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属”与“永占”
2024-03-22齐夫
齐夫
富春山居图
前不久,我在参观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时,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盖着“暂属悲鸿”印章,他生前曾多次叮嘱家人说:“这些藏品,我只是暂时保管。我去世后,一定要捐献给国家。”徐悲鸿去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遵照丈夫生前愿望,将他精心收藏的名家字画有1200多幅,以及1万多件收藏品,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品,包括被他视为“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全部无偿捐给国家。
无独有偶,上海剧作家沙叶新的名片上印有这样的字样:“我沙叶新一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永久的;某某委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顾问——都是挂名的。”在这些艺术大师眼里,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名利、地位职务、金银财宝,都是“暂属”“暂时的”,有一定期限的,随时准备移交、转让、传递给需要和有资格的人和单位。
当然,人各有志,也有些人不这么想,在他们眼里,自己辛辛苦苦费尽心机得到的东西,那就要永远占有,千秋万代都不交出来。唐太宗千方百计得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集》真迹,不仅活着时欣赏享用,炫耀于人,就是死后也不肯離身,到地下也不放手,硬要将这一书法瑰宝陪葬,实在是暴殄天物,令人遗憾之极。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大气磅礴,美不胜收,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几经辗转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爱不释手,视为至宝,也想永远占有,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亏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但世上的许多事情常常适得其反,想流芳百世的,可能遗臭万年;想永远占有的,可能很快就归于他人;想名利双收的,可能两手空空。
清代权臣和坤特别喜欢如意,家里的金玉如意多达1200多柄,远超清廷保有数量,皇宫里才有238柄。他对这些如意一一编号珍藏,想伴随自己终身,然后传给子孙后代。可他因贪腐被嘉庆皇帝抄家,这些如意全部归公。
人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一件宝物能在自己手里过一下,一个位置能让自己坐几年,已算是三生有幸了,如果还想永远占有,千秋万代,那就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而且也不实际。乾隆有个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墨迹三百四十件 ,件件都盖上“乾隆御览之宝”和“乾隆鉴赏”印章。人对各种身外之物,若心存“暂属”理性,就会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一旦有了“永占”的执念,则会受缚于名缰利锁,两者孰高孰低,孰清孰浊,一目了然。
天生万物归天下人所共有。不论职位、名声,还是珍玩、古董,抑或各种财富、金银,主张并践行“暂属”者乃明智之举,合乎人心天道,最后成为美谈,人为楷模,如悲鸿大师。贪得无厌,想永占为己有的是荒诞之念,最终成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