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冒犯与失礼问题
——以一系列女性运动员采访为例

2024-03-22范妍妍

新闻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运动员

范妍妍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530022)

一、新闻采访中的冒犯与失礼和女性运动员采访

在新闻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往往带着组织利益、社会利益,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记者最基本的职责是发现新闻、捕捉信息以及客观公正地向观众报道事实真相、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的作用,而记者同样也背负上了这些光荣的任务。如今,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各大媒体竞争激烈,它们需要更多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导致其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八卦”新闻,不免发生提问方式过于随意或是冒犯被采访者的问题,引发公众议论,严重者甚至会有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整体形象。

(一)对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的采访

1989年,巩立姣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的一个贫困家庭,她从小独立能干、对生活充满热情。在《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中,她说道:“在训练中,每天投球200次、举铁800公斤。”“做了一些力量练习之后,肌肉就会发达,变累之后就会饿,然后就会想吃饭就吃特别多。”与各力量型项目的运动员一样,巩立姣的体型来自她超出常人的严格自律与认真刻苦,与懒惰导致的体型壮硕不同,这反而是一位优秀运动员身上坚强意志的最好证明。当然,巩立姣也是一个女孩,但健壮体型与现代“白幼瘦”的“美”相差甚远,曾让巩立姣减肥,结果“减了30斤,成绩下滑”,被赶紧制止。在2021年8月1日的采访中,记者从“女汉子”的话题入手,问道:“对女孩子的人生有什么计划吗?”巩立姣先是一愣,随后旁边女记者赶忙解释道:“因为你之前为了铅球成为了‘女汉子’,接下来可以做自己了吗?”巩立姣理解了记者的意思后无奈道:“看自己之后的人生计划,如果之后不练了的话会选择减肥、结婚生孩子吧,人生必经之路。”当巩立姣准备离去时,又被一旁的摄像师叫住:“你既然要准备结婚生孩子,那你现在有男朋友了吗?”巩立姣言语中有一丝不耐烦但还是笑着说:“保密。”接着记者又说道:“我觉得你和他掰腕子,他……”巩立姣中断了她的问题:“我没事不掰腕子,我很温柔的。”这段采访以奥运会花絮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开朗爱笑的女孩,也让观众收获到了关于运动员的“八卦”趣闻,观众无不津津乐道。但细品这则采访,细心的观众却发现记者以体型外貌定义被采访人,消费与赛事无关的运动员的体型外貌,询问“对女孩子的人生有什么计划吗?”“接下来可以做自己了吗?”等类似不尊重被采访人的问题让许多观众感到了一丝不适感。

(二)冒犯与失礼问题的时常发生

在奥运会场的采访中,有关“对象”“颜值”等问题也在对女运动员的采访中频频出现。当“催婚”的话题从七大姑八大姨的口中蔓延到专业记者的提问中,就算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奥运冠军,也似乎难逃女性所面对的传统价值困境。如,清华大学官博在得知奥运射击冠军杨倩没有对象时,也曾发博称“清华全体单身男生都看过来,咱家好姑娘是单身”。又如,在《体坛英豪》节目中,女子帆板冠军卢秀云在主持人张斌的采访中被要求唱歌,在卢秀云拒绝的情况下,主持人一番“你想你帆船才多少人看,你这个访谈一千万人看”的言论,试图将奥运冠军套入“能歌善舞”的女性模子内,借此来吸引更多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完全不顾被采访者的感受,引发公众不满;作为亚洲首位UFC女子世界冠军,“搏击女王”张伟丽曾被记者问道:“做你的男朋友会被家暴吧?”而她在采访中霸气回怼:“你给钱了吗,你还想挨打。”奥运“女汉子”的修饰看似赞美了女运动员强大力量,实则将女运动员们身上的力量、勇气及好胜心与其女性身份分开,质问有无对象、作为女生是否能唱歌以及作为女性未来的规划等暗示性问题,暗含着“不像女性的女性”的评语,充斥着对被采访者的冒犯以及对其隐私信息的侵犯,这无疑会给被采访者和观众带来不适感。

