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4-03-21李郁辉
李郁辉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能力,保证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地理学科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肩负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计划,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意识。
一、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课堂学习气氛低迷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选择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为学生讲述更多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很难寻找到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环节重复性多,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简单地知识讲解、问题提出以及习题练习,教师很少会思考如何丰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重复性极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重复性极高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找不到学习地理的意义,长此以往,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影响地理课程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单一,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地理知识的时候,选择的方式通常只是简单的语言讲解,在遇到有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也只是不断地用言语强调,或者画板书进行辅助。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难以对地理知识产生清晰的画面感,无法清晰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难以理解知识内容以及知识背后的思想文化以及精神内涵。
(四)学生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忽略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不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更在意考试成绩,将其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致使教师很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只是强调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也止步于知识点的学习,在考试结束后便将地理抛之脑后,看不到学习地理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让高中地理学科无法做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助力。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只有知识讲解、课堂提问等简单的交流互动,交流沟通比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态度的考察只在阶段性的考试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计划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面对与自己适配性较低的地理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低,导致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氛围非常低迷。所以在寻找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自己对高中学生的了解,实时了解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或者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适用于学生,激发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破除封建迷信,树立学生正确的宇宙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知识内容前,先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地球宇宙环境的探索进程,在介绍之后询问学生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哪些看法,结合这个简短的介绍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自己对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有哪些好奇的地方,想要用什么角度、什么方式以及什么态度探索地球的宇宙环境,根据学生们的回答了解其真实想法以及内心活动,并以学生的回答导入课堂的知识讲解,带领学生认识感受地球的宇宙环境。在知识讲解结束后,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拓展分析,深入探究,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每节课程内容变化的只有知识点,其余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不会有过多的创新和改变,整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重复性较强,学生在每个环节结束后,不需要教师多说,便能清楚下一环节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流程会让学生产生地理课堂枯燥、乏味的观念,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便随之减弱,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寻找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地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抗拒,帮助学生找到快乐学习地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思考意识。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大气圈以及区域的气温、风等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让学生从时空角度綜合分析气温和风等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化,运用大气受热过程或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以及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进行举例讲解,并在讲解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讨论结束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在教学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撰写一个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的小情景剧,组内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情景演绎。利用讨论环节以及撰写情景剧、演绎情景剧的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世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让世界步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还未到来前,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只能通过言语描述、重复强调以及事件举例,但是这些方式很难让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清晰地认知和理解,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和事实举例很难产生清晰的画面感,对其中的知识内容、文化底蕴以及精神内涵等也无法产生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所以在信息时代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视频、照片、模型等为学生展示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知识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等。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实例,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以桂林山水为例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圈画出它们不同的地方以及分别有什么特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的不同。并在讲解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模型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视频。用更直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四)教师积极表述地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地理的重视,可以在地理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展示地理运动对其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能够帮助自己养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自发性地喜欢上地理,提高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举例,为学生讲述这些事物中蕴藏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事物举例,以此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辨识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归纳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理解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以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知识讲解时先为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新闻事件,让学生先感受到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并在新闻事件展示后利用地理知识为学生讲解新闻中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作用以及在新闻事件中的自然灾害出现时要用什么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利用新闻事件为学生展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空间意识以及逻辑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識结构,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等各项能力,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计划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