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行为习惯的新能源汽车能耗分析
2024-03-22赵文艳张秀礼孙博
赵文艳 张秀礼 孙博
摘 要: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驾驶员行为习惯在新能源汽车能效中的影响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本文针对基于驾驶员行为习惯的新能源汽车能耗分析展开分析,旨在探讨驾驶员行为习惯调整与优化对提高新能源汽车能耗的作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驾驶员行为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能耗的影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驾驶 行为习惯 新能源汽车 能耗 影响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能效,有必要深入研究驾驶员行为习惯对其能耗的影响。驾驶员行为习惯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行为和偏好,涉及起步加速、制动习惯、行驶速度选择、附属设备使用等方面。这些行为习惯与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对其能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探讨驾驶员行为习惯与新能源汽车能耗之间的关系,以及优化驾驶行为习惯对提高新能源汽车能效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驾驶员行为习惯的视角,分析新能源汽车能耗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和优化驾驶行为习惯来降低能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效,增进对驾驶员行为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能耗的理解,为减少能耗、提高能效、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改进措施。
2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述
2.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动力类型的不同,通常可以将其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通过储能电池驱动电动机实现车辆运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内燃机和电池,既可以通过燃油驱动,也可以通过电池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则利用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这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汽车的电动化、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以及降低尾气排放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2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特点
2.2.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以大容量电池为能量存储装置,具有零尾气排放、较低的能耗、静音舒适等优势。然而,电池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难题。
2.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燃油和电池驱动,既保留了传统燃油车的长续航能力和充油便利性,又具备了纯电动汽车的零排放和低油耗特点。然而,其复杂的动力系统设计和增加的能量转化过程也带来了制造成本和管理的挑战。
2.2.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采用燃料电池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短时间内实现充电等优势。然而,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氢气储存与供应等技术瓶颈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
2.3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挑战
新能源汽車的出现带来了诸多优势,其首要优势就是环境保护。通过减少燃油的使用,新能源汽车显著降低了尾气排放和温室气体释放,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零尾气排放特性有助于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其次,新能源汽车具备较高的能源效率。电动机作为其主要动力来源,其电能转换效率通常可达到70%以上,远高于传统燃油机的20%~30%。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能源,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消耗。第三,新能源汽车具有较低的能耗成本。纯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进行能量补给,其充电成本相对较低且电价相对稳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电能和燃料,能够降低燃料消耗和燃油成本。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对用户更经济实惠。最后,新能源汽车具备突出的动力性能。由于电机扭矩马上就可以输出,新能源汽车在起步加速时拥有较强的动力输出能力,提供了快速、平滑的加速性能,为驾驶者带来更愉悦的行驶体验。
尽管新能源汽车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其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燃料电池的稳定性等都需要不断突破和完善。技术限制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次,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虽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此外,充电时间相对较长,远不能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因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新能源汽车的车型选择和价格也是一大挑战。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新能源汽车品种较少,且价格相对较高,这给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总体而言,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能源高效等优势,但仍然面临技术限制、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等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这些挑战将得到逐步解决,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选择。
3 驾驶员行为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能耗的影响
3.1 影响新能源汽车能耗的主要驾驶行为习惯
驾驶行为习惯是指驾驶员在日常驾驶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这些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水平。例如,驾驶员的起步加速、制动习惯、行驶速度、路线选择以及使用车辆附属设备等都会对能源消耗产生影响。
3.1.1 起步加速和制动习惯
起步加速和制动是驾驶员在日常驾驶中经常进行的操作,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产生显著影响:(1)起步加速习惯。急剧踩下油门踏板进行快速加速会导致电动机提供更大的功率,从而增加了能源消耗。研究表明,每次急加速启动都将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能耗约5~10%。相比之下,平稳起步可以减少动力需求,降低能耗。(2)制动习惯。急刹车会导致能量的损失和浪费,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研究表明,频繁急刹车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能耗增加约15-20%。相反,采用平缓的制动方式,辅以能量回收系统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并在需要时供给车辆,从而减少能耗。
3.1.2 高速行驶与节油驾驶之间的平衡
高速行驶是新能源汽车能耗的重要因素。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增加,对能耗产生较大影响。然而,为了保持交通流动和行驶效率,高速行驶是不可避免的。驾驶员的行驶速度在高速路段的选择和控制时起着关键作用。据研究显示,每提高10km/h的行驶速度可引起新能源汽车能耗增加约5~10%。
3.1.3 空调和其他附属设备使用习惯
空调和其他附属设备的使用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能耗的重要因素:(1)空调使用。空调系统需要消耗电能来提供室内舒适的温度。据实验数据,新能源汽车在空调开启情况下,能耗增加约10~15%。(2)其他附属设备使用。诸如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座椅加热器、音响系统等附属设备也会消耗额外的电力。
3.1.4 充电策略和能量回收利用习惯
驾驶员的充电策略和能量回收利用习惯也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产生影响:(1)充电策略。合理的充电策略能够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水平。通过根据行程规划制定合理的充电计划,避免频繁进行快充充电,能够减少充电过程中的能耗和能源浪费。(2)能量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配备了能量回收系统,能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和再利用。
3.2 驾驶行为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能耗影响的机理
驾驶行为习惯对新能源汽车能耗的影响机理确立了一种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作为驾驶员的行为选择与习惯所衍生的结果,它们直接决定了能源的消耗水平和能效的实现程度。
3.2.1 动力输出需求
驾驶员的起步加速和急剧踩下油门踏板会导致电动机提供更大的功率,从而增加了能源消耗。这是由于在起步加速过程中,电动机需要提供足够的扭矩和动力来克服摩擦、重力和空气阻力等外部阻力。因此,采取平稳的起步加速方式,逐渐踩下油门踏板,减少动力输出,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还有利于能量回收系统回收和再利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3.2.2 能量回收利用
驾驶员的制动习惯决定着能量回收利用的效果。在新能源汽车中,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进而供给车辆使用。采用平缓的制动方式,使能量回收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尽可能地将制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耗.
