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开展医疗废物就地处置模式
2024-03-22张兵汪李萍
张兵 汪李萍
邓蓉玲全国政协委员
我国基本形成以地级市为主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模式,但集中处置模式已不适合我国城市区县特点实际。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邓蓉玲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在医疗单位探索开展无害化就地处置医疗废物试点的建议》。
通过调研,邓蓉玲总结出当前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问题。第一,以地市为主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模式不适合城市区县医院实际。全国2844个县(区、市)共设县级医院1.7万个。区县级医院普遍没有源头处置能力,需转运至地级市处置。西部地区很多县离地级市往返超过1000公里,下辖偏远乡镇医疗废物量少且分散,48小时内很难将其转运至地市级处置中心,贮存时间达半个月以上,难以达到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要求,医疗废物贮存时间长、转运距离远、处置成本高、污染外泄隐患大等问题突出。
第二,集中处置环境风险高,处置工艺碳排放高,浪费大量资源。集中处置模式面臨三大问题,一是高温焚烧和蒸汽灭菌工艺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易产生二口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剧毒物有害气体;二是医疗废物转运过程环境风险高,很多大医院都难以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三是集中处置资源浪费严重,医疗废物中95%以上是一次性输液器等毒性不大、附加值高的废塑料,处置企业大多一烧了之,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邓蓉玲建议以城市中心城区大医院为突破口开展试点,结合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探索开展医疗废物无害化就地处置模式和信息化管理。开展医疗废物源头无害化就地处置试点,有利于兼顾偏远基层医院,减少医院处置成本,降低转运环境风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卫生监督与环保部门相融合的全国统一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议按照“政策引导、地方和医院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先行先试。
在具体措施上,邓蓉玲建议,积极稳妥开展医疗机构“系统管控—分布式处置”源头无害化处置试点。先局部后全局,积极探索分布式就地处置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先增量后存量,渐进式推进;加大技术创新与推广,强化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
通过深化医疗废物处置特许经营模式改革,在大城市中心城区医院探索分布式就地处置试点模式,可有效解决区县医院难以真正落实“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规定这一难点痛点,大大降低医疗废物长时间贮存及长距离转运的环境风险和公共卫生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