。

其次,学会画图。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如何绘制简单图片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比如,在讲解“地球上的五带”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笔描绘出四个圆环,标注出回归线与极圈的具体位置及经纬度,然后让他们填写出对应的五带的名称,并鼓励他们在没有参考书本的前提下自行绘画,逐渐培养他们主动实践的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学会用图。除了教授教材内容外,教师还需提出一系列相关疑问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記忆。比如,在学习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他们可能面临的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想前往首都北京,你应选择哪种出行方式?需要途经哪些路线及穿过哪个城镇?此类题目不仅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的能力,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如果不以这些多媒体的视觉、听觉效果相辅助,仅仅依靠书中文本的呈现,可能会很难激发学生的共鸣点。

(二)构建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思透精神本质

“思”是“读”到“达”的关键和核心,“思”的深度决定了“达”的层次与深度。没有剖析式破茧而出的蜕变,哪有化蝶远飞的凌云壮志,地理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思维的加工中发现问题、深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在文本、视频、图片等的呈现后,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的激发、延伸与升华。这时,构建开放的课堂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其畅所欲言尤为重要。学生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氛围中,很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甚至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在“中国河流”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和讨论《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然后提问:“你们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些学生会回答道“长江”“黄河”等,还有些学生则可能会表示出惊讶地说道:“我们的国家拥有如此多的水域啊!”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问下去:“大家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大江大河吗?有多少远近闻名的湖泊?又分别位于哪些地区呢?它们又是怎样的流向呢?”有效地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中,使每名学生都清楚明白这一节需要探讨的知识点是什么,从而激发出对未知的渴望之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设疑法来达到复习与开启新知识的目标。

(三)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让学生的“达”更加高效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汲取和表达的过程,其中吸收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表达则是知识的外化。知识唯有通过表达,才能活跃起来,进而彻底转变为技能,反之若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的状态,那么所学到的可能只是一堆无生命力且缺乏生机的知识。精确地阐述自我观点并使他人理解其意旨,这看似寻常的事情实际上并非易事,语言运用技巧至关重要。沟通技巧是最关键也最具影响力的一项能力。沟通技巧作为学习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和全面反映,它所展现出的知识才具有真正的威力和价值。所以,在“达”这个阶段,教师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实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看当晚的天气预报,然后在第二天的上课时询问他们今天的天气如何。等课程结束后,教师引导他们自行归纳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推导出结果:天气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变化莫测,气候是一个长期且相对稳定的状态。总结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确认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以及时地协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自己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是一种强调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理念。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把对教材中知识的解读践行在日常行为中,外化于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落实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让地理知识“活起来”“动起来”

传统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单一,基本采用讲授式并穿插教师提问,教师处理教材知识点时的方式也很局限。真实的信息互动应该是多向的、多维的,由教师传达给学生,学生反馈给老师,或者由一位同学传递给其他同学,再者通过个人传达给群体,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各自的观点与想法。因此,有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避免课堂“一个声调”,在课堂实现多维互动。

地理教学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实现地理的生活化教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同样提出:“培养现代公民所需的地理素养,要求地理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提供现代公民所需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已经成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趋势。因此,教师应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学生爱上地理。

四、结语

“读思达”教学策略通过阅读、反思与交流表达来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唯有经历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学生才能够完成对知识的转移及深化处理,进而将其转变并吸收成为一种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基于合作学习,开展“读思达”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用。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基于合作学习的‘读思达课堂教学模式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CB202203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教材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