可见,一些记者在采访女运动员时,受到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时常会对她们产生一种偏见,导致采访问题的内容可能会冒犯到被采访人,而在观点的冲突上可能冒犯到观众。上述事件都可以看作是记者采访问题内容欠妥、具有冒犯与失礼态度的典型例证。这些事例反映出一个问题:记者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若不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其结果必然导致媒介失范与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如何避免采访中冒犯与失礼问题的发生,媒体如何整改、记者如何恪守职责,本文从一系列女运动员的采访案例中分析失礼与冒犯问题发生的原因,试图提出避免的方案。

二、新闻采访中冒犯与失礼的表现分析

(一)报道内容具有倾向性以及问法不当

在上述案例中,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把内容重点放在了女运动员身材壮硕、长相男性化、力量较强上,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采访与“体育赛事”“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或“成功路径”等问题毫无关联的问题,如,询问女运动员的“情感生活”或“其他技能的展示”,却忽视了本应将重点放在体育赛事上,误导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走向,忘记了作为体育现场报道记者应有的职责。上文提到的对巩立姣的采访中记者问道:“对女孩子的人生有什么计划吗?”“有男朋友吗?”仔细分析这类问题,使用的字词是不恰当的:巩立姣本身就是女性,何来如何计划“女孩子”的人生这一说,即使巩立姣完成了自己21年以来的梦想,已经获得奥运金牌,有退出体坛的打算,但在未知其是否准备退出体坛的情况下,如此问法也是不恰当的,若改成“对于退出体坛之后的人生是怎样计划的?”会更加合理。

(二)轰炸式采访

在采访中,有些记者只图作出具有爆炸性、轰动性的报道,对被采访者进行无休止的纠缠,企图挖掘出一些竞争对手所没有得到过的信息。如在对巩立姣的采访中,摄像师在巩立姣想要结束“对象”话题时再次询问关于“对象”的问题。类似于这样的轰炸式采访,不同媒体在事情的同一问题上对被采访者进行多次的采访和反复曝光,会给被采访者带来困扰,严重者则会造成二次伤害,这种现象在很多关于灾难后的新闻采访中也时有发生。

(三)媒介逼视

媒介逼视是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这种行为给被采访者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在对巩立姣的采访中,记者问其是否有男朋友时,已经触及到了其个人生活隐私。而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多数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很容易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当采访视频在全网放送后,运动员们的个人生活隐私就会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一种对她们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类似于采访巩立姣时“我觉得你和他掰腕子,他……(应该会掰不过你吧)”以及采访张伟丽时“做你男朋友会被家暴吧?”等问题时,记者用刻板印象的眼光看待被采访者,擅自断定被采访者的性格,将“大众的眼光”作为自己的观点来代替基本事实,带偏了观众对被采访者的判断,忽视了新闻的客观性。在《一个冷门运动员的自白》节目中,我们得知巩立姣对姣好的身材有所追求,只是她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不得不保持与自己力量相符的体型,在奥运赛场上,力量型的女运动员还有很多,体育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性格、话语方式、人生经历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采访中由于见到她的体型与外表就“目测”其为“女汉子”,并在采访中称之为“女汉子”,无疑对性格温柔的巩立姣是有所打击的。以及对卢秀云的采访中,在没有了解过被采访者的性格与才艺技能后擅自提出唱歌要求,认为“女孩子就应该会唱歌”也是刻板印象的表现。

