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台化的重卡车架设计开发
2024-03-22王婉莹
王婉莹
摘 要:车架不仅是整车的主要承载件之一,而且是与其他系统边界关联最多的共享模块,整车的很多零部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车架上。在商用车平台化设计中,车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产品的可拓展性及技术兼容性,影响到变形产品拓展的难易程度。在商用汽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响应市场,提供市场所需产品,车架设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经验,总结和探讨了平台化设计中,车架设计的主要内容,前部宽度、后部宽度、变截面长度及拐点位置,孔位布局等关键参数的设计,以及需要注意事项,旨在对平台化设计中车架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车架 重卡 平台化 开发
1 平台化设计相关概念
1.1 平台
不同资料对平台的定义不尽相同[1-4],但是核心内容相似,即相同架构和共享模块的集合。平台的核心是建立规则、界面和接口,实现开发模块化。
1.2 平台化
平台化是一种产品的开发方法,其核心是用有限的模块组合出更多产品,尽可能实现模块化,从而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5]。平台化是基于平台进行的。
1.3 产品平台
产品平台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架构和共享模块构建组成。产品平台应既有良好的技术兼容性和扩展性,又有市场和技术的前瞻性[6]。
2 平台化的车架设计
平台化的车架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车架品系,提高不同产品类型之间车架接口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从而提高安装在车架上的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期降低成本,并且利于变形产品的拓展。
平台化车架设计,主要涉及到车架的前部宽度设计、后部宽度设计、变截面长度(拐点位置)设计、幅高设计、孔位设计等内容。
2.1 车架前部宽度
2.1.1 车架前宽设计原则
(1)满足规划的动力总成落装。
(2)满足产品的转弯半径竞争力需求。
2.1.2 影响车架前部宽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车架前部寬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内容。
(1)发动机规划及布置落装。
前部车架宽度必须保证规划范围内最大边界发动机顺利落装。一般情况下,车架翼面切割后宽度应不小于50mm(风扇区域不受此限制),发动机落装空间为单边预留30mm。校核方法为:按照落装间隙要求,在catia软件中做出落装平面,检查落装平面与发动机的干涉情况。有干涉情况说明不满足要求,需要调整发动机附件位置或者是车架宽度,如果无干涉则为满足要求。另外,兼顾未来市场的变化,考虑到产品的兼容性和动力性的升级,还应考虑未来动力链升级发动机的落装可行性。
(2)发动机风扇尺寸规划。
发动机风扇X向一般落在车架的前部延伸拓展区域,即前接梁部位,此部分工艺落装间隙要求同发动机,通过左右前接梁空间宽度来保证。
(3)冷却模块规划。
结合发动机规划,以及现平台产品的散热面积情况,进行冷却模块散热能力计算,评估计算冷却模块不同的放置形式(纵向长还是横向长)的差异,以及冷却模块的进出气口位置(顶置还是侧置),对冷却模块规格进行规划。冷却模块与左右前接梁或车架纵梁的间隙一般按照单边15mm以上预留。
(4)变速器、缓速器规划。
受生产节拍限制,一般主机厂都是动力总成总体落装,即发动机和变速器及缓速器管路装配好后一起落装。车架宽度设定必须考虑总体落装的便利性,尤其是缓速管路。
(5)前板簧中心距及第一前桥板簧支座安装形式。
主要关注是独立板簧支座还是与前接梁集成,板簧支座与车架下翼面是否连接,结构设计是否便利。
(6)前轴轮辋安装端面距、车轮厚度及轮胎规格。
为满足国家法规限宽要求,一般中宽驾驶室车型控制宽度不超过2500mm,宽体驾驶室车型控制宽度不超过2550mm。需要注意的是,前轮是否带螺母护罩。不带螺母护罩,前部最宽处为前轴螺母,如果带螺母护罩,应计算螺母护罩长度,计算公式为:前桥轮辋安装端面距+车轮厚度*2+车轮螺母护罩长度*2,此值不应超过法规宽度限值。
(7)前轮转角设计。
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通道圆法规及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在此基础上,参照竞品,提升产品的机动性能,尽可能增大车轮转角。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校核转向拉杆与车架、悬架、减振器的间隙,尤其是与第一前桥板簧销轴的距离。除了模拟分析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物验证此处的间隙情况。另外,还需考虑前接梁的方案可行性及结构难易程度。
(8)不同产品线车架宽度。
一般情况下,牵引车使用发动机排量较大,其他车辆,如载货车、自卸车、搅拌车等,发动机排量较牵引车小。所以,牵引车车架设计前部宽度会较其他车辆宽一些,满足动力需求;其他车辆前部宽度窄一些,用于增大车轮内外转角,提升机动性,或者是给转向机支架、脚踏支架、上驾驶室管线束预留较大空间,方便进行结构布置设计。另外,还应对不同产品线之间、或者是同一产品线不同平台产品之间,是否使用相同前部宽度进行评估,建议分析时使用WHTO法,对前部模块的通用性,如前接梁、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及发动机支架、一桥减振器支架、前桥横向稳定杆支架、转向拉杆和转向摇臂支座、车架的成型工艺及模具等,进行通用化分析,尽可能减少种类。
2.2 车架后部宽度
2.2.1 车架后宽设计原则
(1)匹配规划轮胎、车轮及驱动桥宽度满足法规限制。
(2)其余附件,如油箱、EGP、蓄电池箱体、尿素罐、空滤器、侧裙板或侧防护装配后满足法规限制。
(3)满足法规限制时,尽量增大车架后部宽度,保证车架内侧部件的装配空间。
(4)尽量减少车架种类。
2.2.2 影响车架后部宽度的主要因素
(1)法规限制。
国内重卡产品一般都按照GB 1589外宽尺寸限制2550mm进行控制,但部分区域产品,为了降低成本重量,会按照2500mm控制。另外,对于销往越南、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车辆,一般有外宽限制,外宽也按照2500mm控制。
