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024-03-21霍天宇黄小霞
霍天宇,黄小霞
(1.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赣南科技学院思政部,江西赣州 341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 乡村风貌和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威胁。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乡村建筑的破坏, 传统乡俗节庆的丧失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逐渐消失。 因此,研究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探索如何在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乡村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手段, 探索如何在保护乡村风貌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只有加强对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 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1 优秀传统文化对价值引领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提供思想资源和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还有助于传承文化传统和丰富精神生活(如图1 所示)。
图1 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领示意图
1.1.1 提供思想资源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涵盖了伦理道德、人生哲学、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儒家文化强调的“仁爱”“和谐”“中庸”等思想,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五经”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道家注重的“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思想,体现了顺应自然、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佛教的“舍己为人”“慈悲喜舍”等思想,呼唤着人们超越私利,追求智慧与慈悲[1]。 这些思想资源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1.2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人们被教导要尊重他人、关怀社会。 例如,儒家思想提倡的“仁爱”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心和支持;佛教强调的“舍己为人”“慈悲喜舍”等思想则鼓励人们超越个人欲望,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幸福。 这些思想引导人们担当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传统文化强调诚信、正直、孝顺、友善等美德,这些美德成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基石,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1.2 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启示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智慧为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些文化包含在古代哲学、文学、艺术、 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和思想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优秀传统文化还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启发。 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传统艺术,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和表达能力。 同时,传统文化也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他们能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1.3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底蕴挖掘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对于维护和传承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见表1)。
表1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底蕴的作用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并传达了世代相传的知识、技艺、思想和信仰。这些文化元素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习俗等,构成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文化底蕴。 其次,传统文化代表了一种共同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身份,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2]。 最后,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如尊重、孝敬、诚信、正义等,给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 通过接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2 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
2.1 了解和挖掘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乡风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掘和应用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促进当地文明进步和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施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
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由相关专家、学者和当地文化工作者组成。 调研小组的成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跨学科的知识,以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通过深入本地区进行历史、文化背景调研,了解其历史沿革、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对于本地区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进行系统梳理。 包括古籍、地方志、 民间传说等各类文献及相关档案资料,通过深入研读这些材料,了解更多关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信息, 为后续的挖掘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再次,组织走访考察,实地观察本地区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传统手工艺等。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传承状况及相关人员的现实需求。 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居民提供传统文化方面的线索和宝贵的口述资料,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 最后,除专家和学者外,社区居民对当地传统文化建设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开展民间文艺活动、召开座谈会、征集民众意见等方式,鼓励并组织本地居民参与到调研工作中来,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积极收集和记录居民的亲身经历以及文化记忆,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调研和走访的结果,挖掘本地区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并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传承。 比如,针对某种传统技艺或传统节日,可以开展专题调研、培训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传播。
某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偏远山区,该村在进行乡风文明建设中注重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 通过调研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他们成功地了解和挖掘了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竹编工艺。
第一,成立调研小组。 该村成立了一个由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组成的调研小组,他们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调研历史资料。 小组成员深入研读了本地区关于竹编工艺的相关文献,并梳理了该村历史上与竹编相关的记载,了解竹编在该村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状况。
第三,实地考察。 小组成员对该村及周边地区的竹林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察了竹编工艺师傅在创作过程中的技法以及工艺细节。
第四,民众参与。 通过开展竹编工艺展示和体验活动,鼓励村民参与到竹编传承中来。 居民们被邀请亲自学习竹编的基本技巧,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加强了村民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第五,保护传承。在调研的基础上,该村设立了竹编工艺馆,用以展示竹编作品和其历史文化价值,并邀请老一辈的竹编师傅进行技艺传承[3]。同时,村里也支持年轻一代学习竹编技巧,并鼓励他们创新设计, 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升竹编的市场价值和知名度(详见表2)。
表2 竹编工艺技术细节
通过以上调研和措施,该村成功挖掘和传承了竹编工艺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竹编不仅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也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该村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通过竹编的传承和创新,也促进了乡风文明的进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2.2 加强教育与培训
2.2.1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社区教育课程
在学校和社区教育课程中增设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课程,如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绘画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技艺与理念。 通过掌握传统文化技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还能够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音乐课上, 学生可以学习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感受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在舞蹈课上,学生可以学习传统舞蹈的动作和表情,感受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在绘画课上,学生可以学习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题材,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此外,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也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邀请专家和老师进行传统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如剪纸、刺绣、陶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实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2.2 组织传统文化导师或讲解员团队
为了向游客提供全面的传统文化体验并进行知识普及,可以组建传统文化导师或讲解员团队。这些导师或讲解员应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表达能力,在旅游景点、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导师或讲解员可以向游客讲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内涵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 他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故事融入其中,使游客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导师或讲解员还可以组织游客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坊、传统音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等,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4]。 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举办传统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扶持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乡村地区投资兴办文化旅游项目。 此外,组织针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和销售。 同时,鼓励乡村景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间的合作,共同推广和宣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流量。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导览图册等。
为了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和设施,需要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古镇等文化遗产应得到保护和修复,并将其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此外,可以打造主题公园,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 为了提升乡村形象和吸引力,还需要加强乡村的环境整治和美化工作,修建绿化带、休闲广场、步行街等公共设施。 同时,优化交通网络规划,提升乡村的交通便捷性,方便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景点。 在导览服务方面,设置导览标识和信息牌,提供清晰的导览线路,方便游客参观和了解乡村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本地区的艺术家、手工艺人等从事创作工作,并提供相关的培训、资金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设立专门的文化发展基金,扶持本地区优秀的文化创作和项目推广。组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出、艺术展览、民俗表演等,以展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打造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为本地区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提供销售渠道和展示平台[5]。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途径,加大对本地区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 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 通过探索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激发社会公德心,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未来的乡风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继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