三、新闻采访中的冒犯与失礼问题的成因

(一)媒体竞争激烈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媒体商业化和为了迎合观众产生的低俗化。一些媒体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互相攀比谁的消息更劲爆、拼观看量和点击率,他们便忽视了媒体报道内容中本应传播的正确价值观。媒体开始过度追逐新闻娱乐化,打着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旗号,无底线地消费新闻人物,甚至“带节奏”主动引起话题,如当时某卫视策划的“谷爱凌与全红婵哪个更受男性观众欢迎”的争议性话题,引起网络上一片哗然,这则话题显然能引起广大男性观众和网友的热议,但当时全红婵还只有14岁,有的网友指出这个话题的提出过于低俗化,对价值观的导向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卫视等主流媒体所不应该做的。显然媒体之间在追名逐利的同时,引发了诸多违背媒体伦理道德的事件。

(二)记者的职业理念淡薄

在对新闻进行采访报道时,有些记者为了“拔得头筹”,把新闻从业者应有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抛在脑后,导致媒介伦理失守。对于记者来说,“扒”出惊人的消息,就是博人眼球的利器。一些记者利用被采访者对媒体的信任,让被采访者放下戒备,诱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的隐私,同时也对公众价值观进行了错误引导。完全不顾是否冒犯到了被采访者、是否对被采访者的隐私造成了侵犯,他们只为提高媒体报道的观看量与曝光量,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一些记者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三)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对娱乐新闻的渴望

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保军认为,当下已形成三元类型传播主体结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民众个体、非职业非民众个体的组织。在忙碌的网络时代,人们更乐忠于观看短视频类型的碎片化新闻,他们渴望快速地汲取能满足自己娱乐需求的新闻,其中就包括了“八卦”新闻,个体“新闻网红”从各种渠道“扒”出新闻人物的最新“八卦”,大大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为媒体账号提供了巨大流量。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流网红”,在各媒介渠道为取得流量及观看量,不免有违背媒体伦理道德的事件发生。

四、如何避免新闻采访中冒犯与失礼

记者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和定位,在采访中还是报道中,记者都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当下的媒体较多都存在着媒介审判思想,认为他们伸张正义是对的,虽说媒体也担负着传播正确价值观的责任,但媒体的定义更多的是新闻的客观报道者,不管报道的对象如何,只需客观地报道事实,而不是用刻板印象来定义事件或是被采访者,剩下的交给观众自行分析和判断。记者应当理性判断事件的真实性,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要道听途说,需眼见为实,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合理运用采访技巧,合理使用接地气的语言来提出采访问题,如此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提高采访的整体质量。

媒体也应当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媒体的良心》中,克利福德提到:“在大多数民意调查和媒体调查中,如果媒体希望保持公信力,隐私就是第一位的问题。”因此媒体更需要加强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修养,力求报道客观事实,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培养接受过专业媒介素养训练的把关人角色,建立多层级稿件审核制度,提倡道德规范和基本公平,禁止谎言、影射、草率和夸张的发生。加强人员管理以及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坚定正确的立场,要严格把控舆论方向。

高校应当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输往各大新闻媒体。在加强专业训练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新闻人才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是新闻记者应当具有的良好品质,在校新闻人才应当在提高知识储备、综合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的共情能力,善于与被采访者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一个有人文关怀、能力与道德全面发展的学生记者。

受众应当提高媒介素养。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则新闻当中,我们需要鉴别哪些是对我们有益的信息。我们需要透过事实报道看新闻内涵,保持批判的态度,既要通过新闻了解世界、丰富内心、加强安全意识等,又要对不真实的新闻以及新闻工作者作出有悖于媒体伦理道德的行为予以抨击,以此来监督新闻媒体,做新闻媒体的“指南针”,使社会变得更加安定和谐。

结语

就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网络舆论的走向难以把控,在采访中,不当的言论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媒体报道的采访内容中应当向观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需避免可能引起争议的事件发生。对新闻主流媒体来说,要想更好地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就要坚定正确的立场、坚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笼聚人心,就要培养记者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以及培养他们遵循新闻客观性、坚持客观报道的能力。而作为受众的我们也应当提高媒介素养,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运动员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广播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
热线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少了几号运动员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