(2)轮胎型号及车轮规格。
双胎车型后部外宽计算按照:整车宽度=轮辋安装端面距+轮辐厚度*2+轮胎端面宽度+车轮偏置距*2(双胎中心距)
(3)后悬架形式。
主要是平衡轴的安装连接方式、板簧的宽度及板簧中心距,需注意板簧压板的安装连接,平衡轴端盖与轮胎的间隙。
(4)驱动桥(轮辋安装距)。轮辋安装距一般按照最厚的轮辐厚度来进行设计,在进行外宽计算时,除了满足限宽要求,还需结合实际使用工况情况,例如自卸车在超载时的轮胎并胎问题也应同步考虑。
(5)动力悬置形式及落装。
一般牵引车的车架第二折弯点在动力总成之后,但是像平板车、自卸车、搅拌车等带有上装的车辆,车架第二折弯点设置在车身后悬置之前。这时,应结合动力总成悬置的形式,是否有辅助悬置,是否匹配缓速器等,进行间隙及安装工具空间的校核。悬置软垫与变速箱本体间隙一般按照20mm控制。
2.3 车架变截面长度及位置设计
一般主机厂车架设计,都是尽量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变截面设计,常用的是Y向和Z向,也有的主机厂在Y向和Z向上都进行变截面设计。在两个方向上都进行变截面设计的车架,由于车架模具较复杂,无法辊压成型,而且工艺加工精度较难保证,所以逐步在减少。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车架通常是Y向即宽度方向单方向变截的车架,此种类型车架,既可以冲压成型也可以辊压成型。辊压成型时,不需要冲压成型的定位孔,减少了定位孔对车架零部件安装及车架强度的影响,另外产品变化时如果车架幅高变化不会受到限制,推荐使用。
车架变截面长度,一般控制车架折弯角度不大于7°,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0mm。牵引车变截面长度较长,其他带上装类的车辆车架变截面长度较短,主要是受限于上装副车架的安装,此类车辆,变截面长度建议不超过车身后悬置位置,否则会影响到副车架的连接贴合,会导致副车架工艺复杂,成本增加,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副车架基本都是通直梁结构形式。
车架变截面长度,除了考虑工艺成型,副车架安装,还应考虑对车架左右侧安装零部件的影响,是否要加斜垫块,是否会影响生产节拍等,都应进行影响评估。
2.4 车架孔位布局
为了提升产品拓展的难易程度,在产品配置变化时,不引起车架的变化,近几年来,各主机厂纷纷推出标准孔位的车架,但是标准化的程度不同,有的是局部标准孔位设计,有的是从前至后的完全标准孔位设计。局部标准孔和完全标准孔设计,各有利弊,在进行设计时,应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工艺情况进行,不能一概而论。标准孔的车架设计,应注意各零部件的安装防错。
车架标准孔位设计时,很关键的一项工作是,车架孔位的起始位置和Z向排布。
2.4.1 车架标准孔孔位起始位置
大部分主机厂,车架的标准孔起始位置是,满载时车架前一轴的中心轴线,即与整车坐标原点位置重合。在实际设计中,发现此方案并非最优。起始位置应结合悬架硬点来设定。前部标准孔的位置确定,应结合悬架系统的板簧长度规划,按照销轴中心的位置来进行确定。具体为:以销轴中心为对称中心,向前后起标准孔。此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小板簧支架的种类,提高板簧支架互换性,降低板簧支架的管理成本,以及避免后期拓展车型板簧支架种类多造成的错误。后部标准孔,应结合后平衡轴的安装或者是中后桥轴距进行确定,一般以平衡轴中心或中后桥中心为对称中心,向前后两边起标准孔。有的情况下,会出现标准孔“断开”情况,即无法按照从前至后相同间隔连续排列。此时,不必追求形式上的标准化,而去增加或者是减小轴距来进行调整(一般是增大),或者是新开平衡轴。平衡轴是很重要的承载件,如果更改新开发验证周期较长,需要慎重。
2.4.2 标准孔的Z向排布
由于大多数件,尤其是悬架支架以车架下翼面为基准安装,标准孔的Z向一般以车架下翼面为起始位置,起始的Z向值,需考虑不同车架幅高、不同车架厚度时,零部件的安装和互换性。公路车腹高小,厚度薄;工程车腹高大,厚度大,大部分为双层,有的甚至是三層。在进行Z向孔位排布时,考虑大多数车型,尽量兼顾特殊车型,兼顾不了的,做特殊应对,不强求兼顾。
2.5 车架腹高
随着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及国家治超法规的日趋严格,车架腹高有变小的趋势。在平台化设计中,应兼顾不同产品线产品,做出腹高区格,一般为3个区格,有的主机厂为4个,腹高间隔一般在20mm至30mm,具体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不可盲目照搬竞品。
3 结束语
车架的设计在平台化设计中至关重要,对其他零部件的模块化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架设计时,在前期的分析论证中,应多进行竞品车架的对标分析,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对比各种方案的优劣势、风险就潜在机会,进行车架的前宽、后宽、变截面长度、孔位起始等关键参数设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度多维度去评估,以达到车架最优化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福全.汽车产品平台化设计[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121.
[2]郭娟.某商用车平台化架构的研究及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16(6/7):13-16.
[3]朱忠华,李光明.浅谈汽车平台化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22(4):180-183.
[4]杨茂华.浅谈整车平台与平台化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0):9-14.
[5]陈平,余传海,王琪栋, 王明.汽车模块化平台战略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7(9):15-17+24.
[6]赵福全,刘宗巍,李赞.汽车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模式与实施策略[J].汽车技术.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