3.2.3 空气阻力
高速行驶时,车辆面对空气阻力的增加,会使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增加。空气阻力随驾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车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克服这一阻力。因此,合理控制行驶速度,遵守交通规则,将有助于降低空气阻力和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4 辅助设备使用
驾驶员的辅助设备使用习惯,如空调、座椅加热器等,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能耗。这些附属设备都需要额外的电能供电,过度使用会增加能源消耗和能耗。因此,合理控制辅助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功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将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产生积极的影响。
4 驾驶员行为习惯的调整与优化
4.1 基于驾驶员行为习惯的调整建议
4.1.1 关注合理起步加速和制动
合理的起步加速和制动习惯是减少能耗的重要因素。首先,在起步过程中,驾驶员应该平缓踩下油门踏板,避免猛踩加速,以减少电动机输出功率,降低能源消耗。此外,采取平稳的制动方式同样重要。通过提前预判路况和交通情况,适时松开油门,并辅以渐进式制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制动产生的能量,减少能耗。
4.1.2 高速行驶中寻求节油平衡
为了在高速行驶中达到节油目标,驾驶员可以尝试以下措施。首先,适度控制行驶速度,根据实际路况和交通条件选择合适的速度。过高的速度会增加空气阻力,导致能耗升高。其次,利用巡航控制系统(Cruise Control)来维持稳定的行驶速度和节油。此外,合理规划行驶路线,选择避开拥堵和山区等能够提高能效的道路。
4.1.3 合理使用空调和其他附属设备
为了降低能耗,驾驶员可以合理使用这些设备。首先,根据舒适需求和气温调节设定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度制冷或加热,既能满足驾驶舒适度,又能节省能量。其次,及时关闭空调或其他附属设备,特别是当车辆停放或长时间不需要使用时,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4.1.4 智能充电策略和能量回收利用建议
驾驶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优化能耗。首先,基于行程规划制定合理的充电计划,尽量避免频繁进行快速充电,以减少能耗和能源浪费。其次,利用车载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并在需要时供给车辆使用。通过合理利用能量回收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动时的能耗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2 基于智能技术的驾驶行为优化方法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智能技术优化驾驶行为已经成为降低新能源汽车能耗的重要手段。
4.2.1 运用驾驶辅助系统促进节能行驶
驾驶辅助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车辆的运行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驾驶建议,从而促进节能行驶。例如,智能巡航控制系统(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可以根据周围车辆的速度和距离自动调整车速,避免频繁的加减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智能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Assist System)可以帮助驾驶员稳定车辆在车道内的行驶,降低能耗和驾驶疲劳。
4.2.2 应用智能学习算法实现个性化驾驶行为优化
智能学习算法可以分析驾驶员的行为模式和驾驶环境数据,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驾驶行为优化。通过持续地收集和分析行驶数据,智能学习算法可以建立驾驶员的行为模型,并推荐最佳的驾驶策略。例如,根据驾驶员的偏好和行驶环境,智能学习算法可以提供优化的起步加速和制动建议,以及个性化的能量回收和充电策略。这样的个性化优化可以减少能耗,提高驾驶舒适度和效率。利用智能技术优化驾驶行为不仅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还可以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保障驾驶员对智能辅助系统的了解和正确使用,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以确保智能技术在驾驶行为优化方面的有效应用,并促进其广泛推广和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然而,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能效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驾驶员行为习惯却对其能耗产生了重要影响。展望未来,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站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前沿,不断深化对驾驶员行为習惯的理解,探索驾驶行为优化的方法,从而为实现可持续交通和低碳出行做出贡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为未来创造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道路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斌,邬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能耗检测方法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3,(11):79-81.
[2]阎柄辰,王娟,胡开建,张海,郝玉娇,郭栋.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7):41-43.
[3]杨智.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研究[J].财富时代,2019,(06):60.
[4]陈寄贵,覃云萍,喻皓,陈广林,谭立真.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能耗监测方法分析及改进[J].中国汽车,2018,(07):59-62.
[5]赵敬玉.基于实际行驶数据的电动汽车能耗预测与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22.
[6]刘芹.面向能耗与电池寿命的电动汽车加速过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