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向春玲:促进银发经济与老年人福祉有机结合

2024-03-22徐英子畅婉洁

民生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银发养老老年人

徐英子 畅婉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部关于银发经济的意见,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工作遵循和政策依据。记者就意见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向春玲。

民生周刊:如何理解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如何处理好发展银发经济与解决养老问题的关系?

向春玲: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97亿,解决好这么大一个群体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愿望,可以说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对政府是一种挑战。同时,这些需求也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这个角度看,发展银发经济既是解决养老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发展的经济问题。

首先,它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首次以总书记身份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养老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老年群体盼望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可靠的养老保障、更好的老年教育、更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好的老年文化娱乐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好地发展养老事业和发展银发经济。抓社会建设是为增进民生福祉,抓经济建设同样是为增进民生福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国家许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落脚点都体现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政府主要任务是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大量的非基本的养老服务还需要社会的力量来完成。对于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养老任务,还是必须通过市场以产业化方式调动企业的力量来完成。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约3亿老年人的福祉,无疑是满足人民美好愿望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其次,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消费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市场新需求,扩大国内消费,积极主动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面对约3亿人规模的老年消费市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需要,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最后,它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九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是经济建设的支撑和目标。“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要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其间的关系处理得好,能够形成互相促进的正反馈,反之则会互相制约。银发经济属于经济建设的内容,养老则是民生问题,都属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份意见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部署和推进,其实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

向春玲

民生周刊: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在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如何将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动力?

向春玲: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需求的增长能够促进供给的增加,高质量的供给也会创造新的需求,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银发经济同样需要在扩大需求、增加供给方面做好工作。

在需求方面,老年人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身体健康方面需求、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通俗地说无非是有没有钱、愿不愿花、敢不敢花。目前处于养老阶段的老人正赶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高、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加上高储蓄习惯,使得这个群体具有比较大的消费潜力。也就是说,大部分老人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至于愿不愿和敢不敢,则取决于消费观念、产品质量、市场环境等方面。消费观念最终取决于消费能力,但也有一个滞后的问题。总体上看,城市老人消费能力更强,也更愿意消费,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也越来越愿意消费了,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供给方面,也存在一个能力与观念的问题,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实物产品的生产能力强大,从食品、服装鞋帽到设备、设施,都有极强的供给潜能。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与日本等老龄化更早、发展程度更高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能力不够强,市场还不够成熟,产品的适老化、精细化水平还有差距,但从目前趋势看,这些方面提升速度很快,毕竟这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相比物质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在居家陪伴、社会交往、心理健康、精神慰藉、居家照护等服务方面的需求更加重要,在整个养老产业服务供给上,缺口很大。传统的就业观念成为供给能力的限制因素,加上生育率降低导致的劳动人口下降,使得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总之,我国在发展银发经济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既有消费潜力大、生产能力强等有利条件,也有产品水平不够高、消费与就业观念滞后等制约因素。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养老金融、打击涉老诈骗等激发养老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在科技、用地、数据、人才培养、财政金融等方面,引导、支持企业、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使供需两端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

民生周刊:发展银发经济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这方面,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向春玲:党的二十大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尚存在产业发展不能很好适应消费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消费升级较慢和消费潜力释放不足,不能很好拉动产业升级的困境。为此需要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良性互动,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良性互动,从供需两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适老化康复器具,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从前面我们对发展银发经济的分析看,这些问题同样存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样适用。但作为一种兼具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的经济形态,银发经济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还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在供给方面,既不能全部推给市场和社会,也不能由政府包办。政府应提供基本公共养老产品和服务,不缺位、不越位,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慈善机构、老年协会、公益组织、乡贤群体等社会力量提供困难群体服务和专业服务,并不断激发潜力、扩大范围,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主要通过市场来满足,并通过公平竞争和技术创新手段不断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银发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更重要作用。這在意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发展民生事业,促进事业产业协同,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培育潜力产业,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加强法治建设,打击涉老诈骗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

民生周刊:面对经济新常态,您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有何建议?

向春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银发经济,同样必须坚持这个思想。

一方面,发展银发经济,主要、直接目的是增加老年人这个群体的福祉,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本身,而且,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解决老龄化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包括老年人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这个问题应该分层次从整体上来理解。一是在国家层面,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让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特别关注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不能像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老年人作为社会负担。二是在社会层面,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公益机构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老年人群体层面,应该发挥其中蕴藏的丰富的老龄人力资源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老有所为。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仍然充满活力,体力和脑力仍能够适应一些工作,甚至在诸如对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的领域具有比年轻人更大的优势。比如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这部分占整个老年群体55%以上,他们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不错,也有继续工作的意愿,应该为他们创造老有所为的机会,鼓励他们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发达老龄化国家都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重新就业,而且不允许企业有年龄歧视。

另外,有些地区尝试“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鼓励有服务能力的年轻人为有需求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以换取自己未来可能需要的服务。

民生周刊:意见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您对拓展智慧养老市场有哪些建议?

向春玲: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一方面是因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为满足智慧养老提供了支撑。

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条件。我国已经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进行智慧健康养老试点。意见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这是基于养老现实需求与科技发展创造条件,总结这些地区实践探索经验后的正确选择。各地可根据意见要求和自身条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老年消费者购买使用智慧养老产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应用,进而支持相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做出更好的产品,实现更高水平市场需求与更好质量产品供给的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银发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