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

2024-03-22行国通张雯雯刘备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领导干部实践路径

行国通 张雯雯 刘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从战略思维能力到四大思维能力再到七大思维能力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加以完善的过程。这一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以战略思维能力为引领、辩证思维能力为核心、历史思维能力为观照、创新思维能力为动力、系统思维能力为基础、法治思维能力为保障、底线思维能力为基石、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为延展的科学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论述,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为此,需要做到笃实好学,提升理论素养;躬体力行,提高实践能力;爱民为民,站稳人民立场。

[关键词]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生成理路;体系建构;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1—0010—08

[作者簡介]行国通,男,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网络思政研究员,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张雯雯,女,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刘备,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公务员职务犯罪,法治兵团建设。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1]109。在领导干部的各项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对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起着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维能力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其系列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构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篇”和“方法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科学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

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实践的反复验证。从梁家河的村支书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一名领导干部的视角对思维能力进行了不懈探索和思考,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以纵向的时间维度审视这一重要论述,其形成经历了从战略思维能力到四大思维能力再到七大思维能力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加以完善的过程。

(一)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开端: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并反复提及的思维能力,是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开端。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思维能力,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2]31

习近平对于战略思维的认识和运用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梁家河任职期间,习近平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前往四川考察学习,以超前的眼光带领梁家河村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切实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在正定县任职期间,习近平深入调研、因地制宜,立足城市需要开辟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服务城市的过程中推动了城乡的均衡发展,为正定县开辟了独特的县域发展道路;在浙江主政期间,习近平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结合国情和世情提出“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浙江成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此期间,他首次提出战略思维,指出:“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3]20。2012年,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讲话,首次提出战略思维能力,在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上,他指出:“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4]14至此,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战略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对战略思维能力的认识和运用从自发正式走向自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是梁家河的村支书,还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始终以战略思维来认识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可见,战略思维能力是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开端,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思维能力。

(二)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发展:从四大思维能力到七大思维能力

新时代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客观环境的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立足中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擘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篇”和“方法篇”即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

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四大思维能力”,在谈及领导干部的学习时,他指出: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5]417两年后,在《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提出“四大思维能力”,指出“要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4]119。这两次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表述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上,这可能是因为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面对的是全国各级领导干部,需要着重提出创新思维能力来推动现实工作的解决,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是针对党的高级干部的,需要着重提出系统思维能力来加强对全局工作的把控。

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历史思维能力纳入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中,指出:“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思维能力。”[6]142鼓励广大青年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6]142。习近平寄语广大青年培养历史思维的习惯,希望青年能够把握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方向。2018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法治思维能力纳入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中,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7]6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法治思维能力,是基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继“四大思维能力”之后,习近平将历史思维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纳入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体系。

2022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思维能力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8]21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思维能力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总结,涵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表述简便起见,以下简称为七大思维能力),标志着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成熟。

(三)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完善: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

思维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七大思维能力涵盖全面,为各级领导干部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应对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指引。然而现实的工作往往是更为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思维能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具体工作的需要在七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准思维。在浙江主政期间,他将精准思维运用于调研工作中,对调研工作提出“深、实、细、准、效”[3]1的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他将精准思维运用到脱贫工作中,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9]58,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方法指引。2022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精准思维,他指出:“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10]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极限思维。他指出:“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11]382风险意识是极限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在风起微末时预知风险的能力和在极端情况下应对风险的能力。极限思维突出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上。2023年,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极限思维,他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2]

此外,针对不同工作的需要,习近平还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稳中求进思维、顺势而为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是对七大思维能力的延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体系建构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全面、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以战略思维能力为引领、辩证思维能力为核心、历史思维能力为观照、创新思维能力为动力、系统思维能力为基础、法治思维能力为保障、底线思维能力为基石、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为延展的科学体系。

(一)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战略思维能力为引领的思维能力体系

戰略思维能力是能够运用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在对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要求中,战略思维能力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并反复提及的,这体现了习近平对战略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战略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引领地位。

战略思维能力的引领地位是由战略思维的特质决定的。战略思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战略一词本是军事用语,出自唐代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六“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原意指战争的计划和策略,后引申为认识全局、指导全局的方略。战略思维要求立足全局视野对事物进行剖析。运用战略思维分析问题,必须要有全局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从横向维度来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要求辨证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整体由部分构成,没有部分的联系就没有整体的形成,同时要认识到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有生命力;从纵向维度来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战略思维要求辨证认识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布局当下,实现当下需要和长远谋划的统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一个庞杂繁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切忌急功近利、以管窥豹。是故,战略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引领地位。

(二)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辩证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思维能力体系

辩证思维能力是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洞察事物本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和体现。辩证思维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最多、最广的思维能力,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始终,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最重要的思想武器。党和国家事业越向前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辩证思维能力的核心地位是由辩证思维的本质决定的。辩证思维本质上讲是辩证唯物主义在思维方法上的运用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思维的哲学基础,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多样的,要想在流变不居的变化中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就必须在头脑中建构正确把握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方法,即实现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故此,只有树立辩证思维,才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此外,辩证思维的本质决定了辩证思维能力是其他各项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辩证思维能力,人们对其他思维能力的认识和运用便会变成僵死的教条。是故,辩证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历史思维能力为观照的思维能力体系

历史思维能力是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体现和运用。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把握现在。历史思维能力在七大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观照地位。

历史思维能力的观照地位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把 ‘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或‘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13]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14]295,是感性的人不断满足自己现实需要的过程。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直观理解,将唯物主义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发现了长期以来被唯心主义所掩盖的简单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15]459,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此,人类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从“神”和“英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探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思考问题,不仅可以以史为鉴,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人类文明史中汲取经验、守正创新,而且可以剖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透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以此把握历史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历史用过去观照现在的发展,用规律指引前进的方向。是故,历史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观照地位。

