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研究①

2024-03-22于维仙李冬玲李爱歆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总分抗疫医护人员

王 慧,于维仙,李冬玲,赵 兵,李 杨,刘 擎,李爱歆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2019年年末,我国湖北地区尤其是武汉市开始报告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随后,该类病例在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相继被报告[1]。在迅速扩散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球进入了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在持续三年多的抗击疫情过程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面临严峻挑战且付出了巨大代价,这除了体现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外,还有高压环境下的睡眠质量影响[2]。虽然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得到了明显好转,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对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研究仍然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研究和掌握高压环境下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表现情况,制定和实施医护人员针对性帮扶措施的重要机会。基于此,此次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对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参加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抗疫工作的60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掌握其在抗疫过程中的一系列表现。其中,医护人员中,男26人,女34人,年龄28~44岁,平均(35.6±0.5)岁,医师28人,护士32人,其中初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8人,高级职称14人,职称未定级8人。所有此次研究涉及到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指标

(1)对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价[3]。该量表主要由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和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7项19个条目组成。各项的评分在0~3分,最终得分相加即为PSQI总分,总分评分区间在0~21分。如果每项的评分>1分,则PSQI得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如果最终的PSQI总分>7分,则被认定为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2)对医护人员心理弹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是使用由Connor等编制开发的心理弹性自评量表[4]。该量表由坚韧、力量、乐观3方面因子构成,共包含25个条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越高,心理弹性越高,总分越低,心理弹性越低。(3)对医护人员焦虑心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是使用由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5]。该量表主要包括20个题目,最终得分为各条目得分加总后乘以四分之五取整所得。其中,总分在50分以下表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对医护人员抑郁心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是使用由Zung编制的抑郁心理自评量表[6]。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总分为各条目分数相加。最终总分<53分为“无抑郁症状”,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2.2 调查方法

在研究前,将调查内容输入问卷星系统,并将最终生成的问卷调查表在微信群中进行发布,由医护人员在线进行填写和提交。调查时间从2022年6月的第三周开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线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状况

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PSQI的7个项目中,除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以外,其余5项均显示异常。睡眠质量和睡眠质量总分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8.33%、66.67%,见表1。

表1 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基本信息(n=60)

2.2 影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PSQI总分高于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的PSQI总分高于年龄39~40岁组,年龄30~39岁组的医护人员的PSQI总分高于年龄<30岁组;护士的PSQI总分高于医师,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职称方面的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2.3 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心理弹性、心理状态(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发现,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PSQI总分及除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外的各项指标均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呈正相关关系,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关系。见表3。

表3 一线抗疫医护人员PSQI各因子与心理弹性、心理状态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生活节律,使医护人员的身心出现了“异常”情况,而这也影响到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睡眠状况。一方面,一线抗疫医护人员需要应对高风险环境、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这可能 难以放松入入睡,导致睡眠质量下降[7]。另一方面,抗疫工作的紧张和挑战可能也影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诸如焦虑、抑郁和心理疲劳等问题可能导致睡眠困扰,如入睡困难、多梦和早醒等[8]。再者,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可能需要连续工作多天甚至几周,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这可能导致睡眠不足和疲劳,影响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和健康[9]。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一线抗疫人员的睡眠质量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睡眠异常医护人员比较超过了50%,这也证明了这一说法。

同时,本文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在性别、年龄、岗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女性、护士睡眠质量比男性医生差,年龄越大,质量越差。这说明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群体内部也存在睡眠质量的差异化情况。

性别方面,女性睡眠质量较男性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生理、心理和角色职责差异引起的。其中,生理方面体现为男性和女性在激素水平、生理节律和睡眠结构等生理上存在的一些差异,同时,男性通常比女性具有更高的肌肉质量和体力,这可能使他们更容易疲劳和入睡。心理方面体现为男性和女性可能在面对压力和应对困难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女性更倾向于情绪化的应对[10]。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可能有助于男性更好地处理工作和压力,从而减轻其睡眠质量问题。角色职责方面体现为,在一线抗疫工作中,男性和女性可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男性通常在技术性任务和紧急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而女性可能更多地从事护理和照顾工作,这种角色分配可能导致男性更少面临一些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其睡眠质量[11]。

年龄方面,4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通常具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抗压能力,对于面对高强度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更加成熟,他们可能更懂得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及如何应对压力和困难,这种抗压能力和经验可能有助于他们在睡眠方面更好地调节和适应。相反,40岁以下的医护人员在这方面则较为欠缺。同时,40岁以上的医护人员可能承担更多的管理和指导职责,而年轻的医护人员可能更多地从事基层工作和紧急救治。这种角色分配可能导致年龄39~40岁的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更好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从而对工作和生活更有掌控感,有利于他们的睡眠质量[12]。

岗位方面,护士高于医师的可能原因是承受的工作压力和排班时间不同。例如,医师通常承担更多的临床决策和治疗责任,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可能需要处理更复杂的病例和高风险的任务,这可能导致医师的工作负荷更大[13]。相比之下,护士的工作可能更多地关注病人的日常照护和监测,承担辅助和支持的角色。这种工作强度和责任压力的差异可能导致护士在工作后更容易放松和入睡。同时,医师可能经常需要轮班工作、值夜班和加班等,而护士的工作时间和排班安排相对更加规律和稳定,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和排班可能干扰医师的生物钟和睡眠规律,对其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4]。护士相对更有规律的工作时间和排班可能有助于他们保持较好的睡眠质量。

从相关分析得出,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对其睡眠质量总分存在逆向预测的效果,而包括焦虑、抑郁在内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其睡眠质量总分存在顺向预测的效果。这说明,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一线抗疫人员能够较好地降低心理压力等对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力,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并且,心理状态也会对一线抗疫人员的睡眠质量好坏产生较大的影响。过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睡眠质量。

结合研究得出的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在疫情背景下,应当重视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确保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灵活排班和安排轮休。抗疫背景下,医院内部要尽量设计灵活的排班制度,给予一线抗疫人员适当的休息时间和轮休安排,这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2)创造适宜的休息环境。在科室内提供专门的休息室或休息区域,确保环境安静、舒适,并提供舒适的床铺或躺椅,这样,一线抗疫人员就可以在工作间隙得到休息和放松[15]。(3)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医院要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其理解和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增强心理弹性。(4)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医院要培训一线抗疫人员有关睡眠健康的知识和技巧,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技巧和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15]。同时,要注意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提高一线抗疫人员的心理弹性,增强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减轻负面情绪对睡眠质量的影响。(5)促进体育锻炼和放松活动。医院要鼓励一线抗疫人员积极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放松活动,如瑜伽、伸展运动、呼吸练习等。这些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并改善睡眠质量。(6)优化工作流程和减轻工作负荷。医院可以优化抗疫工作流程,减少一线抗疫人员的工作负荷,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力,减少过度工作的情况。(7)建立团队合作和互助机制。医院要鼓励一线抗疫人员之间的合作、支持和互助,共同分担工作任务和压力,相互照应和帮助,减轻医护人员个人的负担,提高整个团队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疫情背景下,一线抗疫人员的身体机能及睡眠质量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本人要注意关注疫情下的相关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机能及睡眠质量状况进行科学的干预,以保证医护人员身体机能和睡眠质量的良好与稳定。

猜你喜欢

总分抗疫医护人员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