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漆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24-03-22常小艳叶作庆余佑琴饶辉薛鹏程

新农民 2024年5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常小艳 叶作庆 余佑琴 饶辉 薛鹏程

摘要:为促进秦巴山区漆树资源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深入探索了秦巴山区漆树资源现状,并结合退耕还林的相关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漆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种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策略思路,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数据和建议,推动秦巴山区漆树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关键词:漆树资源;生态经济;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

漆树作为我国独特的生态和经济树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提供了珍贵的生漆,还展现了美学价值,并具备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表土和涵养水源等。然而,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收入开始过度开发漆树资源,从初期的为了满足小农经济的需要而频繁采割,到后期为了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忽视漆树的生物学特性,走向了不可持续的开发路径,这种不计后果的开发模式导致漆树资源遭受严重损害。特别是在秦巴山区,过度利用已让一些地方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因此,秦巴山区的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秦巴山区漆树资源现状

秦巴山区是我国漆树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其卓越的漆树种植条件使得该区域的漆树生长迅速,树种类和数量尤为丰富,产漆量大,漆质上乘,所产生的生漆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0%。这一数据不仅突显了秦巴山区在我国漆树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还表明了其作为我国最佳的漆树种植区的特点[1]。在陕西的秦巴山段,漆树资源主要散布在秦岭的南坡、北坡以及巴山的北坡。海拔范围在400~2 360 m,其中天然漆树尤以1 000~2 000 m的中高海拔地带为主,尤其是在1 500~1 800 m的区域最为密集。秦巴山区漆树资源分布与漆树生物气候区间见表1、图1。

据调查,陕西秦巴山区漆树数量达7 763.9万株,其中,天然漆树数量为3 875.38万株,人工种植的漆林面积为4.34万 hm2,拥有3 887.50万株的漆树。

1973年,秦巴山区的漆树资源仅为4 600万株,但从1974—1980年,秦巴山区经历了一个人工种植漆树的繁荣期,新增7 690万株。到1981年,漆树资源总数攀升至1.23亿株,约占全国总量的1/4。到2002年,该地区的漆树资源大幅减少,减少了4 537.12万株。1981年天然漆林的資源为4 085万株,但到了2002年,这一数字减少到了209.62万株,减幅达到5.13%。对于人工漆林来说,1981年资源为8 205万株,但在2002年,其数量锐减到4 317.50万株,下滑了52.62%。这些数据不仅呈现了漆树资源的历史变迁,更凸显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珍贵资源的迫切性。

上述数据提醒人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急需一个可持续的漆树产业发展模式,既要确保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满足长远的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

2 秦巴山区漆树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1 重短期轻长期、重局部轻全局的管理

漆树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价值的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理应进行更为细致和长远的规划。但由于历史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始终未能得到充分重视。首先,由于历史背景原因,秦巴山区漆树资源的管理存在显著的分割。漆树造林归于林业部门,而其生产和收购却由漆农及相关企业自主经营,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存在较大脱节。以往林区往往主要注重林木的经济效益,如用材林和经济林。这种以利益为导向、忽视整体生态和区域特色的管理方式与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明显矛盾。

2.2 化学涂料取代了生漆的主导地位,限制了漆树资源发展

尽管生漆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但它已经逐渐失去了与现代工业化步伐同行的动力。漆树和生漆行业的传统制作和利用方法,大多数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模式上[2],效率低、采漆技术落后,这种生产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大量需求。

2.3 漆树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缺陷,限制了生漆产业健康发展

2.3.1 低效的生产模式与资源开发

虽然生漆以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但其产量仍然相当低。漆农为获取这种珍贵的物质,需要经历漫长的割漆过程。平均每株漆树仅能产生约150 g的生漆。这种低效的生产模式使得生漆的价格居高不下,难以与其他化学涂料竞争;即使存在一些高质量的漆树品种,它们的种植仍然没有达到规模。

2.3.2 生漆的安全问题

生漆对许多人来说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接触生漆可能导致皮肤发痒、肿胀,甚至更严重的过敏反应。这种负面效果不仅影响从事生漆业务的人员,还限制了生漆在工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2.3.3 技术局限性与施工困难

生漆在使用过程中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其黏稠度较高,涂抹技术要求严格,尤其是需要在特定的温湿条件下才能操作;生漆的干燥过程也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如温度和湿度,这增加了使用生漆使用的难度和成本。

2.4 漆林经营管理粗放,制约着漆树资源的发展

传统的经营目标往往侧重于短期的经济产出,而忽视了长期的森林健康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漆农为了提高割漆的产量,往往在进入山林后,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漆树的选择和采割,这种“自行其是”的采割方式,使得他们经常改变采割地点,这对漆树的生长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3]。不仅如此,采割过程中对于漆树的选择和处理往往缺乏科学性,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破坏;称之为“狠心漆”的采割方式,即大量、无序的采割,导致了许多健康的漆树被过早地破坏,整体森林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