(四)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创新思维能力为动力的思维能力体系

创新思维能力是能够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破除陈规,善于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和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6]6创新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动力地位。

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地位是由创新的作用决定的。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对新事物中合理因素的肯定,是破除头脑中与事物发展规律不符合的旧思想、旧观念,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矛盾的解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包括多种多樣的内容,如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要而论之,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基本面。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指南。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理论的诞生奠定基础,新的理论反过来又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人类社会正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是故,创新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动力地位。

(五)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系统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体系

系统思维能力是能够运用系统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是普遍联系观点的运用和体现。正如习近平所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17]204系统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系统思维能力的基础地位是由联系的普遍性决定的。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事物交织起来的伟大图景,在这个图景中,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普遍存在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想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即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8]425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一项涵盖各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细微的调整和变革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没有系统观念,我们的事业就难以进行,就会面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的困境。是故,系统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六)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法治思维能力为保障的思维能力体系

法治思维能力是能够尊法守法、懂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保障地位。

法治思维能力的保障地位是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决定的。“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19]60法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利益调整,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对于解决现代化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法治为现代化保驾护航,现代化就可能在纷乱的冲突和斗争中停滞不前。是故,法治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保障地位。

(七)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底线思维能力为基石的思维能力体系

底线思维能力是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善于划定并坚守底线、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维能力中的运用和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时刻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为此,必须要有底线意识,要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底线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处于基石地位。

底线思维能力的基石地位是由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性决定的。所谓底线,就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便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影响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事物就有可能发生退变的风险,而这个“度”,就是所谓的底线。故此,当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有忧患意识,要预先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及事物发生退变时的应对措施,做到遇事不慌、有备无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如果不能运用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居安虑危,就会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危险。是故,底线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思维能力体系中居于基石地位。

(八)领导干部思维能力是以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为延展的思维能力体系

七大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往往需要更加灵活细致地运用。

精准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展开。所谓精准思维能力,是指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分丝析缕、细致入微,善于将“绣花功夫”落到实处的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精准思维能力则更加深入细致,要求我们把控具体问题的具体方面,是辩证思维能力的具体应用。

极限思维能力是底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谓极限思维能力,就是居安虑危,将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推延至极限状态以谋求主动的思维能力。极限思维和底线思维有所不同。底线思维应用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是对影响国家发展全局的各种不良因素的考量。正如习近平所言:“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20]16而极限思维能力则突出表现在国家安全上,2023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紧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水平。”[21]是故,极限思维能力是对底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细化和应用。

此外,针对不同工作的需要,习近平还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稳中求进思维、顺势而为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都是七大思维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

一言以蔽之,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七大思维能力是主要内容,精准思维、极限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是七大思维能力的深化。这一科学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注入鲜活内容。

三、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直接关乎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思维能力是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思维能力,必须笃实好学,提升理论素养;躬体力行,提高实践能力;爱民为民,站稳人民立場。

(一)笃实好学,提升理论素养

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和培养。“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22]125。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武装头脑的科学理论,是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武功秘籍”。是故,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为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升理论素养,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有其丰富的理论内容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不仅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历史、法律、文化等诸多部分。在理论学习中,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内容,切忌末学肤受、一孔见天。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作为反映世界的真理,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在整体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中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

提升理论素养,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蕴含在这一思想中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篇”,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现实工作、提高思维能力提供了“桥”和“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思维能力重要论述这一“方法篇”,其形成本身也是领导干部运用思维能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辉典范。这一思想是习近平以一名领导干部的视角对自己执政历程的思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长远的战略思维审时度势,以深邃的辩证思维慎思明辨,以求变的创新思维革故鼎新,以审慎的底线思维未雨绸缪,以谨严的法治思维守文持正,以厚重的历史思维观照古今,以协同的系统思维通观全局的思想结晶。是故,领导干部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必须认真学习这一思想。

(二)躬体力行,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同时也是理论的目的和归宿。“好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还要加强实践。”[11]136领导干部提升思维能力不是坐在书斋里的冥思苦索,必须力学笃行、躬行实践,以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思维能力的提升。

提高实践能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前提。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实情、把握实际,才能避免陷入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泥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离不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稳步前进;违背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陷入困境。领导干部身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实事求是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

提高实践能力,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是我们的方法手段。要想研究“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23] 801)为何是其所“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23]801),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就必然要“求”(“我们去研究”[23]801)得“实事”和“是”的本然面貌。调查研究便是我们“求”得事物本然面貌的方法和手段。所谓调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实际了解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善于“解剖麻雀”,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三)爱民为民,站稳人民立场

领导干部提高思维能力,必须要解决好为谁提高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领导干部的能力越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危害越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的领导干部来自人民,是历经重重考验培育起来的“关键少数”。人民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任交到党员干部手上,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里。

站稳人民立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立场问题是关乎根本的问题。领导干部提高思维能力,首要解决的就是“为了谁”的问题,而“人民至上”正是这一问题的唯一答案。党的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到考量问题的首要位置,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时刻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才能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方向;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确保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只有坚持人民至上,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

站稳人民立场,必须贯彻群众路线。人民至上解决的是“为了谁”的思想问题,群众路线则是解决“为了谁”的方法问题,是落实人民至上理念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保持活力生机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穿得暖到穿得美,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更美的生活环境。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群众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看家本领,要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与时俱进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加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6]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人民出版社,2018.

[10]习近平.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3(13).

[1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3-05-31(1).

[13]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學研究,2007(3).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8]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文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1]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N].人民日报,2023-07-12(1).

[2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2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领导干部实践路径
教师网络研修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