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路径

2024-03-23钟晓冬

家长·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本课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钟晓冬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并将其积极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理科学习奠定基础。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路径,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创新三个方面,让数学教学聚焦核心素养、践行素养理念,实现对初中数学教学路径的优化目标。

一、精准设计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是对后续教学实践活动的最佳保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分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个方面,并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培养方向。对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优化中,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深度解读课程活动的教学特点,以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为指引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本课学习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课时内容融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其做出解释与应用。与此同时,本课学习还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了数学基础。综合对本课数学知识的解读,课程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模型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中的“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与“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相吻合。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数学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第一,立足生活实际,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個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第二,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第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随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方向、思路聚焦在核心素养几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深刻的学习领悟,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优化。

二、打造多元教学模式,发展核心素养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限制,完成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可以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完成教学优化任务。

(一)数学探究,发现生活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与自主开发,数学技能、学习经验源于教师的直接给予。核心素养视角下,“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进行数学探究”的要求。对此,在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与教学思路,将数学知识向生活、社会中延伸,基于本课所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现实世界。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本课所学知识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要求学生了解“点”与“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并学会正确运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方面知识并不陌生,已经储备了有关“数轴、方位”的知识。在本课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思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课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了解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生动形象地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

本课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现象,讲述该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联欢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五星红旗‘祖国万岁等壮观的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以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了解“有序对数”的实际运用。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景象,让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电影院座位、经纬度坐标、舞台演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二)实事求是,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通过对数学思维的解读,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学会从已知条件中提炼信息,找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核心素养视角下,“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要求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理性精神。对此,在数学课程的优化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目标设置学习问题,让学生解读题干、提取信息、融合概念,在推理与运算中解答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技巧,能够运用已有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关系。综合前期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等知识,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上引出的,重点让学生“研究两个图形”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概念推理论证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题型,让学生学会解答相关数学知识。例题如下:

在中,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线,求证。

在这一例题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提炼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线段AD为与的共同边;线段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即可验证“BD=CD”。随后,教师与学生一同结合概念分析:“要求证,只需要看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至此,结合已经提炼的已知信息与数学概念,学生可知:在中,AB=AC,BD=CD,AD=AD,并随着概念的融合与信息的梳理求证出“”的结果。

在解题过程中,师生将结合数学概念对题干中的信息展开梳理,通过“解读题干、提取信息、融合概念”流程,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地解答数学问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应用实践,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能通过数学语言,将数学知识进行转述与概括,更加精准地描述社会情境、自然现象,并快速解决生活问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并将生活中的数据进行转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对此,在教学活动的优化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并基于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做出“数学转化”,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函数》教学时,本课活动要求学生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数学概念解读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做出分析。基于本课数学知识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结束后,为学生出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迁移到实际运用中,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具体而言,在了解“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组数据信息,并提出问题:“表1是我国第一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与人口数。其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变量x与y。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随着数据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数据中“x”与“y”的对应值,并让学生分析数据中的“自变量”、确定“y是x的函数”。在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中,学生既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为实际生活带来的便捷性,还能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在数据转化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重新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践行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对数学知识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创新积极践行核心素养要求,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一)信息技术优化课上教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落实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当加强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信息技术科学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解二元一次方程》“配方法”教学时,其为解法中的通法,既是学生后续公式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学习二次函数理科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所学知识源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要求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和数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转化、探究掌握解题的技巧。综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模型”创设教学活动,将“配方法”的各个流程详细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将重点内容特殊标注,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内容。

以习题“”为例,结合“配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模型,将数学计算步骤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并结合相关概念做出解读。如,在第一步“移项”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中“-4”的由来,然后让学生在等式左右两边加9,让学生将左边配成“”的形式,通过数据模型的配平,让学生了解完全平方形式“”的形成。以此类推,在后续的解题活动中,教师利用字体让学生仔细清晰地了解到配方法的具体使用方式,以电子计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学习中的重点,优化课程教学活动并积极践行核心素养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創新。

(二)信息技术强化课后巩固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对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展开直观描述,并提出了“150%的过度学习最为适宜”。其中,学生在课上学习的记忆效果为“100%”,而剩下的50%需要通过课后复习与巩固来完成。由此可见,课后巩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学生的课后巩固环节中,基于课程活动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多种用于知识巩固的作业模式,以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时,本课活动是继一次函数之后重要的基本函数学习,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有许多应用,加强对本课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形成起着积极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数学概念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综合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课后练习模式:

首先,为学生准备微课视频,以短视频讲解为主,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复习本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其次,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线上作业以“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为主,待学生在线上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反馈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结合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计划,实现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后复习中完成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新教学政策及理念的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解读,立足教学实际科学构思课程,既要完成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还应提高对学生个体与课后练习的重视程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知识,进一步完善教学路径,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本课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