2.5 低层次、低利用度的产业结构影响了漆树产业可持续发展运转效能

在我国的漆树产业中,其产业结构呈现低层次性、低利用率。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扩大种植面积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尤其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和资源现状。一味增加漆树种植面积,而忽视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是难以持久和有效地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漆树本身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其各个部分如生漆、漆籽、树皮、漆画以及漆渣都具有很高的利用潜力。但目前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传统的、效率低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大量需求 [4]。要真正实现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这需要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真正挖掘出漆树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实现我国漆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2.6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阻碍了漆树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漆树资源及生漆领域的发展中,科技投入和研究支持显得尤为关键。各地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首先,对于漆树与生漆的科技研究,整体投资强度相对薄弱。这种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科技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许多具有天赋和潜力的科研人员很难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另外由于科研条件的艰苦、设备的陈旧、待遇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少科技工作者选择离开这一领域,进而转向其他更有前景或待遇更好的行业。这种现象使得生漆领域的科研队伍出现了人才流失、老龄化和缺乏后备力量的问题,进一步加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窘境。其次,由于科技投入的限制,我国在生漆科技方面的研究很难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5]。例如,漆树的优质品种研究和推广、漆酚导静电涂料的研发、漆酚钛树脂技术、漆酚高档家具漆的制备等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研成果很难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这些技术和成果本应成为推动我国漆树与生漆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缺乏,它们很难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从而无法实现对这一领域的真正推动力。

3 秦巴山区漆树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

3.1 利用媒体传播工具,营造良好的生漆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漆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有效地利用媒体传播工具变得尤为关键。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可以展现漆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价值。现代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能够吸引各种受众。通过定期发布关于漆文化和漆树资源的故事、历史和现状,可以提高公众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了解 [6]。此外,通过正面的舆论引导,可以促使政府和公众更多地关心漆树和生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漆树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3.2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漆树资源

秦巴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漆树资源,为漆树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漆树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在制定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意愿,避免一刀切。应该注重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漆树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此外,对于漆树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需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不仅可以确保漆树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方法,结合漆树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既可以开发其经济价值,又能够确保其生态价值得到充分发挥[7]。

3.3 运用市场化战略,培育健康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分配和产业的选择主要由市场驱动。秦巴山区的漆树资源开发需要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简而言之,不仅要重视漆树的生态价值,还要重视其市场价值:制定和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利用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都是促进漆树资源市场化的关键;同时,要鼓励并引导投资者参与,给予他们有利的政策和环境支持,让他们参与决策和投资,形成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

3.4 实施产业化战略,形成地方特色经济

传统的开发方式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秦巴山区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化漆树资源的加工与利用,推广技术进步的产品,如防腐涂料等。同时,鼓励企业间合作,建立高效产业链,使漆树产业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

3.5 通过创新战略,提高漆树资源的利用度

对于秦巴山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漆树资源的高效和持续利用。这包括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体制创新[8]。技术创新要依靠科研力量,培育新品种,研究生漆的新应用和深加工方法,解决生漆的使用问题等。应用创新则要不断探索生漆的新用途,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样化经营。而体制创新则需要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制定适宜的政策和制度,确保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4 结语

经过对秦巴山区的漆树资源发展战略的深入探讨,可以明确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策略,确保漆树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市场化利用。市场导向、产业化、创新战略不仅是提高资源开发效益的关键,更是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努力,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完美结合,期望秦巴山区能够以漆树资源为核心,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当地和国家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文娟,徐静文,姚永红,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生漆行业为农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生漆,2023,42(3):28-30.

[2] 秦新.竹溪生漆产业和漆树栽培技术浅析[J].国土绿化,2023(8):54-55.

[3] 李玫,李孟鸿.非遗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以漆艺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23,45(4):112-120.

[4] 徐广琳.生漆精炼及透明漆制备工艺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3.

[5] 潘先金,曾仰君,杜新年,等.昭通地区漆树产业发展调查研究[J].中国生漆,2018,37(3):37-44.

[6] 王齐,周天华,柏国清,等.秦巴山区漆树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2,41(5):1060-1066.

[7] 王壮,卢宇,马东晓.三倍体漆树组织培养无菌体系建立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2(9):100-111.

[8] 赵瑞,宋瑞雪.秦巴山区漆树林下经济的SWOT分析[J].中国生漆,2020,39(2):31-35.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近16年秦巴山区TRMM降水资料的降尺度研究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协办“放飞梦想的翅膀·秦巴山区公益行动”
秦巴山区1∶25万土地覆被遥感制图精度的野外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